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1月7日披露,为强化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食品消费环境,近日指导京东、美团、拼多多、抖音电商、小红书、淘宝、微信小店、快手电商8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企业共同发起并签署《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公约》(简称《公约》),从六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硬措施以强化平台监管。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聚焦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开展“铁拳”行动,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执法手段,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金额7.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653件。强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一系列典型案件的查处与曝光,彰显了监管部门重拳整治食品安全乱象的坚定决心。
守护新业态下的“舌尖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提升网络食品安全水平,核心在于落实责任,关键在于平台企业。此次指导8家平台企业发起并签署的《公约》,立足强化平台企业食品安全自律管理,聚焦当前网络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资质信息审核、入网食品销售行为监测和风险排查、平台“黑名单”协同共享、网络食品交易执法协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硬措施。
具体来看,包括:依托相关政务数据核验平台、视频核验、经营地址定位验证、现场确认等手段对资质信息进行审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网售食品标签、宣传销售、消费评价等行为及信息进行监测排查全覆盖;协同建立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黑名单”,防止相关主体通过更换账号等方式重新“入网”,并倡导信息共享和跨平台约束,实现“一处违法,全网受限”等。
据了解,各个平台将重点聚焦食品虚假标识、夸大产品功效、仿冒混淆品牌、虚假商业宣传等四类突出问题,针对网络页面、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等不同网络食品销售特点,细化公布具体治理内容和典型违规实例。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通过监督检查、行政指导、责任约谈等手段,督促平台企业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升管理能力、扣紧管理链条,以真招实策保障网络食品安全。
打好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组合拳”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召开了四场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宣布将定期通报典型案例。据介绍,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万批次,对6.9万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7.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653件,实施从业限制1372人。
数字的背后,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高压线”与“民生账”,也是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释放的强力信号:高压震慑已成为食品监管常态,任何突破食品安全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