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幸福院”里欢乐多

0
分享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炮打马,再将军,我看你往哪跑?”11月5日清晨的皖东大地带着几分微凉,而来安县施官镇仙山村“幸福院”里,却始终暖意融融。62岁的管德清和老伙计们围坐在桌前“杀”得尽兴,爽朗的笑声伴着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时不时飘出院墙。

谁能想到,这座窗明几净的“幸福港湾”,昔日竟是一栋墙面斑驳的闲置校舍。如今室内,适老化座椅、书籍、配餐用品一应俱全,成了村里老人离不开的好去处。

管德清老人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清晨,他总会准时赴约,与老伙计们摆开棋盘,酣战几局。棋瘾过了,再踱到室内翻几页感兴趣的书,或是在健身器材上慢悠悠活动筋骨,日子过得充实又惬意。管大爷给记者算了笔“幸福账”:“以前在家啊,一碗面条糊弄一顿是常事;想找个人唠唠嗑,得拄着拐杖挪半里地,腿脚不方便时根本不敢出门。现在‘幸福院’步行5分钟就到,中午还能在食堂吃上两荤一素的热乎饭,老兄弟们天天聚在一块儿,比家里还热闹!”

与仙山村相隔不远的舜山镇复兴村“幸福院”内,同样是一派热闹温馨的景象。几张木质座椅围成一方“小天地”,76岁的余同来正低头调试着心爱的二胡,指尖轻抵琴弦,手腕微微转动,欢快悠扬的旋律便顺着琴弦流淌开来。身旁的老友也不含糊,跟着旋律轻声哼唱,还有几位老人打着节拍,长廊下满是欢声笑语。“以前在家,这二胡就是个闲置物件。”余同来停下演奏,擦了擦琴弦,语气里满是感慨,“拉二胡也没人欣赏,越拉越没劲,索性就收起来了。”

自从村里建成“幸福院”后,余同来的日子彻底变了样。“这里有专门的活动室,还能遇到趣味相投的老伙计。”他说,丰富的文娱活动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增色不少。

“这样的‘幸福院’,全县已建成14个。”来安县民政局副局长谢鹏飞介绍,为让适老服务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更多农村老人,该县创新构建“政府引导支持、村级组织管理、社会力量捐助、老人互助自治”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严格遵循“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核心内容、有专业队伍、有健全制度、有稳定保障”的“六有”标准,从硬件设施到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每一个“幸福院”建设。

在运营保障上,当地也不含糊,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条件与资源禀赋,探索多元适配的运营路径。人口密集的农村集镇,采取政府主导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养老机构运营,以专业化服务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庄,推行村级自治模式,财政每年给予3万元至5万元补助,为“幸福院”日常运营“添劲助力”。此外,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则联动慈善协会、爱心企业对接资源,补齐短板。

看得见的服务之外,来安县还悄悄织就一张“邻里互助网”。依托农村幸福院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搭建互助养老阵地,组建“1+N”服务队伍——“1”是村干部、老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N”是村里妇女、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邻里小组。目前来安县已有15个互助小组、107名志愿者,他们天天为特殊困难老人上门跑腿: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给独居老人读新闻、陪生病的老人聊天。为让这份热心长久延续,县里开设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志愿者服务时长可累积积分,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物品,还能在幸福院兑换免费热乎饭。

谢鹏飞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乡村“幸福院”多元筹资模式,让这项民生工程实现可持续运营,长久守护农村老人的幸福晚年,“接下来全力完成20个新增服务站点建设目标”。

(本报记者 李邦军 本报通讯员 吕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7024文章数 58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