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4年我是公社赤脚医生,深夜给地主婆治病,18年后她女儿衣锦还乡

0
分享至

74年的秋风,刮在人脸上,像后娘的巴掌,又冷又硬。

我叫陈卫东,二十二岁,是红旗公社的赤脚医生。

说白了,就是高中毕业,在县卫生院培训了三个月,背着个红十字药箱,在十里八乡的土路上来回跑。

给人打针,开点阿司匹林、土霉素,或者用点针灸、草药,处理个头疼脑热、拉稀跑肚。

这活儿,听着光荣,叫“为人民服务”,实际上累得像条狗,挣的工分还不如队里赶大车的。

但我是个书生底子,让我去地里抡锄头,不出三天,手上的泡能比地里的红薯还多。

所以,我挺知足。

那天晚上,我刚从最远的王家屯回来,给一个难产的婆娘扎了几针,总算把孩子催下来了。

回到公社的卫生所,其实就是两间泥坯房,我累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

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我扒拉了两口冰凉的玉米糊糊,正准备脱衣服睡觉,门,“哐哐哐”地被人砸响了。

那声音,又急又沉,像是要债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

这大半夜的,又是谁家出事了?

我披上衣服,趿拉着鞋去开门。

门一开,一股冷风灌进来,吹得煤油灯苗子一阵狂跳。

门口站着个黑影,又高又壮,喘着粗气,像头牛。

“陈医生……”

那人声音发抖,带着一股子绝望。

我借着灯光仔细一看,脑子“嗡”的一声。

是杜家的老大,杜援朝。

杜家,在我们这一片,是个特殊的存在。

他爹杜世昌,解放前是这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地主。

土改的时候,田分了,房也分了,人也被批斗得去了半条命。

现在,一家人缩在祖宅最破败的东厢房里,夹着尾巴做人,比谁都老实。

可“地主”这个帽子,像个铁箍,死死地扣在他们家每个人头上。

谁跟他们家沾上关系,都得惹一身骚。

“你……你找我干啥?”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声音都变了调。

我怕。

真的怕。

白天开大会,喇叭里喊的都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这深更半夜的,地主的儿子找上门,要是被人看见,我这张嘴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陈医生,求求你,救救我娘!”

杜援朝“噗通”一声,竟然给我跪下了。

一个快三十岁的汉子,一米八的大个子,就那么直挺挺地跪在冰凉的泥地上,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

“我娘……我娘快不行了……一下午就喘不上气,脸都紫了……”

我心里猛地一抽。

救人,是我的本分。

可要救的人,是“地主婆”。

这个词,在74年,分量太重了。

我脑子里飞快地闪过无数念头。

公社王书记那张严肃的脸。

批斗会上,那些戴高帽、挂牌子的人。

还有我老婆那双忧心忡忡的眼睛。

“去……去卫生院啊。”我声音干涩,自己都觉得这话说得虚伪。

公社卫生院离这儿十几里山路,黑灯瞎火的,等抬到那儿,人早凉了。

“去了!下午就去了!人家……人家不给看……”

杜援朝的头磕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说我娘是地主婆,是黑五类,不配占用人民的医疗资源……”

我的心,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

我看着跪在地上的杜援朝,看着他因为绝望而扭曲的脸。

我想起了我爹。

我爹不是地主,是个教书先生,也因为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被关牛棚好几年,活活憋屈死了。

我最懂那种被人踩在脚底下,连呼吸都觉得是错的滋味。

“他娘的!”

我低声骂了一句,也不知道是在骂谁。

我转身回屋,抓起那个磨得边角发亮的红十字药箱,背在身上。

“起来!带路!”

