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的宣传片里,一个黑色飞镖状的身影划过屏幕,雷达信号微弱得像一片落叶。
![]()
这就是攻击-11,全球首款正式列装的飞翼隐身无人机。它的亮相不仅意味着中国空军多了件新装备,更标志着“隐身无人机+有人机”协同作战从实验室直接跳进了实战体系。
美媒《战区》网站连夜发文承认:美军眼下根本没有对标的装备,同类技术还卡在测试阶段。
攻击-11的造型堪称隐身设计的极致。飞翼布局取消垂尾,全身敷涂宽频纳米吸波材料,雷达反射截面缩到昆虫级别。进气道扭成S形遮住发动机叶片,尾喷口锯齿设计进一步削弱红外特征。可谓“雷达之盾”一身打扮的它几乎就像一道黑色的幽灵一样在防空的雷达网上都能隐形不露,甚至其突防的能力都直接对标了当今世界最隐身的B-2轰炸机,甚至比如美军的F-22和F-35更难被外界的雷达所发现。
![]()
其战斗力也堪称硬核的无人机的到来,不仅让我们的空军的实力大大提升了,同时也让我们的国防体系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其可配8枚各种类型的精确制导的炸弹或反辐射导弹,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在西藏日喀则机场的不断完善背景下,高原的“天下”也越发成为某些机器的“拿手好戏”——西藏日喀则机场的卫星照片更是经常将多架的攻击-11早已常态化的驻训在当地的图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可谓印度的“软肋”:一线的S-400防空系统和苏-30战机都难以对其构成有效的威慑,仅140公里的距离就让它们的防空火力几乎都成了“裸奔”。
![]()
真正让美军坐不住的是攻击-11融入的作战体系。宣传片中它与歼-20、歼-16D组成编队,暗藏一套“穿透性制空”战术:歼-20S双座机后舱指挥官操控多架攻击-11前出侦察,歼-16D实施电磁压制,无人机群率先撕开防空缺口。
通过将“有人机指挥”的优势与“无人机的冲锋”的可靠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效的绕开了飞行员的生理极限和战损的可怕的代价。
![]()
美军不是没尝试过类似路径。X-47B项目曾惊艳一时,却因飞控技术和成本问题被送进博物馆。如今的“忠诚僚机”项目仍困在遥控阶段,AI自主决策和抗干扰数据链迟迟未能突破。而攻击-11已实现6机协同出击,甚至舰载版攻击-21也在测试中,未来将从航母甲板上升空,与歼-35搭档扩大海上打击半径。
军事理念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之际,不同的一代人自然会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从而造成了这一代与去一代的观念和认识的明显的差别。
![]()
美军曾提出“穿透式轰炸”概念,却被中国率先落地为实战体系。而当其高高地盘旋在高原的上空时,它不仅仅是一艘威力无比的武器平台,更是整个侦察—指挥—打击的神经中枢、指挥大局的战略棋子。未来空战的胜负手不再是单机性能,而是谁能更快把隐身机、电战机、卫星数据织成一张智能猎杀网。
看着攻击-11的灰色身影掠过雪山,或许美军最该焦虑的不是技术落后,而是游戏规则已被重写。一架无人机的服役,正悄悄把西太平洋的天平推向新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