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功夫鱼
前 言
谁能想到荷兰政府硬抢中资企业控制权这事儿,40天后居然玩起了“变脸”,一边说愿意还公司,一边又在付款方式上藏着掖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
更离奇的是这波操作没坑着近在咫尺的德国、美国,反倒让日本本田在加拿大的工厂倒了大霉,直接要减产11万台汽车,到底是荷兰在背后搞了什么小动作,才让远在北美的工厂成了“冤大头”?
![]()
哈喽,大家好,小观这篇国际评论,主要分析荷兰托管安世半导体40天后松口,却藏付款猫腻,还致本田加厂减产,闻泰科技不敢接盘的事儿。
![]()
本田加拿大工厂成“冤大头”
荷兰政府当初硬把中资全资的安世半导体“攥”在手里,这事儿发生在9月30号,算到今天正好40天,本以为会一直僵着,没想到最近有了新动静,荷兰那边口气软下来了,说只要中国政府点头,让安世半导体产的芯片能正常出口,他们就考虑把公司控制权还给大股东闻泰科技。
![]()
听着像个让步,实则藏着“小算盘”,核心就卡在芯片出口的付钱方式上,安世半导体早就明确表示,接受人民币结算就能供货,而且这类货物出口,中国政府也允许申请办理,这本来是挺灵活的调整。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真正想要的大概率是让货款用美元或欧元结算,还得打到荷兰的账户里,这种带附加条件的“放行”,根本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
![]()
要知道荷兰当初搞托管,连个正经理由都没有,纯粹是政治层面的操作,跟法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按道理说他们该主动把公司还给闻泰科技才对,但闻泰科技现在还真不敢接,这公司已经被拖进一堆官司里了。
因为荷兰这波托管,把安世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坑惨了,最近损失最惨的主儿终于站出来了,是日本本田,他们直接表示今年要少生产11万台汽车,但有意思的是倒霉的不是日本本土工厂,而是本田在加拿大的组装厂。
![]()
这家加拿大工厂专门造本田CR-V和CIC两款车,1983年就建了,是本田最早在加拿大设的厂,位置在安大略省阿里斯顿镇,从多伦多正北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现在加拿大境内有两家日本车企的乘用车组装厂,除了本田这家,另一家是丰田的,在别的小镇还有个造卡车的,不算在里头。
本田都明着喊损失了,丰田虽然没出声,但肯定也受了不少影响,这么大的损失不可能就这么算了,账自然得算到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头上,所以闻泰科技现在真不能随便接盘,得先把“谁来赔钱”说清楚。
![]()
按事儿理来讲,该赔钱的是荷兰政府,毕竟是他们先搞的托管,但想让荷兰政府掏这笔钱大概率是指望不上,到时候这账很可能变成“糊涂账”,要解决就得靠法律介入,得荷兰法院认这笔账才行。
![]()
所以闻泰科技要是想收回控制权,得先谈好一个前提,荷兰法院必须把这些损失算成“不可抗力”,不能让安世半导体总部来背锅。
![]()
日本车企北美分厂成“弃子”
这里头还有个特有意思的点,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后,受损最严重的居然是日本品牌在加拿大的组装厂,不是旁边的德国,也不是隔海的美国,更不是日本本土。
![]()
其实北美造车有个规矩,核心零件不能是中国产的,安世半导体在马来西亚有个封装厂,本来这厂的货是供北美的,包括加拿大本田,按说受影响大的该是依赖中国组装厂芯片的车企,可为啥不依赖中国芯片的加拿大本田,反而要减产11万台。
荷兰接管总部后,发现贡献70%产量的中国组装厂不听指挥了,手里能控制的只有马来西亚厂那30%的产能,这时候他们哪敢得罪人,德国车企是“兄弟”,不能惹,美国是“老大哥”,更不能得罪,没办法只能调货,把本来该给加拿大的芯片,转去给德国和美国。
![]()
有小道消息说这次日本品牌车企最惨,而日本车企里,北美分厂又成了“背锅侠”,安世半导体总部拿着30%的产能,要应付70%的需求,最后只能牺牲日本厂商,日本厂商又只能牺牲北美分厂,这逻辑其实很明显。
![]()
结语
荷兰这波托管闹剧,从硬抢控制权到带条件松口,再到连累本田加厂减产,从头到尾都透着“不地道”,闻泰科技想接盘得先厘清官司,荷兰想甩锅可没那么容易。
这事儿也明明白白告诉咱,国际合作里没点实力还真容易被拿捏,国家强企业腰杆才能硬,普通人的饭碗也才能更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