我对杜援朝吼了一句。

杜援朝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全是血丝,满是不可置信。

他站起来,抹了把脸,二话不说,转身就往黑暗里跑。

我紧紧跟在他身后。

夜里的风更冷了,刮在脸上像刀子。

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全是烂泥。

我深一脚浅一脚,好几次都差点摔倒。

杜援朝没说话,只是在前面闷头带路,偶尔回头看我一眼,眼神复杂。

我心里其实还在打鼓。

我不知道我这个决定,会给我带来什么。

也许明天,我就得跟杜家的人一起,站在高台上,被人批斗。

可我管不了那么多了。

那句“不配占用人民的医疗资源”,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拔不出来。

我是个医生,哪怕是个赤脚的。

在我眼里,没有地主婆,只有病人。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到杜家。

那栋曾经气派的大宅子,如今在夜色里像个巨大的怪兽,黑洞洞的,没有一点生气。

东厢房的门虚掩着,透出一点微弱的光。

一进去,一股浓重的中药味和霉味混杂在一起,呛得人想咳嗽。

屋里比外面还冷。

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是唯一的光源。

一个老太太躺在床上,被子又旧又薄。

她的脸灰败发紫,嘴唇乌青,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是破了的风箱。

每喘一口气,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床边,蹲着一个瘦小的女孩儿。

大概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头发枯黄,面黄肌瘦。

但那双眼睛,又大又亮,像两颗黑曜石,此刻盛满了惊恐和无助。

她看到我,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睛里迸发出一丝光亮。

“哥,医生来了?”她声音很小,带着怯生生的颤抖。

这是杜家的女儿,杜静。

我点点头,放下药箱,快步走到床边。

“别怕,我是医生。”

我一边说,一边拿出听诊器。

冰凉的听头贴在老太太的胸口,我仔细听着。

肺部的啰音,又湿又密,像锅里烧开的水。

我翻了翻她的眼皮,看了看她的舌苔,心里沉了下去。

急性肺炎,引发了心衰。

这病,在74年的农村,就是要命的病。

“陈医生,我娘……我娘还有救吗?”杜援朝声音颤抖地问。

我没回答他。

我打开药箱,拿出体温计,夹在老太太腋下。

“小静,是吧?去,端一碗开水来。”我对那个女孩说。

女孩很机灵,立刻起身,拿起桌上的豁口碗,跑去倒水。

我从药箱里翻出我所有的家当。

一小瓶青霉素,几支注射器,还有一些银翘解毒片和自己采的鱼腥草。

体温计拿出来一看,三十九度八。

高烧。

再拖下去,神仙也难救。

“必须马上注射青霉素。”我沉声说。

杜援朝和杜静都愣住了。

“青霉素……那不是很金贵的东西吗?”杜援朝喃喃道。

在当时,青霉素是管制药品,只有公社卫生院才有,而且用量严格。

我这几支,是偷偷从县里一个同学那儿软磨硬泡弄来的,准备留着应急救命的。

“救命要紧。”

我一边说,一边准备做皮试。

“小静,把灯拿近一点。”

女孩立刻把煤油灯举到我手边,瘦弱的手臂举得很稳。

灯光下,我看到她手背上全是冻疮。

我心里又是一酸。

皮试做完,等了二十分钟,没有过敏反应。

我松了口气。

我掰开安瓶,用注射器抽满药水,排掉空气。

“扶着你娘,让她侧过来。”

杜援朝和杜静合力,把老太太的身子翻过来。

我撩开被子,露出她干瘦的臀部。

我找准位置,稳稳地把针扎了进去。

药水缓缓推进去的时候,我的手心全是汗。

这不仅是药,这可能是我的前途,我的命运。

打完针,我又拿出鱼腥草,让杜援朝赶紧去煎药。

“大火烧开,小火慢煎,一碗水煎成半碗。”我仔细交代。

屋子里只剩下我和杜静,还有床上昏睡的老人。

气氛很压抑。

女孩就那么蹲在床边,一眨不眨地看着她娘,两只手紧紧地攥着衣角。

“你……上学了吗?”我没话找话,想缓和一下气氛。

她摇了摇头。

“不让上。”

声音很低,像蚊子叫。

我明白了。

因为成分问题,她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

我看着她那双渴望知识又充满自卑的眼睛,心里堵得难受。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本该在课堂里念书,却要承受这样的不公。

“你娘会没事的。”我只能这么安慰她。

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有感激,有怀疑,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倔强。

“谢谢你,陈医生。”

她小声说。

过了一会儿,杜援朝端着滚烫的药碗进来了。

药汁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苦涩的味道。

老太太还在昏迷,根本喂不进去。

“我来。”

杜静接过碗,用勺子舀了一点,吹了吹,然后自己含了一口,俯下身,嘴对嘴地给她娘喂了下去。

一口,又一口。

那个瘦弱的女孩,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把一碗苦药,喂进了她母亲的嘴里。

我看着这一幕,眼眶有点发热。

我一直待到后半夜。

青霉素和草药起了作用,老太太的体温开始慢慢下降,呼吸也平稳了一些。

虽然还在昏睡,但脸色没那么紫了。

“命……算是保住了。”我对杜援朝说,“但还得继续用药,观察几天。”

杜援朝“扑通”一声,又要跪下。

我赶紧扶住他。

“大男人,别动不动就跪!你娘好了,比什么都强!”

