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芜湖市弋江区龙湖街道中沟社区活动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反诈小课堂”正热烈开展。60余名大中小学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通过卡通动画、情景模拟和趣味问答,学习如何识别骗局、保护自身安全。这场由芜湖市三山区三月风爱心协会发起、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志愿者参与的活动,是当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
“童言童语”讲反诈,知识入脑更入心
“陌生人给糖能要吗?”“妈妈手机里的弹窗能点吗?”——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争相举手,用稚嫩的声音给出自己的答案。志愿者张文皙借助精心设计的反诈PPT,将“陌生电话不轻信”“可疑链接不乱点”等抽象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卡通案例,让防骗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严肃话题,是这次活动的核心。”三月风爱心协会负责人卜宗光表示,基层治理需要瞄准不同群体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这类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更需通过创新形式筑牢安全防线。
![]()
多方联动聚合力,基层治理有温度
本次活动融合了社区、高校、社会组织的三方力量:社区提供场地与组织支持,大学生志愿者贡献智慧与热情,爱心协会搭建桥梁与平台。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社区服务供给,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卜宗光说将反诈宣传融入青少年教育,是社区“平安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小手拉大手’,孩子还能将所学带回家中,带动整个家庭提升防范意识。”
![]()
从“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治理创新显成效
活动中,志愿者为答对问题的孩子送上卡通贴纸,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种“激励+互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宣传的单向灌输,让公民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润物无声。
一名参与活动的小学生笑着说:“我现在知道不能随便点链接了!还要告诉爷爷奶奶,陌生电话提到钱要马上挂掉。”
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手段升级,更需注重人文关怀与方法创新。三月风爱心协会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通过精准化、趣味化的公共服务,让政策法规落地生根,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思路。(濮宗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