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深圳优必选科技公司中标上海一家汽车科技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迈入新阶段。
自2012年创立以来,优必选科技从春晚舞台走向全球工厂,从教育机器人拓展到工业应用,在创始人周剑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之路。2023年12月,优必选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揭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篇章。
作为全球极少数实现多系列伺服驱动器量产及实际产品应用的公司之一,优必选不仅掌握了从0.2Nm到200Nm扭矩的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能力,更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在众多机器人企业陷入亏损困境之际,优必选凭借其全栈式技术能力和多元化商业布局,在资本与产业的双重浪潮中脱颖而出。
01 技术初心:从德国工厂到中国创造
优必选的技术基因,早在创始人周剑的青少年时期就已埋下。1995年,周剑进入南京林业大学读书,大四时获得了由现任国际奥会主席托马斯·巴赫颁发的首届德国迈克威力最高奖学金,前往德国继续深造。
参观迈克威力的当地工厂时,他整个人惊呆了,第一次见到如此精密、自动化的工厂。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投身机器人产业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周剑直接到这家德国公司工作,几年后被派回中国做技术人员,并成为最年轻的迈克威力中国大区经理。后来他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木工机械公司,主要做一些小型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到2007年就已经有了几千万元的收入,买了三套房子和车子。
但周剑的工作需要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这让他感到厌烦。他想要改行做不同的产品,这种对现状的不满成为他创业的内在动力。
2008年,周剑到日本参观机器人展览会,看到了日本的小型人形机器人,但售价高达几千美金,难以产业化。当时,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做出国产的人形机器人,把价格降下来。
经过近5年对核心技术伺服驱动器的攻关后,2012年3月,优必选科技正式成立。周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深圳办公室里,至今仍摆放着一个早期做出的机器人失败样品——那是一个他花了几十万元打造出来的机器人,不仅简陋难看,关节也运转不灵活。
02 创业维艰:从卖房创业到春晚成名
优必选的早期发展历程堪称坎坷。创业第一年,周剑就烧光了全部资金。最难的时候,公司账面发不出工资,他的个人银行卡上只有8000多元。
周剑是一个极其果断的人,卖房子的事想一个晚上就定了。创业初期,他已经把所有车子和房子卖掉了,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幸运的是,他后来遇到了天使投资人夏佐全,以及之后的启明投资,才让公司撑了下去。
转机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540台Alpha机器人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同时登台表演,该演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次亮相让优必选从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回忆起那段经历,周剑的深圳办公室里就摆放着那个早期失败样品,代表着一段创业期痛苦摸索的过程。正是这份坚持,让优必选终于在2023年底迎来阶段性的成果——在港股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从2016年春晚的540台Alpha机器人,到2025年规划的千台人形机器人生产目标,优必选在九年时间里完成了从表演性机器人到功能性机器人的跨越。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早期艰难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基础上。
03 技术壁垒:全栈自研与专利布局
优必选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全栈式技术能力是其核心护城河。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必选共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比前一年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为57.87%。
优必选是全球首批在消费市场,将配备多个伺服驱动器的多关节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之一。公司设计和生产了40多种不同的伺服驱动器,掌握了从0.2Nm小型伺服驱动器,到200Nm大型伺服驱动器的量产能力,并在不同系列机器人上实现应用,做到研产销链一体化。
在软件与算法方面,优必选布局了完整的机器人技术架构。公司创新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群脑网络(BrainNet)软件架构,并设计人形智能网联中枢(IoH),为群体智能的软硬件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年7月,优必选推出的全新Walker S2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公司在硬件本体设计上的突破。这款机器人身高1.76米,凭借突破性的硬件本体设计,完美复现拟人步态行走与精细操作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优必选首创了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以3分钟自主换电和7×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重新定义了人形机器人能源管理范式。
04 产品演进:从教育场景到工业应用
优必选的产品发展路径体现了清晰的阶段性策略。公司成立初期,选择了教育机器人作为切入点,这并非偶然——教育场景对机器人移动性和环境交互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技术积累期的企业。
2013年,Alpha系列的第一款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 1S发布。2014年,Alpha 1S量产并实现销售,优必选科技成功将小型人形机器人的售价降到几千元人民币。
2016年,优必选开始研发大型的人形机器人。2018年,拥有双足的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在CES上首发,经过4年多的发展,Walker不仅能像人一样走路、上下楼梯、走斜坡和不平整地面等,还能为我们提供开冰箱拿可乐、下象棋、打太极等日常服务。
从业务构成来看,优必选已形成四大主营业务: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和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2024年,这四块业务营收分别为4.77亿元、3.63亿元、3.21亿元和1.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長88.1%,占总营收比例达36.5%,甚至超过了优必选此前的主力业务教育线。这部分业务包括面向海外市场的智能猫砂机器人和宠物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成为了跨界的爆品。
05 商业策略:多元化布局与行业深耕
优必选的商业策略可概括为"多元化布局、行业深耕"。公司在招股书中自称是"中国第一大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市场定位看,优必选既布局了to B的企业级市场,也发展了to C的消费级业务;既深耕国内市场,也拓展海外业务。2020年至2022年1-9月,优必选分别有92.2%、92.2%及85.1%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海外部分销售覆盖全球超40个国家和地区。
教育市场是优必选的起家之地。根据沙利文数据,2021年,按收入计算,优必选在中国教育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20.1%。截至2022年9月,优必选已与多家政府教育机构成功建立业务关系。
物流机器人业务方面,优必选近两年的客户主要是天奇自动化工程集团,2021年占物流业务收入的91.7%。优必选提供AGV/AMR物流机器人以及自动化仓储及检索系统,目标客户群是汽车制造商。
