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现“吴中八杰”风采
深入挖掘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
市场拓展中的亮眼故事
解锁在吴中快速成长的“独家密码”
今天
一起走进苏州智身科技
![]()
近日
国际顶级会议IROS 2025
四足机器人挑战赛(QRC)传来捷报
曼彻斯特大学ZsiMan战队凭借
吴中区企业智身科技(GENISOMAI)
研发的“钢镚L1”机器狗
摘得桂冠
![]()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奥运会”,IROS挑战赛以极端环境测试著称。赛场上,“钢镚L1”展现出惊人性能:搭载自研“麒麟合金”关节模组,单关节峰值扭矩达48N・m,较同类产品提升50%;依托MATRiX开源仿真平台完成了多种强化学习训练,在废墟、沙地等复杂地形中实现自主决策与平衡控制。
此前,该系列产品已在2025 WRC世界机器人大会引发轰动,斩获新品发布奖,成为行业焦点。
![]()
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成长于吴中
2023年成立的智身科技
凭吴中区优越的产业生态和
本土培育的核心研发团队
迅速成长为覆盖具身智能领域的
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商
公司落子吴中后,当即建成研发与生产中心,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场景落地”的技术闭环。智身科技以研发与产业化双轮驱动,与吴中区“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
在研发端,企业构建起“掐尖式”人才梯队:近200名员工中70%为研发人员,6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核心成员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哈工大等顶尖高校,聚焦运控算法、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宇龙作为小米“铁蛋”研发核心成员,将量产经验融入技术转化,使团队兼具全栈研发能力与工业化落地实力。
生产端更显“吴中速度”:工厂采用“并行工程”体系,将硬件开发周期大幅压缩;通过ISO 9001等多项认证,实现月产能千台以上、出厂良率99.9%的行业标杆水平。
![]()
智身科技的快速崛起
植根于覆盖软硬件的核心技术突破
在硬件领域,“钢镚”“铜锤”两大系列机器人与CHAMP冠军级关节模组形成互补优势:
![]()
钢镚L1/L1-W:15公斤级小型行业机,首创720度后空翻能力,轮足版本以5.5m/s速度与65cm越障高度适配安防巡检;
铜锤M1:30公斤级高负载机型,实现1:1负载自重比,IP67防护与-20℃~55℃宽温域设计,满足应急救援等极端场景需求;

CHAMP关节模组:P65型号以92.3Nm/kg扭矩密度居同级别前列,P85-S型号实现155N・m扭矩与IP67防护,成为性能核心。

在软件领域,智身科技更是打造了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MATRiX仿真平台为算法迭代提速50%;RoamerX导航平台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动态避障。这种“硬件+软件+平台”的全栈能力,正是积极响应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方案中“突破大小脑关键技术”的发展要求。
![]()
当前
智身科技已与联想、仙工智能等
头部企业及顶尖高校建立合作
通过开放平台
提供7大标准接口与完整SDK
支持OEM、代理等多元合作模式
加速安防、物流、教育等场景落地
![]()
面向未来,智身科技锚定两大方向:短期强化运动控制能力,攻关机器视觉与智能任务执行技术;长期构建“高校研发-产品迭代-场景反哺”的技术飞轮,持续吸收前沿成果。
这一发展路径与吴中区产业布局深度共振:依托超1600家机器人企业集群基础,吴中打造“一院三中心”创新平台,设立163亿元产业基金,通过专利快速预审通道护航技术创新,为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注入新动能。
正如太湖经贸洽谈会展现的集群效应,以智身科技为代表的“吴中八杰”,正勾勒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吴中区向“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迈进。
从太湖之畔到国际赛场
智身科技的成长轨迹
正是吴中机器人产业集群崛起的生动缩影
在政策扶持与创新生态的双重滋养下
这片智能制造沃土正孕育更多“隐形冠军”
以新质生产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吴中答卷
吴中发布出品
素材来源:区工信局、智身科技
记者、编辑:张梅、孔炜
主编:孔茜
审核:赵一初、陶佳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