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职位变动背后:蔚来盈利与换电的 “双重底气”
最近蔚来有俩消息挺受关注:一是李斌从蔚来电池科技董事长改成了董事,二是他放话四季度有机会盈利。不少人猜是不是放权了,其实往深了看,这更像蔚来把业务理顺后的 “精准聚焦”。
![]()
先说说盈利这事儿,李斌的底气不是空来的。他说 “四季度没新车、没 NIO Day,花钱的事三季度都办完了”,这话戳中了关键 —— 成本控住了。更重要的是销量和毛利率撑得起:全新 ES8 41 天就交付破万,创下 40 万以上纯电车型最快纪录,比同级别竞品交付速度还快。一季度财报里,整车毛利率已经回升到 10%,按规划四季度冲到 16%-17%,再加上月交付 5 万辆的目标,盈利路径挺清晰。
而职位变动,反倒暴露了换电业务的 “野心”。李斌退居董事,让更专业的团队操盘电池科技公司,自己腾出手抓整体战略。毕竟换电才是蔚来的核心护城河,这从用户体验就能看出来:有车主从宁德到深圳,1000 公里换 3 次电才花 200 多,比加油省一半钱,比充电省两小时,这种效率是充电桩比不了的。
![]()
现在换电业务确实到了 “价值拐点”。负责换电的蔚能刚拿了 6.7 亿元 C 轮融资,新股东里有海宁经开、海南澄迈这些国资,加上之前武汉光谷、合肥国资的注资,地方政府对换电赛道的押注很明显。截至 10 月底,蔚来换电站已达 3553 座,高速换电网络快破千座,还在 8 个省级单位实现 “县县通”,换电次数超 9000 万次,日均 10 万单的规模效应已经出来了。
![]()
资本也用脚投票,今年 9 月蔚来一晚就融了 10 亿美元,3 月还融了 35 亿港元,累计融资近千亿。这些钱没乱花,全砸在了换电生态上 —— 第四代换电站成本降到 150 万元,还主导了换电国标制定,在私家车换电市场占了 40% 份额,比奥动、宁德时代的细分领域优势更突出。
当然问题也没藏着。换电标准还没完全统一,蔚来、奥动、宁德各有各的规格,跨品牌换电还不现实,虽然国家已明确核心参数,75.5% 的电站完成改造,但彻底统一还得等。另外成本还是高,单站总投入约 350 万元,得靠更多车型加入换电联盟,提升电池利用率才能摊薄。
其实蔚来的逻辑很清楚:靠换电建立差异化体验,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再通过销量提升实现盈利。李斌的 “退” 是为了换电业务更专业地 “进”,而盈利承诺不是空话,是建立在销量、成本、生态三重支撑上的。
![]()
现在就看四季度交付能不能达标,换电联盟能不能吸引更多品牌加入。你觉得蔚来四季度能如期盈利吗?换电模式会成为行业主流吗?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