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50艺术园区标志性的水塔下,藏着一家与众不同的马卡龙店——THE RED。主理人RED毕业于法国蓝带,被此处自由浪漫的艺术气息吸引,将小店安放在水塔一隅。她坚持制作“素马”,即朴素的马卡龙,不过分专注外表,精选优质原料,令食材呈现温柔本色,还运用了“馅中馅”工艺,以两层内馅丰富口感,巧妙地化解了传统马卡龙的甜腻。
店内的空间不大,几乎被玻璃展柜和窗边的一套桌椅占满,手绘菜单上温润的笔触出自主理人RED本人。采访的那个午后,客人络绎不绝。每当客人挑选完口味,店里的师傅都会轻声询问一句:“多久食用?”然后根据客人的回答,在保温袋里垫好适量的冰块,最后取出一圈红丝带,认真地在印有小小logo的白色包装盒上系一个完美的蝴蝶结。这个被稍稍延长的片刻,让人在不经意间便感受到了这家小店所秉持的慢节奏与特别感。
![]()
礼盒装的马卡龙
![]()
![]()
RED手绘的菜单
那么,一颗不随波逐流的马卡龙是如何诞生的,想为品尝它的人带来什么?带着这份好奇,我们走进水塔下的这个小小空间,与RED共度了一个秋日午后。
故事源于一份纯粹的爱好
“我从来没想过转行做甜品,更别说辞职专门干这个了,”RED回忆道,“那时候在国企做审计,四点半下班,五点就到家了。”博客时代的闲暇时光里,她跟着教程做些小甜点,从不在意成品好坏,因为家人总会欣然品尝。
直到某天,RED偶然听说了法国蓝带。这所1895年创立于巴黎的学校,以其象征卓越厨艺的“蓝带”为名,对于当时的她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
“起初只觉得它高高在上。”但随即一个念头闪过:“不如去了解看看,看看那道门槛有多高,自己能否企及,需要多少代价。”这个看似随意的念头,竟成了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验证兴趣是否能成为职业,RED决定“投个简历试试”。没想到,一家甜品店正好在招零基础的学徒。即使月薪仅有一两千,单程通勤需要一个半小时,RED还是毅然辞去了安稳的国企工作。
于是,她白天在店里当学徒,练习基本功,晚上则自学法语、备考雅思。RED向父母承诺:“一步一步来,要是考试过了就去法国,没过就算了。”当雅思一次通过的消息传来,RED兴奋地让母亲掐她一下确认不是梦境,却看见母亲眼中盈满复杂的情绪,为女儿高兴,又为即将的远行不舍。
在法国的日子,是她真正独立的开端。“虽然我会做些甜品,但生活上的事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RED笑着说,“出门前得先把家门口拍下来,就怕走丢了回不来,还好后来一切有惊无险。”
从法国蓝带学成归来后,RED恰巧赶上国内方兴未艾的线上热潮,一家平台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开设甜品课程,她怀着些许尝试的心态接受了。“效果还不错,那段时间认识了很多学生,其实更像朋友。他们看了我的课之后加我微信,有问题会来问我,算是互相交流。不过我觉得网课只是短期的事,不是长久的方向,那时候有点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
在上网课的RED
于是RED决定为自己寻找一个方向:挑战自己心目中甜品界的“珠穆朗玛峰”——马卡龙。“其他蛋糕我都会,就想趁着有时间,把这个最难的攻克下来。”
马卡龙制作难度极高,在法国乃至全球甜品界都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杏仁粉的细腻度、蛋清打发的状态,烘烤温度或时间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开裂、无裙边或口感不佳。这还只是壳的难关;即便成功做出完美的壳,还需平衡口感与口味,化解固有的甜腻,让外壳的酥脆、内里的微韧与夹心的绵密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它极差的稳定性,空气湿度、室温等任何环境波动,都可能让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
制作中的马卡龙壳
一开始她只做马卡龙壳,不做口味,因为技术上难的是壳,夹馅制作相对简单。那段日子,她的生活被马卡龙占据。失败、调整、再尝试……在无数次开合烤箱的声响中,她渐渐触到了那道无形的门槛,不知从何时起,手感来了,温度懂了,那层马卡龙壳终于在她手中变得温顺。
朋友们见她日日埋头苦练,却从未尝过成品,不禁打趣道:“你做了这么多,我们一个都没吃到,不如做几个口味,让我们尝尝。”于是,她做出了最早的一批焦糖、巧克力口味。当朋友说出“挺好吃的”时,RED还有些将信将疑。直到有一天,朋友将她的马卡龙分享出去,竟意外收到了“我要买”的回购请求。
2016年,她顺势开设了自己的微店。说起店名,她笑道:“起名字是件麻烦事,我想来想去,总拿不定主意。既然大家都叫我‘RED’,那就干脆叫‘THE RED马卡龙’吧。”