他站着,眼泪又下来了。

他从怀里掏出两个烤得焦黄的红薯,硬要塞给我。

“陈医生,家里……家里实在没什么东西了,这个你拿着,热乎的。”

那两个红薯,在当时,是他们家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我推了回去。

“收起来,给你妹妹吃。”

我背上药箱,准备走。

杜静一直把我送到门口。

“陈医生,”她叫住我,“今天的事,我……我们全家一辈子都记得。”

我摆摆手,没说话,一头扎进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回到卫生所,天已经蒙蒙亮了。

我一夜没睡,却毫无困意,脑子里乱糟糟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提心吊胆。

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半夜去给地主婆看病的事,很快就在公社里传开了。

各种难听的话都有。

说我“阶级立场不稳”。

说我“同情地主阶级”。

甚至有人说,我收了杜家的金条。

我走在路上,都能感觉到背后戳戳点点的目光。

那几天,我连卫生所的门都不敢出,生怕被人拉去批斗。

我老婆知道了,跟我大吵一架。

她哭着说:“陈卫东,你是不是疯了?你不要命,我跟孩子还要命啊!”

我抽着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后悔吗?

看着我老婆和孩子惊恐的脸,我有一瞬间的后悔。

可一想到杜静那双眼睛,想到她嘴对嘴喂药的样子,那点后悔就烟消云散了。

一个星期后,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公社的王书记派人来叫我,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趟。

王书记是个老革命,五十多岁,脸上永远是严肃的表情,像刻出来的。

我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腿肚子都在打哆嗦。

“陈卫东同志。”

他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拿着一份材料,头也不抬。

“是,王书记。”我站得笔直,像个等待审判的犯人。

“有人反映,你前几天,半夜三更,去给地主杜世昌的老婆看病了?”

他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锤子,砸在我心上。

“是。”我没法撒谎。

“你知道她的成分吗?”

“知道。”

“知道你还去?”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像两把刀子,“你的阶级立场哪里去了?你的党性原则哪里去了?”

我浑身一颤,冷汗顺着额头就流下来了。

“王书记,我……”我嘴唇发干,不知道该怎么辩解。

“你什么你?你是不是觉得你很伟大?很有医德?我告诉你,陈卫东,在无产阶级专政面前,没有医德,只有阶级!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同志的残忍!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桌子拍得“砰砰”响。

我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完了。

我想。

我肯定要被下放到农场,或者更糟。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我能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过了好久,王书记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根,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

烟雾缭

绕中,他脸上的表情似乎柔和了一些。

“你爹……是陈老师吧?”他忽然问。

我愣住了,点了点头。

“当年,我刚到这个公社,打摆子,差点死了。是你爹,用土方子,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他看着窗外,眼神悠远。

“他是个好人,可惜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王书记……”

他摆了摆手,打断了我。

“你用的什么药?”他问。

“青霉素,还有一些草药。”

“青霉素?你哪来的?”他眼神一凛。

“是……是我从县里同学那儿弄的……”我小声说。

他盯着我看了很久。

久到我以为他又要发火。

“那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他问。

“烧退了,命保住了。”

他又沉默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抽烟的“嘶嘶”声。

“这次的事,下不为例。”

他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声音恢复了之前的严厉。

“回去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交给我。记住,你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员,你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但首先要分清谁是人民,谁是敌人!”

“是!是!谢谢王书记!”我如蒙大赦,连连点头。

“滚吧。”

我几乎是跑着离开王书记办公室的。

外面的阳光照在身上,我才发现,我的后背已经湿透了。

那份检查,我写了三千字,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说自己是“猪油蒙了心”,是“阶级觉悟低下的糊涂虫”。

交上去之后,这件事,总算是过去了。

风波平息了,但我和杜家的联系,并没有断。

我不敢再上门,但每隔几天,杜静就会在去打猪草的路上,“偶遇”我。

她不说话,就用那双大眼睛看着我。

我会问她:“你娘怎么样了?”

