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走进中国空军的歼-16D电子战飞机的视野,你就不难体会到这架飞机的威名“空中干扰王”所蕴涵的深远之意。
![]()
它的出现,就意味着中国空军的电子战力量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中国的国土空中作战的安全性具有了更大的保障,对外部的空中威胁也具有了更大的反制能力,这款以歼-16为蓝本改造而来的电子战利器,身价可不一般,甚至超过了歼-20。
而且啊,它能在眨眼间把周边200公里的范围,变成敌军电子设备的“坟场”。其引入的先进的电磁作战能力,使中国空军在电磁战场上真正拥有了“专治各种不服”的底气。
但一眼看过去却像一对长相酷似的双胞胎的歼-16D和普通的歼-16相比,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却藏得淋漓尽致,它取消了机头的光电探测系统和机炮,翼尖挂载的也不是导弹,而是两个巨型电子干扰吊舱。
![]()
其下方的四五个吊舱里各装有一系列的电子侦察、通信的干扰、雷达的干扰等各类的破坏性设备.。就如同同时身披“电磁耳塞”、“电磁哑药”和“电磁眼罩”般,对不同频段的目标都能实施高精准的电子对抗压制。
歼-16D的绝活是“软硬双杀”,软杀伤方面,它能全频段阻塞敌方通信、雷达和卫星信号,让对手的指挥系统瘫痪、雷达屏幕雪花一片。
而其杀伤力更为狠辣,它不仅能对敌方的雷达站的辐射源的位置都能准确的定位,而且还能直接将带有反辐射导弹的战机引导到敌方的雷达站上,彻底的将其摧毁掉。有网友戏称:“这就像一边用噪音吵得你捂耳朵,一边派人砸了你的喇叭!” 它的干扰距离超过200公里,连隐身战机F-22闯入这片区域也可能“失明”。
![]()
但不难发现,歼-16D的“高昂”造价,其实也就藏在了它那“胖乎乎”的“肚子”里——一整套的自主的高低混合的无线电对抗的电子对抗系统的装备上。它搭载了歼-20同款的1475型AESA雷达,探测和电子战二合一,功率比美军的EA-18G“咆哮者”还大。机身采用隐身涂层,雷达反射面积比普通歼-16更低。更烧钱的是机内那些高精度电子元件——既要功率猛,又要抗干扰,还得能快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这套系统研发成本摊到单机上,轻松突破6亿元人民币。
歼-16D的战场CP是歼-20。一个擅长“静默潜入”,一个专攻“电磁掀桌”。军事专家王明亮形容这对组合:“歼-16D压制敌方探测,歼-20躲开探测,两者联手产生1+1>3的效益。” 这种打法在台海和南海已有实战化演练。据称,歼-16D曾模拟数百架战机信号,让敌方防空系统直接过载死机;在佩洛西窜台期间,它疑似干扰过美军EA-18G的通信链。
![]()
别看歼-16D专攻电子战,它骨子里还是“炸弹卡车”。保留的12个挂点能携带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甚至精确制导炸弹,必要时能转身变成攻击手。这种“侦攻防一体”的设计,全球仅中美两国掌握。
从仿制米格系列到研发出歼-16D,中国战机走了近70年。如今,以歼-20、歼-16D、空警-500为核心的新质作战体系,正成为守护蓝天的“信息铁三角”。未来空战,胜负可能不在导弹射程内,而在电磁频谱中——而歼-16D,正是那把率先撕开无形战场的利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