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奥体中心举行。这场开幕式,以“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为内核,打造了一场跨越三地的文化盛典。
![]()
文体展演汇聚内地与港澳文艺力量,容祖儿、曾比特等演绎的《龙腾伶仃洋》勾勒湾区地理脉络,陈小春领衔的“大湾区哥哥”唱响《海阔天空》唤醒集体记忆,而周深、单依纯压轴的主题歌《天海一心》,以海洋文化为灵感,用“汗水、泪水与海水同咸”的柔情笔触,呼应三地“同心同源”精神。
![]()
最震撼的当属刘德华的压轴表演。当他身着白色唐装踏上舞台,裸眼 3D 技术将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与广州塔等地标投射于夜空,8 万观众自发点亮手机灯光,形成“星河汇聚”的壮观景象。伴随《中国人》旋律,全场大合唱“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将开幕式气氛推向顶峰。
![]()
刘德华再唱《中国人》,体现了二十六年的精神传承
。《中国人》由李安修作词、陈耀川作曲,1997年为香港回归量身创作,其六声羽调式旋律与一字一音的填词,铸就了铿锵有力的艺术特质。刘德华与这首歌的绑定,早已超越普通演唱合作。
![]()
这首歌,是历史节点的见证者。1997年长城烽火台首唱,红旗猎猎中唱出同胞归属感;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获中央领导人的握手称赞;2019年国庆7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与五星红旗共舞。
![]()
这首歌,是湾区精神的传递者。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之前,他推掉商演反复彩排27次,90度鞠躬谢幕的细节,被赞为“国民偶像的教科书示范”。从狮子山脚到珠江之畔,这首歌已在国家级舞台被他演绎8次,成为“声音图腾”。
《中国人》,体现了歌曲内涵随时代深化。从回归初期的身份认同,到如今的湾区融合,“黄色的脸黑色的眼”成为跨越地域的文化密码,“一样的血一样的种”则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系。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印证其精神价值。
![]()
这一“燃点”的背后,令我们反复地深思,为何《中国人》这首歌能够直击中国人的人心?
其实,深入思考之后,原因不言而喻。
第一,《中国人》是艺术表达的精准共情。开篇激昂鼓点如华夏战鼓,管弦乐铺展历史纵深,而“五千年的风和雨”的抒情段落,又以柔情唤起文化记忆。这种刚柔并济的旋律,既契合民族情感的复杂性,又具备极强的传唱度。
![]()
第二,《中国人》是集体记忆的情感共振。心理学研究表明,仪式性合唱会消解个人边界感,形成强烈归属感。在十五运现场,不同年龄、地域的观众因这首歌实现情感联通,弹幕“此生无悔入华夏”正是数字时代的集体仪式表达。
第三,《中国人》是时代语境的精神呼应。当下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从抗疫众志成城到航天突破,国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自豪感愈发强烈。歌曲“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呐喊,恰是这种时代情绪的精准投射。
![]()
第四,《中国人》是偶像力量的价值赋能。刘德华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国言行,如拒绝国外代言、助力国货,让他成为公信力符号。当他唱响这首歌,个人口碑与作品内涵形成叠加效应,强化了情感冲击力。
![]()
从1997年到2025年,《中国人》这首歌的“燃”,在于它用音乐凝固了民族记忆,用歌声连接了个体与家国。正如烟花照亮珠江夜空时,歌词已从旋律升华为亿万同胞的心声,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