她会告诉我:“好多了,能下地走路了。”

然后,她会从篮子里,拿出一个鸡蛋,或者两个红薯,硬塞给我。

我不要,她就一直举着,眼神倔强。

后来我没办法,只好收下。

我知道,这是他们家能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次,她塞给我一个布包。

我打开一看,是一双纳得密密实实的布鞋。

鞋底是碎布纳的,一层又一层,针脚细密得像机器缝的。

“我娘……我娘做的。她说,陈医生你走路多,费鞋。”

杜静说完,脸红了,转身就跑。

我拿着那双布鞋,站在原地,心里五味杂陈。

那双鞋,我一直没舍得穿,就放在箱子底。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77年,恢复高考。

这个消息,像一声春雷,炸响在沉寂的土地上。

那天,我又“偶遇”了杜静。

她看起来比以前更瘦了,但眼睛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光。

“陈医生,我想考大学。”她对我说。

我愣住了。

“你……你有书吗?”

她摇摇头。

“我把哥哥们的小学、初中课本都找出来了,自己看。”

“你看得懂吗?”

“大部分能看懂,有些看不懂。”

我看着她那张写满渴望的脸,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我也曾想考大学,当一个真正的医生,而不是赤脚医生。

“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我说。

从那天起,我的卫生所,多了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她不敢白天来,都是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来。

我把我所有的高中课本都翻了出来,借给她。

她不懂的数学题,我给她讲。

她不会写的作文,我教她怎么写。

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

那段时间,她瘦得脱了形,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却越来越亮。

我知道,她在用命去搏一个未来。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她哭着跑到我这里。

“陈医生,我……我考上了!”

她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

她是那一年,我们整个公社,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

消息传开,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个地主的女儿,竟然考上了大学?

时代,真的要变了。

她走的那天,我去送她。

还是那个破旧的车站,她背着一个打补丁的包袱,里面是几件旧衣服,和我给她的那几本课本。

她娘和她哥也来送她。

老太太的身体已经很好了,只是还有些虚弱。

她拉着我的手,眼泪直流。

“陈医生,我们杜家……欠你一条命啊。”

杜静站在旁边,眼睛红红的。

临上车前,她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医生,保重。”

我点点头:“好好学习,别想家里的事。”

汽车开动了,她把头伸出窗外,一直朝我挥手,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从那以后,时间就像按了快进键。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人民公社解散了,我也“下岗”了。

我用这些年攒下的一点钱,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私人诊所。

还是看个头疼脑热,打针输液。

老婆在前几年生病去世了,儿子长大后,去了城里打工。

诊所里,就剩下我一个人。

日子过得不咸不淡,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杜静偶尔会给我来信。

信里,她会讲大学里的生活,讲城市的繁华。

她说她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后来又辞职去了南方。

她说南方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再后来,她的信越来越少,最后就断了。

我猜,她太忙了。

我也渐渐老了,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了。

那年深夜救人的事,那双倔强的眼睛,那双纳得密密实实的布鞋,都成了遥远的记忆,被我压在了心底。

有时候,看着诊所里来来往往的病人,我会恍惚。

我这一辈子,救了多少人,自己也记不清了。

但只有那个夜晚,那张发紫的脸,和那个嘴对嘴喂药的女孩,清晰得就像昨天才发生。

时间一晃,就到了1992年。

整整十八年过去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斑白的中年人。

小镇也变了样。

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泥坯房变成了砖瓦房。

镇上甚至出现了卡拉OK和录像厅。

我的小诊所,还是老样子,陈旧,狭小,散发着一股来苏水的味道。

那天下午,我正靠在椅子上打盹。

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把我惊醒了。

我睁开眼,看见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我的诊所门口。

那车,黑得发亮,在阳光下闪着光。

是桑塔纳。

在92年的小镇上,这可是稀罕物,比大熊猫还少见。

我心里琢磨着,是哪个大老板或者大领导生病了?