学员们的口耳相传,让RED慢慢积累了第一批客人,再经由他们的分享,联结了更多远方的人。天南地北的订单,通过美食社群的推荐悄然到来,是她未曾预料的风景。最初的工作室只有她一人。产量有限,等待漫长,但客人们的耐心与信任,成了她那段时光里最暖心的陪伴。身体固然疲惫,精神却日渐明亮。她慢慢觉得,脚下这条路似乎能走得通。“至少能养活自己,心里还挺满足”。
“你要说我是刻意想好未来,那真没有。冥冥中好似被推着走,走到后面,也被马卡龙的魅力吸引,才花更多心思去研究。”RED说道。
与M50的相遇,是一场恰如其分的安排
随着线上业务稳步发展,RED开始渴望一个能与客人直接交流的实体空间。2018年,RED在虹桥附近的办公区开设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五年合约行至第四年时,物业希望引入连锁品牌,她不得不另觅新址,“想着既然总要重新开始,不如彻底换个环境”。在M50看场地时,物业推荐了两个位置,RED一眼相中了如今水塔下的这个空间,那时这里还只是个仓库。她将这里彻底拆除重建,却不愿刻意打造全新的模样。她更希望这家店能"入乡随俗",与这片艺术园区的气质相融。
![]()
在虹桥附近办公区开设的第一家线下门店
![]()
![]()
THE RED马卡龙在M50的门店
用心经营的店铺,总会在细节处流露主人的气息。法式黑白拼花的地砖和收来的旧木地板分隔了工作区与点单区的空间。店里的硬装由RED的先生负责,而各处摆放的物件,全是RED私心喜爱的收藏。先生曾笑说“这些东西在家里也是积灰”,她便慢慢将它们搬到店里。
![]()
![]()
店内摆放的小物件
起初室外只有一张孤零零的椅子,后来添了桌子,用旧砖块搭了个简易底座。
庭院里的植物没有经过精密规划,有的是按照水土性情挑选,有的是朋友不再养护的盆栽。“去年随手种下的那株紫色小花竟意外绽放,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M50园区以墙上的涂鸦闻名,店铺门口也有一幅法国插画家的涂鸦,初见时已有破损。“我舍不得就这样覆盖掉艺术家的心血,恰巧有位美院的同学也喜爱这幅作品,带着女儿一起来修补。后来,那位插画家重回中国再次来到M50园区,还将这幅重获新生的作品留影作纪念。”
![]()
![]()
RED美院的同学与女儿一起修补墙上的涂鸦
![]()
室外空间
M50始终在避免同质化,虽然这里的客流量不如外界想象中那么大,她依然乐于向朋友推荐这个园区。“在这里能看到外面没有的展览,遇见各有态度的店铺,即便什么都不买,只是走走逛逛也令人心旷神怡。”
当下的商业环境里,越来越多人开始厌倦千篇一律的商场。RED深知无法与流水线生产的连锁品牌竞争,便更要坚守独特性,让每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觉得不虚此行。常有客人抱怨"你们店太难找了",但当他们坐下品尝一块马卡龙,在片刻闲适中获得放松时,RED便觉得一切都有了意义。
![]()
![]()
如今在这里,她每日养花喂猫,与往来的客人闲话,和志趣相投的同事共事,心境格外自在。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风格,RED觉得实在是件幸福的事。她常怀感激,感谢生活予她这般恰如其分的安排。“虽然空间有限,但大家坐在这里都很惬意,这样便很好。”
美好来自一些不期而遇
若说马卡龙最难的是那层壳,那么它的灵魂,一定藏在口味里。RED敢说,自己至少是国内最早一批专注研发马卡龙的。在她之前,市面上许多马卡龙更像是“两块杏仁饼干夹一层薄薄的馅”,整体偏甜,缺乏层次。“我当时想,法式甜品最迷人的就是层次感和食材之间的化学反应,为什么马卡龙只能这么简单?”于是她立志要在口味上做文章,让每一口都有特别的惊喜。
RED研发口味,大多靠灵光一闪,先有主题,再靠日积月累对食物和口味的理解,补充细节。“‘牛油果芥末’口味,灵感来自我属牛的儿子,小时候胖嘟嘟的,家人说他像颗牛油果。于是我想,不如就以这个做主题吧。”RED举例道。
可牛油果本身味道极淡,要怎么让人记住?RED异想天开,想到了芥末。用一点刺激,一点冒险,来点亮这份温润细腻。调试却不容易:要么太辣,要么无感。“后来我将两种芥末按比例调和,留下恰到好处的微冲,却不逼人。牛油果也不是直接放果肉,是特意腌制过的。”
“牛油果芥末”口味前后做了许多版才定稿,其间也有人提议:“我只想吃牛油果,不要芥末。”但RED没有妥协,去掉那一点冒险,就不再是她心中的“牛油果故事”了。
![]()
![]()
前几天,有位姑娘来店里,几次望向牛油果芥末味,欲言又止。RED看出她的犹豫,便说:“没关系,我送你一个尝尝,来者都是朋友。”她试过后很惊喜,告诉RED:“本以为会是黑暗料理,怕一口辣哭,没想到那么清新,还带点刺激,像在吃刺身。”RED听了特别开心,这正是她想传达的体验。
她珍视着与客人不期而遇的交谈,有时一聊便是几十分钟。“那一刻我深深觉得,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比马卡龙本身更珍贵。其实大多数客人并不真的关心马卡龙有多难做,那是我该解决的问题。他们在意的,是我们是否用心,是否传递了一份值得感受的心意。”这就如同挑选礼物,敷衍与真心,收到的人自能分辨。