工业人形机器人是优必选未来的增长引擎。2025年,优必选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知名企业合作,成为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宣布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06 资本之路:从融资困境到上市突围
优必选的资本之路堪称中国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典型样本。成立至今,优必选共完成多轮融资,募集资金约为47.9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启明创投、鼎晖投资以及工商银行等多家机构。
2016年,在春晚亮相后,优必选便获得鼎晖资本、科大讯飞等公司的1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2018年5月,优必选完成8.2亿美元C轮融资,获得了腾讯、居然之家等20多家机构投资,公司估值达到50亿美元。
腾讯控股持有优必选科技6.48%的股份,为第一大机构股东。这些头部机构的加持,不仅为优必选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带来了战略资源和市场信誉。
然而,优必选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初,周剑公开表示公司计划年内在国内上市。当年4月22日,优必选在深圳证监局发布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民生证券。
但2021年1月27日,优必选与中金公司、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终止,优必选在内地上市这条路没有走通。时隔2年,2023年1月末,优必选转战港股。最终在2023年12月,优必选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25年7月,公司宣布拟配售3015.545万股新股,净筹约24.1亿港元。这一举动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
07 创始人特质: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结合
优必选的发展轨迹深深烙印着创始人周剑的个人特质——既是技术理想主义者,又是商业务实主义者。
作为技术理想主义者,周剑始终秉持"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使命。在他看来,"人类活动的空间是按照人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来设计的,要想让机器人成为家庭中的一员,陪伴和服务人类,只有运动形式和外观上都与人相仿的人形机器人,才能适应绝大多数的人类环境"。
周剑的微信签名是"机器人梦想 触手可及"。因微信名为"机器人他爸",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周剑为"机器人爸爸"。
作为商业务实主义者,周剑为优必选规划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全部进入客户的真实场景采集更多数据"。
面对人形机器人当前的局限性,周剑不回避问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十年,随着人机协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服务机器人产业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这个行业一定是万亿级的"。
08 行业格局: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领跑者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必选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领跑者。根据汇丰环球研究的报告,优必选是"中国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拥有2,790项专利。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优必选具备三大优势:稀缺性——中国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客户资源——与多家汽车OEM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多元化——其他产品(消费品、教育及物流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量产前提供现金流。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图谱》研究报告,唯一纳入榜单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仅有优必选一家,并认为其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接近纯正人形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之一。
优必选上市一年以来,已获长江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浙商证券、中泰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等大量券商研究覆盖。券商的一致看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向好密切相关。
09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发展迅速,优必选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持续亏损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2024年,优必选净亏损11.6亿元,较上年收窄8.3%。高额研发投入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24年优必选研发投入4.78亿(占营收36.6%),但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业务目前仅占收入10.8%。
优必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陈建泉称,盈亏平衡大概还需要2年左右能实现。但他还提到,目前优必选内部认为盈亏平衡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今年更首要的目标是确立行业格局,"要把整个人形从天上飘着的状态做到真正的落地"。
商业化落地也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挑战。优必选管理层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领域。
2025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红利释放,为优必选等头部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市场空间来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市场约50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工人缺口到2025年预计将达3,000万人,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对智能自动化的强烈需求。
面对未来,周剑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在同一赛道竞逐。
从2012年到2025年,优必选走过了十三年的创业历程。从深圳的简陋办公室,到央视春晚的舞台,再到全球各地的工厂车间,周剑和他的团队始终秉持着"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创业初心。
在资本热潮席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今天,优必选展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不追求技术的炫酷,而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与商业化落地。正如周剑所言:"我们离让机器人成为人类情感陪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教育机器人到工业应用,从单一产品到全栈技术,优必选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打造智能服务生态圈"的愿景迈进。在人形机器人这个万亿级赛道上,优必选能否成为中国的"特斯拉",让我们拭目以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