车门开了。

先下来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戴着墨镜,看起来像个司机或者保镖。

他快步走到后门,拉开车门。

一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脚,先伸了出来。

然后,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女人,从车里走了出来。

她烫着时髦的卷发,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手里拎着一个我叫不出牌子的皮包。

整个人,看起来干练、优雅,和我这个小镇格格不入。

她站在诊所门口,抬头看了看我那个褪了色的招牌——“卫东诊所”。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了我身上。

我被她看得有点不自在,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白大褂。

“你好,是看病吗?”我问。

她没有立刻回答,就那么看着我。

她的眼神,很复杂。

有打量,有激动,还有一点点近乡情怯的胆怯。

我觉得她有点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她慢慢地朝我走过来。

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哒、哒、哒”的清脆声响。

“请问……”她走到我面前,声音有些发颤,“您是陈卫东,陈医生吗?”

“是我。”我点点头。

她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她摘下眼镜,用手背擦了擦眼睛。

当她摘下眼镜的那一刻,我看清了她的脸。

虽然成熟了,也化了淡妆,但那眉眼,那轮廓……

尤其是那双眼睛,那双曾经在煤油灯下,盛满了惊恐、倔强和希望的眼睛。

我的心,猛地一跳。

脑子里那个尘封了十八年的记忆,瞬间被激活。

“你……你是……小静?”

我试探着问,声音都有些发抖。

她眼泪再也忍不住,刷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陈叔叔!”

她哽咽着叫了一声。

这一声“陈叔叔”,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岁月的大门。

十八年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压缩成了薄薄的一张纸。

我还是那个赤脚医生,她还是那个瘦弱的女孩。

“哎,哎!真的是你!”我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快,快进来坐!”

我把她让进诊所,让她坐在唯一一把还算干净的椅子上。

那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了进来,放在地上。

有高级点心,有名烟名酒,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补品。

“小静,你……你这是……”我看着地上的东西,有点不知所措。

“陈叔叔,我回来看您了。”

她擦干眼泪,努力地笑了笑。

十八年不见,她变了太多。

曾经那个面黄肌瘦、穿着补丁衣服的女孩,如今像换了个人。

她的气质,她的谈吐,都和这个小镇显得那么不同。

“你……你这些年,过得好吗?”我问。

“好,也不好。”她叹了口气。

她给我讲了她这些年的经历。

大学毕业后,她留校当了几年老师。

但她不甘心。

她骨子里,还是那个倔强的女孩。

八十年代末,她辞掉了“铁饭碗”,揣着几百块钱,一个人去了深圳。

那时的深圳,还是一片大工地,到处都是机会,也到处都是陷阱。

她睡过桥洞,捡过垃圾,在工厂里一天干十六个小时。

后来,她发现电子表是个商机,就用所有的积蓄,租了个小柜台,开始倒卖电子表。

她有文化,脑子活,人又能吃苦。

几年下来,从一个小柜台,做成了一个批发档口,又从一个档口,做成了一家电子厂。

到今天,她已经是一家小有名气的电子企业的老板了。

我听得目瞪口呆。

这些故事,对我来说,就像天方夜谭。

我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小镇上,最远就去过县城。

深圳,对我来说,只是报纸上的一个名词。

“你……你真了不起。”我由衷地说。

“没什么了不起的。”她摇摇头,“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只是不想再过那种被人踩在脚底下,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日子。”

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当年的锐利。

“我娘呢?”我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提到她娘,杜静的眼神黯淡了下来。

“我娘……五年前就走了。”

我的心一沉。

“她走的时候很安详。”杜静说,“她一直念叨着您。她说,她的命是陈医生给的,这份恩情,我们杜家一定要报。”

“她说,等我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来找到您,好好地报答您。”

“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完成我娘的遗愿。”

说着,她从皮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推到我面前。

“陈叔叔,这里面是十万块钱。我知道不多,跟您的恩情比起来,什么都不是。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十万块钱!

在1992年,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我当时开诊所,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能挣个三四百块。

十万块,我一辈子都挣不到。

我的第一反应,是心跳加速。

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但随即,我把信封推了回去。

“小静,这钱我不能要。”

我的声音很平静,但很坚决。

“为什么?”她急了,“陈叔叔,您是嫌少吗?您放心,我公司最近资金有点紧张,等周转过来了,我再给您……”

“不是,你误会了。”我打断她。

我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小静,你记不记得十八年前那个晚上?”

