因为大豆,中国被巴西拿捏了9个月,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
这事儿啊,说来话长。
1.被人拿捏的滋味,不好受
今年前9个月发生的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那会儿因为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原因,咱们基本上只能从巴西买大豆,80%的进口量都来自他们那儿,接近7000万吨。你说这是啥概念?
![]()
就相当于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了。
巴西那边一看,嘿,机会来了啊!先是说什么北部暴雨影响收割(这个确实有),然后就开始各种涨价。反正你也没别的地方买去,爱买不买。
结果呢?价格直接飙升79.9%,创了七年新高。
我认识一个做榨油生意的朋友跟我抱怨:“现在加工一吨大豆,不赚钱就算了,还得倒贴200多块”。
你说离不离谱?
这种被人卡脖子的感觉,真不是滋味。就好比你饿了必须吃饭,结果只有一家餐厅开门,人家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你还得乖乖掏钱。
2.突然反转,巴西懵了
但是啊,剧本很快就变了。
就在巴西觉得自己可以继续赚中国这笔钱的时候,消息传来:中美贸易谈判有进展,关税延期一年。
![]()
然后呢?中国二话不说,直接下了18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12月就能到货。
美国那边的农民是高兴了!
你不知道啊,他们大豆在仓库里堆了大半年,有的仓库都被挤爆了,真的!现在突然有订单,这不就像天上掉馅饼吗?
可巴西就尴尬了。
你想想,人家本来以为自己是独家供应商,能继续涨价赚钱,结果中国说转就转,立马找到了新卖家。这下巴西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我不是唯一选择啊。
之前那个高价策略,瞬间就撑不住了。因为你要是继续涨价,人家直接去美国买就完了,你这大豆堆着卖给谁去?
3.其实这招,早该用了
说实话,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被坑了。
但这次学聪明了——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你看现在,除了美国和巴西,中国还从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买大豆。虽然各家品质不太一样,但基本需求都能满足。
这样一来,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你涨价?行啊,我去别家买。
你不卖?没事,还有其他卖家排队呢。
![]()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让全球大豆市场的格局彻底变了。美国和巴西现在得互相竞争,看谁价格更优惠、服务更好,才能拿到中国的订单。
这才是买家该有的样子嘛!
4.说到底,还是市场规模够大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中国能这么牛?
答案很直接——咱们买得多啊!
每年1亿吨的进口量,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好多国家全年的粮食总产量了。任何一个卖大豆的国家,都不敢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大客户。
就像你去商场买东西,买一件和买一百件,店员的态度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量大就是硬道理,这在国际贸易里也适用。
(虽然听起来有点市侩,但事实就是这样)
而且啊,中国现在也越来越会玩这套了。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一两个国家买,现在是多点开花,让卖家们自己去竞争。
这种操作其实挺高明的——你不需要主动压价,只要释放信号说“我有多个选择”,那些卖家自己就会把价格降下来。
5.普通人能感受到啥变化?
你可能觉得这些都太远了,跟自己没关系。
其实不然。
![]()
大豆价格稳定了,豆油、豆制品的价格就不会乱涨。更重要的是,养殖业的饲料成本降下来了,猪肉、鸡肉的价格也能稳住。
虽然不会立刻就便宜很多(毕竟还有其他成本),但至少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突然涨价,就导致菜市场的肉价跟着飙升。
这就够了。
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个稳当。今天买菜花20块,明天还是20块,这就很好。
6.下次还有人敢坑吗?
说实话,我觉得这次的操作,给全球市场上了一课。
不是说中国报复巴西或者怎样,而是让所有做生意的人明白一个道理:别把买家当傻子,也别觉得自己能一直垄断。
市场是流动的,买家有无数种选择。你今天涨价赚一笔,明天可能就失去这个客户了。
何况,中国这个客户的体量,谁敢轻易得罪?
我估计以后再有哪个国家想趁机涨价,心里都得掂量掂量:值不值得为了眼前这点利润,失去长期的大客户?
最后想说的
其实回头看这整件事儿,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国家真的在进步。
以前可能会被动挨宰,现在知道怎么反制了。以前可能只会抗议,现在懂得用市场规则反击了。
这不是什么民族主义或者怎样,就是很朴素的想法——凭什么我花钱买东西,还得被人欺负?
说到底啊,国际贸易就是这样:你弱的时候,人人都想咬你一口;你强的时候,大家都得掂量着来。
现在这个局面挺好,至少以后再有国家想坑中国,得先想想后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