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东胜区政法系统2025年第二期政治轮训暨年轻干部培训班如期举行。东胜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龙以“深入贯彻落实‘三个规定’筑牢司法公正‘防火墙’”为主题作专题授课,为全区政法系统“关键少数”及年轻干部深化纪律认识、提升履职能力注入“强心剂”,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
![]()
授课伊始,播放了违反“三个规定”的案例小视频。接着,张海龙院长以“无知者无畏,知而深深畏”为切入点,从“三个规定”的来龙去脉、核心价值、具体要求、典型案例、先进经验、行为边界、落实建议七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解读“三个规定”的精髓要义,既摆事实、讲政策,又析案例、提要求,让参会干部对“三个规定”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清晰的边界、更坚定的底线。
“‘三个规定’不是‘一阵风’的政策,而是长期坚持的‘铁规矩、硬杠杠’。”授课中,张海龙院长首先回溯“三个规定”的出台背景与时间节点:从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制度方向,到2015年“三个规定”相关文件先后出台,再到2021年纳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整治、2022年写入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三个规定”从“三道防线”织就成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网”,始终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抓手。
围绕“三个规定”的核心价值,张海龙院长结合政法工作实际,深刻阐释其重大意义:它是保障司法独立公正的“防火墙”,让司法人员能理直气壮拒绝干预;是防止“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隔离带”,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是保护政法干部的“护身符”,以如实记录规避廉政风险;是规范司法权力运行的“紧箍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安全阀”,让群众感受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
为让干部们明确“该怎么做”,张海龙院长从“外部领导干预”到“内部人员过问”以及“接触交往”三个方面详细梳理了“三个规定”的具体要求。“每一条禁止性规定,都是履职的‘安全线’,年轻干部更要从一开始就守住。”他特别提醒年轻干部,要把“全程留痕、如实记录”刻在心里。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张海龙院长通过负面典型案例,揭示违反“三个规定”的惨痛代价;同时又以正面典型实践,为参会干部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落实路径。他强调:“哪怕没违规办案,不记录也是违纪!‘有问必录’是底线要求。”
结合东胜区政法工作实际,张海龙院长提出四点落实建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三个规定”纳入党组学习、干警培训,每季度专题学、每半年警示教育,深化“知而深深畏”的意识;二是领导带头示范,班子成员每月报告填报情况,对“零报告”单位和个人约谈提醒,形成“一级抓一级”格局;三是规范填报流程,制定填报指南、严控信息范围,解决“不会报、不敢报、不愿报”问题,明确“询问案子任何事都需填报”;四是严肃追责问责,每半年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者一查到底,同时建立记录保护机制,让干警放心记录。
“‘三个规定’是维护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更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安全带’。”授课尾声,一幅主题鲜明的“三个规定”宣传漫画同步展示。张海龙院长以此为引,勉励全体参会干部,要从“无知”走向“知”,从“无畏”走向“对法律、纪律、人民信任的敬畏”,将“三个规定”落实到每一个案件、每一个环节,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履职姿态,为东胜区政法工作现代化注入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参会干部表示,此次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而言,不仅明晰了纪律边界,更坚定了履职方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三个规定”记于心、践于行,切实筑牢忠诚根基,以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信念和使命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白 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