她点点头。

“那天晚上,我背着药箱去你家,我怕不怕?”

她又点点头,眼圈又红了。

“我怕。我怕得要死。我怕被人批斗,怕丢了工作,怕连累老婆孩子。”

“但是,我还是去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

她摇摇头。

“因为我一进门,看到的不是什么‘地主婆’,我看到的是一个躺在床上,快要没气儿的老太太。我看到的是一个跪在地上求我的儿子,还有一个蹲在床边吓坏了的小姑娘。”

“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病人。救她,是我的本分。跟她是什么成分,没关系。也跟你今天给我的这十万块钱,没关系。”

“如果我今天收了这钱,那十八年前那个晚上,我做的一切,就变味了。”

“它不再是一个医生救一个病人的故事,它变成了一场交易。”

“我不想让它变味。”

我的话说完了。

诊所里很安静。

杜静看着我,眼泪无声地滑落。

她没有再坚持。

她默默地把信封收了回去。

“陈叔叔,”她哽咽着说,“我明白了。”

那天晚上,我关了诊所,她开着车,带我去了镇上最好的饭店。

她还叫来了她哥哥杜援朝。

杜援朝也变了样,不再是当年那个绝望的汉子。

他承包了村里的果园,日子过得也挺红火。

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

那顿饭,我们吃得很久。

我们聊了很多。

聊那个风雨交错的夜晚。

聊这些年各自的生活。

聊王书记,聊那些已经模糊了的人和事。

我们三个人都喝了点酒。

杜援朝喝多了,哭着说:“陈医生,要不是你,我们家早就散了。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杜静没怎么说话,只是不停地给我夹菜,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吃完饭,她坚持要送我回家。

在诊所门口,她又从车上拿下一个小一点的盒子。

“陈叔叔,钱您不要,这个您得收下。”

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双崭新的皮鞋。

款式很普通,但皮质很好。

“我记得,当年我娘给您做过一双布鞋。您走路多,费鞋。”

“这双鞋,您留着穿。”

我看着那双皮鞋,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我收下了。

第二天,杜静就要回深圳了。

我去送她。

还是在那个车站,只是车站变大了,车也变好了。

临走前,她对我说:“陈叔叔,您的诊所太旧了,设备也太老了。我想……我想出钱,帮您把诊所重新装修一下,再买一批新的设备。”

“这不算报答,这算是……投资。”她怕我拒绝,赶紧补充道,“就当我这个学生,为老师的医疗事业,尽一份力。”

我想了想,点了点头。

“好。”

她笑了,笑得像个孩子。

她走后没多久,就有一支装修队来到了我的诊所。

他们把我的小诊所,从里到外,翻新了一遍。

墙刷白了,地铺上了瓷砖,换上了明亮的日光灯。

接着,又有人送来了全新的病床、输液架、紫外线消毒灯,甚至还有一台我只在书上见过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我的小诊所,一夜之间,鸟枪换炮,成了全县最先进的私人诊所。

我站在崭新的诊所里,看着窗明几净的一切,心里感慨万千。

我脱下脚上那双穿了多年的旧布鞋,换上了杜静送我的那双新皮鞋。

鞋子很合脚,很软,很舒服。

我又打开了那个珍藏多年的箱子,从箱底,拿出了那双发黄的、纳得密密实实的布鞋。

我把两双鞋,并排放在一起。

一双是十八年前,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用尽心力表达的感激。

一双是十八年后,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儿,用财富和成就兑现的承诺。

它们跨越了十八年的时光,跨越了贫穷与富裕,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但它们背后那份情义,那份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感恩,没有变。

我忽然明白了。

我这辈子,没当上大医院里受人尊敬的大教授。

我只是一个乡镇上,普普通通的诊所医生。

我没挣到什么大钱,也没获得什么荣誉。

但我觉得,我这一生,值了。

因为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守住了一个医生的底线。

而那份善良,在十八年后,开出了一朵最美的花。

我看着诊所门外,阳光灿烂,车水马龙。

我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真的来了。

而我,还有我的诊所,将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继续守护着这个小镇的健康。

就像十八年前那个晚上,我守护一个垂危的生命一样。

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声“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她这大体格身材,颜值气质都是十分完美,真的不错