某天一位客人向RED借了充电线,在店内等待手机充电时,随手画下了店内景象。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展柜、桌椅和墙上的装饰,没有浓墨重彩,却准确捕捉到了这个小空间的灵魂:为那些不期而遇的微小感动,留一个位置。
![]()
![]()
一位客人在店内等待手机充电时随手画了这幅画
RED出新口味的节奏很慢,一年仅推一两款。笔记本上记满了被放弃的方案,有些口味调试十几版仍不满意。也因此,RED庆幸自己拥有一方可以慢研发的小天地。“如果只是想凑数,换种水果馅就能叫新口味,但那不是我的风格。”
常说“真诚是必杀技”,可这份交付的真心,是否会被人妥善安放?这或许正是所有真诚者必须独自承担的冒险。“即便如此,我依然愿意捧出诚意,而不是敷衍。如果有一天我开始将就,那这家店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RED说道,“在这个小空间里,不管是马卡龙、店铺布置,还是服务,都想让大家能收获一点开心。”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从审计师到甜品师,从线上课程到实体店铺,RED的每一步都看似随缘,却都在冥冥中引领她走向更完整的自我。许多人终其一生漂泊在寻找自我的渡口,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在最好的年华抵达那个名为“热爱”的彼岸,更多的人,是在不断的试错与转向中,才慢慢拼凑出真实的自己。人生这件事,在RED看来,真的很讲缘分。
“我似乎从未有过‘我一定要怎样’的决绝誓言。唯一算得上的执念,大抵只是当初那个简单的念头,一定要把马卡龙的壳做出来。”RED说。
某种意义上,去法国蓝带求学的决定,确确实实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错过了那班航班,现在的我大概正活在某个平行的时空里,不会坐在店里,不会与那么多有趣的灵魂相遇。”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些看似被命运眷顾的顺遂旅程,揭开表层后往往布满不为人知的荆棘。当年辞去工作投身甜品行业时,她也不知前路如何,心想:最不济,总能找份甜品店或酒店的工作。“但说实在的,这一行须得‘慎入’,外表梦幻,内里却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体力活。”三十公斤的糖袋压在肩上,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减轻分毫;滚烫的烤盘从烤箱取出,不会有人因你是新手而代劳。RED坦言,若不是真心热爱,断然坚持不到今天。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拥有那种持续而发自内心的快乐?RED认为,或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寻找热爱”这个目标本身,只是纯粹地去找到一件能“创造性产出”的事,反而能诞生出不错的作品。
“其实人生从来难以预料。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当下的阶段,将手头的事尽力做好,一步一步走下去。或许走着走着,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RED说道。
![]()
![]()
请一定相信,人生永远存在着突然转变的可能。或许因为遇见一个人,或许因为经历一件事,你就能走上全新的轨迹。生命的奇妙,往往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转角处。
(本文中的图片大多由RED亲自记录与珍藏,同时也感谢RED的好友boromi和羽萱的妈妈慷慨分享,让这些美好的画面得以汇聚于此~)
![]()
看完文章,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那份手作的惊喜?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小小礼物——THE RED 马卡龙盲盒,随机口味2颗一份,共10份,送给读到这里的你。
# 参与方式很简单:
在评论区回答一个问题:「RED最初决定挑战马卡龙,是因为它被称为什么?」(答案就在文中哦~)我们将从回答正确的读者中抽取10位,赠送这份限量盲盒。
中奖者可到M50门店(地址: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8号楼1楼106号)凭回复截图兑换,感受RED手中不期而遇的甜。
文 | 汪哲慧
排版 | XG 审核 | 林莹
更多精彩专题
创刊44周年
www.ad-cn.net
![]()
视频号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传到公众号后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