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潮涌横断风正劲,雪域高原展新颜。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四五”规划实施行至收官节点,圣洁甘孜已镌刻下五载奋进的深刻印记。贡嘎群峰绽放着感恩奋进的忠诚之光,“两江一河”正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田野牧场上正续写乡村振兴壮美答卷。自即日起,甘孜州传媒中心在全媒体推出“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专题报道,聚焦全州上下忠诚履行稳藏安康、生态屏障、内生造血“三个责任”,做实文旅之州、能源之州、有机之州“三篇大文章”的奋斗实践,系统展现甘孜大地在持续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经济发展、数字甘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扎实成效与鲜活案例。
让我们共同翻阅这五载时光答卷,回望奋进历程中凝聚前行力量,在展望发展蓝图中明确奋进方向,携手迈向新征程的壮阔未来。今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孜州特色农牧产业结硕果 乡村振兴迈新步》。
![]()
巍巍贡嘎,千顷沃野呈新彩
袤袤甘孜,乡村振兴谱新篇
“十四五”期间,甘孜州依托“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和国家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牦牛、藏香猪、粮食、果蔬、菌类、红酒等有机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行动,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用实干与创新交出了一份特色农牧产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的答卷。
![]()
特色种植结出“致富果”
“产业兴则乡村兴,特色富则百姓富。”发展特色产业始终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的抓手,更是让甘孜群众从“种得出”迈向“富得起”的支撑。
金秋时节,九龙县雪洼龙镇的苹果试种园里一片丰收景象。一株株苹果树排列整齐,枝头挂满了色泽鲜亮、饱满多汁的果实,村民们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为推动苹果产业稳步发展,该镇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向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免费发放优质苹果种苗和肥料,降低农户前期投入成本,激发大家的种植热情;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主动对接农业技术部门,邀请果树栽培专家和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种得好、长得旺。
![]()
“国家政策好,给我们送苗子、送肥料,还有技术员指导,我种了十亩苹果,现在长势越来越好,以后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村民尼胡龙权的话语里满是憧憬。
与此同时,泸定县泸桥镇海子环环村也以特色产业绘就振兴图景。近年来,该村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农户走出传统种植模式,朝“特色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转型,持续做优水果、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
该村凭借优良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种植,培育出的冬桃成为市场认可的“放心果”。果农唐光富从2018年试种至今,规模已达16亩,村里像他这样的种植户还有19户。“今年冬桃预计产量10至15万斤,加上有机蔬菜,村民收入肯定能再上台阶!”驻村第一书记曾中梅信心满满。
![]()
“按照今年的长势,全年产量预计能达到10至15万斤,加上正在热销的有机蔬菜,今年村民的收入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海子环环村驻村第一书记曾中梅信心满满。
九龙县雪洼龙镇和泸定县泸桥镇产业发展之路只是我州近年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丹巴县梭坡乡左比村,450亩新开垦土地孕育希望,50亩葡萄基地扩容提质,滴灌系统让“紫色动能”持续涌动;在白玉县沙马乡德西村,菌类加工厂年营业额达40万元,让野生菌成为“致富伞”;在康定市姑咱镇时济村,580余亩天麻预计产值170余万元,小天麻长成“金疙瘩”……
![]()
据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甘孜州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园区79个,成功创建省星级园区19个,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8家),农民合作社3917家,家庭农场399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个。累计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373个,有机产品产值17.85亿元。“圣洁甘孜”得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价值评定,价值84.88亿元,“亚克甘孜”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体商标注册证书,甘孜特色农产品正以优质的品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畜牧发展鼓起“钱袋子”
如果说特色种植让群众的“菜篮子”满了,“果盘子”丰了,那么特色畜牧产业则让农牧民的“钱袋子”实了,“腰杆子”硬了。
“这小猪娃可是咱们的‘致富宝’!”“喂食要定时定量,防疫措施得跟紧,确保长得壮实!”日前,稻城县藏香猪产业园区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首批120头优质仔猪交接给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
与忙碌相伴的,是农户们满满的期待。“有园区统一供种、防疫、回购,我们养猪心里有底,以后增收就靠这些‘金猪’了!”村民们一致表示。此次投放的仔猪均为高原适配品种,经严格检疫,园区还建立了完整溯源档案,通过“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分散农户高效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
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县茶扎乡,饲养员西绕彭措一边给牦牛添料,一边记录数据。自从来到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中心养殖基地,他告别了靠挖虫草、贝母谋生的不稳定日子,“现在有稳定工作,家里收入踏实多了”。基地采用“放牧+补饲+圈养”三结合养殖模式,大幅度缩短牦牛出栏周期。周边93个集体牧场和3476个家庭小牧场的牦牛,都能通过现代化可视化交易中心销售,买家扫码就能溯源,农牧民卖牛更省心、价格更可观。
![]()
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归功于我州对特色畜牧产业的统筹推进。近年来,甘孜州坚持采取“抓集群、建园区、强有机、育主体、精加工、促营销”产业发展思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孜州州级财政奖补办法》《“2+5+1”优势特色农牧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实施牦牛产业集群项目75个、藏香猪产业发展项目81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3个。甘孜牦牛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全州牦牛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5.18亿元。
此外,成立并深化省农科院甘孜分院、牦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站、“甲着”小麦专家工作站、有机之州专家协会等建设成果,累计实施“院、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17个,创新发布甘孜州牦牛“3362”高效养殖模式,建立长期稳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7个、“标准化基层站”10个,成立巴塘四倍体小麦“甲着”甘孜州专家工作站。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不仅见证了甘孜“十四五”时期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铿锵足迹,更激发了全州农业农村人奋进新征程的坚定决心。
“站在新的起点,全州农业农村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大任务,立足‘三江六带’‘双百工程’‘有机之州’等特色工作,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奋力谱写‘十五五’甘孜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新篇章。”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李梦玉 甘超 九龙、泸定、稻城、甘孜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雪
校对:马俪伲
责编:岳诗蕊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