她这大体格身材,颜值气质都是十分完美,真的不错

陈意小可爱
2025-10-21 12:53:32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神州扫描
2025-11-10 09:58:55
快船消息:哈登失常原因曝光,祖巴茨宣布喜讯,战老鹰出场更新

快船消息:哈登失常原因曝光,祖巴茨宣布喜讯,战老鹰出场更新

冷月小风风
2025-11-10 10:00:14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走吧自驾游
2025-11-05 18:04:38
韩国3-1负非洲劲旅,无缘小组头名,世界杯32强赛22队出线

韩国3-1负非洲劲旅,无缘小组头名,世界杯32强赛22队出线

丁蓳解说
2025-11-11 03:42:21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需要日本道歉!这觉醒,来自3500万亡魂的重量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需要日本道歉!这觉醒,来自3500万亡魂的重量

林子说事
2025-11-07 10:18:39
女孩天生大脑只有半个小拇指大?!父母照顾她到20岁,网友却:这活着有啥意思?

女孩天生大脑只有半个小拇指大?!父母照顾她到20岁,网友却:这活着有啥意思?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10 23:26:42
意媒:本托想离开沙特转会欧洲,国米和米兰对其感兴趣

意媒:本托想离开沙特转会欧洲,国米和米兰对其感兴趣

懂球帝
2025-11-10 21:29:06
云南发布方案:厅局长有了新任务

云南发布方案:厅局长有了新任务

新浪财经
2025-11-10 23:58:52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观威海
2025-11-10 11:02:05
状态正佳,B费时隔5年再次连续三个英超客场送助攻

状态正佳,B费时隔5年再次连续三个英超客场送助攻

懂球帝
2025-11-11 02:15:08
广汽董事长鼓励广州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完成了60分的目标

广汽董事长鼓励广州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完成了60分的目标

懂球帝
2025-11-10 13:52:05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朝鲜战争中,美军原本已接近击败中国,却碰上了志愿军决死的师长

知鉴明史
2025-11-09 17:15:03
郝蕾深夜发文,戳破辛芷蕾资源咖黑幕!官方发声,没给她留体面

郝蕾深夜发文,戳破辛芷蕾资源咖黑幕!官方发声,没给她留体面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0 04:15:56
危险!中国神二十还未返航,太空出现大量不速之客,航天员该咋办

危险!中国神二十还未返航,太空出现大量不速之客,航天员该咋办

趣文说娱
2025-10-29 15:27:34
果敢四大家族残害中国人14年,因一神秘女子失踪遭同盟军清剿

果敢四大家族残害中国人14年,因一神秘女子失踪遭同盟军清剿

真实故事汇
2024-10-05 11:35:24
昨夜美股大涨,英伟达上涨5%,今日A股或迎科技大爆发

昨夜美股大涨,英伟达上涨5%,今日A股或迎科技大爆发

九语财经
2025-11-11 04:46:49
中医长高专家:家长用好4个方法,男孩超1米8,女孩将近1米7

中医长高专家:家长用好4个方法,男孩超1米8,女孩将近1米7

菁妈育儿
2025-11-07 11:29:57
俄军高层迎来重磅调整!普京签署总统令换将,两位大将被委以重任

俄军高层迎来重磅调整!普京签署总统令换将,两位大将被委以重任

史纪文谭
2025-11-10 19:36:40
德天空:曼联已表达对安德森明确兴趣,森林要价1亿至1.2亿镑

德天空:曼联已表达对安德森明确兴趣,森林要价1亿至1.2亿镑

懂球帝
2025-11-11 06:53:04
2025-11-11 07:15:00
智慧生活笔记
智慧生活笔记
分享生活小妙招、实用技巧和所见所得,让生活更简单更有趣。
520文章数 26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司徒绵:当代美国著名华裔画家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亲子
旅游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全周期赋能中国母婴健康,八赴进博会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

旅游要闻

19 个名字藏六朝风云!南京玄武湖:藏着中国最鲜活的千年时光!

艺术要闻

司徒绵:当代美国著名华裔画家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