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抓项目促投资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都市自9月16日以来深入实施抓项目促投资百日专项行动,聚焦推进项目早开快建、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做好项目服务保障三大方面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为积极营造热烈工作氛围,市发展改革委推出“大抓项目 力促投资”专栏,持续发布全市重大项目典型案例、重点区(市)县、市属国企经验做法,示范引领带动项目投资工作。
![]()
本期聚焦新津区
预警快一步
审批简一步
入库抢一步
“一哨一销”让
重点项目开工入库“跑起来”
基本情况
![]()
![]()
新津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抓项目促投资百日专项行动要求,把项目投资作为拼经济搞建设的“关键棋”,以超常决心破局、超常力度推进、超常举措落实,打造“前置亮灯—快速响应—强力攻坚—成效可溯”的全链条“红黄绿灯”预警体系。针对未开工项目“挂图作战”、已开工未入库项目“清障护航”,通过节点倒排、预警前置、通报定时、落实倒逼,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为投资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主要做法
![]()
![]()
紧扣“项目早开工、投资早纳统、效益早显现”目标,从机制创新强保障、分级攻坚解堵点、审批优化提效率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跑出投资增长“加速度”。
01
创新构建“一哨一销”每日调度机制,确保项目推进“无遗漏、不脱节”
建立项目关键节点吹哨预警响应机制,建立“清单定责—链条传导—任务见效”全流程工作闭环,实现项目进展“日调度”、问题处置“不隔夜”。
一是以清单化明确责任。系统梳理2025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与社会投资支撑项目“两张清单”,对57个重点支撑项目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每个项目梳理18个入统前关键节点,确保“项目底数清、责任链条明、推进方向准”,从源头杜绝“责任悬空”问题。
二是以链条式互通信息。在区领导高位统筹、每周调度的基础上,建立“项目主管部门每日报进展、要素保障部门每日跟进度、投资主管部门每日督成效”的工作链条,重点围绕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推进、投资入统申报3大关键环节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实现信息实时互通、问题及时响应,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三是以数字化赋能任务落地。通过“项目通”平台与项目攻坚群,搭建数据流转通道,精准分配项目进展填报任务至行业主管、审批及要素保障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同步开展“每日跟踪进度、每日汇总问题、每日提炼成效”,以全流程“日调度、日销号”机制,压实任务落地责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吹哨报到成效初显。已发布39期项目攻坚快报,57个重点调度项目均按任务节点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9月—12月推动46个项目新开工、总投资超75亿元,实现投资入库约70亿元。
02
分级攻坚“红黄绿灯”动态预警提效,让项目问题“早量化、早解决”
依据“项目开竣工时序、投资入统进度”,构建可量化的“红黄绿灯”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明确亮灯与转灯标准,确保项目“亮灯有依据、转灯有标准、攻坚有方向”,通过分级施策、高效督导,推动项目建设“提效进阶”。
一是以超常决心保障“绿灯”项目按时推进,守牢“基本盘”。对24个预计按时入统的“绿灯”项目,实行专人跟踪,紧盯可研审批、初设批复、施工挂网、进场开工等核心节点,强化全过程监督,确保投资“颗粒归仓”。
二是以超常举措推动“黄灯”项目提速转绿,打通“中梗阻”。对23个预计入统滞后的“黄灯”项目,组建项目攻坚群,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要素保障部门会商,全面排查要素保障、施工协调、入统申报等堵点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通过“压茬推进、转绿管理”,推动项目向“达标”转变。
三是以超常力度攻坚“红灯”项目销号推进,啃下“硬骨头”。对10个年内入统困难的“红灯”项目,成立由分管区领导牵头的专项攻坚小组,通过“现场调度、专题会商”等方式协同解决用地、拆迁、资金、施工许可等“卡脖子”障碍,全力化解“开工难、建设慢”困境,推动项目赶上既定进度。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分级攻坚实效显著。10月单月项目入库投资同比提升420%。12个重点项目实现“转灯进阶”,其中,“黄转绿”9个、“红转黄”3个。新入库的大陆希望新能源总部基地项目,作为西南地区首个新型储能动态扩容项目,建成后将为企业降低生产用电成本提供有力支撑;新入库的飞煌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配套用房主体已封顶、1号厂房钢结构完成80%,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03
优化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办理,让项目开工“再提速、再提效”
深入开展“进解优促”行动,以“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为目标,创新推行重点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大幅压缩重点项目建设筹备周期,全力推动项目多投快建。
一是创新审批服务,实现“拿函即开工”。聚焦项目审批堵点,对土地已报征、建设主体明确但供地手续待办的情况,创新推出“两函一书”临时审批方案,即“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工程规划意见、准予开工通知书”,替代传统“三证”,省去等待正式文件的时间。企业获取“准予开工通知书”后,可直接进场开展场地平整、基础施工,有效压缩审批周期,实现开工时间大幅提前。
二是保障审批衔接,守住“合规安全线”。项目进场建设与土地供地手续办理“双线并行”,依托“专人跟踪进度、全程合规核验”机制压实责任,待土地供地落地且达到法定条件后,同步指导企业完成“两函一书”向正式审批文件的转换,实现“开工不违规、审批不脱节”。
三是强化提级研究,破解“跨域统筹难”。针对跨领域、跨区域的审批难点,项目主管部门优先梳理问题关键、涉及部门及核心需求,提请区主要领导、分管区领导召开专题协调会,通过“定人、定时、定责”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审批流程不延误、项目推进不减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审批优化推动有力。五津站城市商业中心项目、龙溪河西侧竖向道路工程、兴义派出所新建项目等12个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取得“两函一书”,实现提速开工,平均进场施工时间提前约2个月。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