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氏姐妹正在直播
![]()
龙形纹样刺绣荷包
![]()
婚庆主题刺绣拖鞋
![]()
尹艾风开办刺绣培训班
在尹艾风、尹艾仙两姐妹的雪梅刺绣工坊里,时间的流动拥有另一种质地。它不是钟表上均匀流逝的刻度,而是细密堆叠的丝线;不是四时之景的更替,而是指尖下悄然生发的万物。一根银针,在指间轻盈起落,牵引着彩色丝线,在袼褙上缓缓生出牡丹的花瓣、老虎的眼睛、星辰的光芒。2023年,娄烦刺绣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展示娄烦历史及民间文化、风俗民情的一个重要窗口。姐姐尹艾风是这一项目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妹妹尹艾仙是这一项目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诉情深
娄烦刺绣,源于民间,兴于生活,深深植根于娄烦人生命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从呱呱坠地时,母亲缝制的虎头帽、肚兜、围嘴、枕头,到婚嫁时,新娘为自己准备的嫁衣、盖头、绣鞋,再到祝寿时,为家中长辈绣制的寿帐,娄烦人用千针万线将绵长的情思和热忱的期盼绣进生活里的每一件作品。
娄烦刺绣能够长久流传下来的根本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烟火气,它需要同时具备实用性和耐用性。为此,聪慧的娄烦人民选择在袼褙上刺绣。袼褙的制作要经历制浆、打褙褙、绘形、裁剪、制图,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充足的耐心。用三层纯棉布制成的袼褙,厚实有硬度,以它为底制作的绣品既耐磨又透气,足以应对各类生活场景中的损耗。
这门技艺的魅力还在于其图案设计展现的质朴生命观。在过去,娄烦的绣品是不售卖的,只作为亲友间表达情感的礼物,因此,在图案设计上,往往组合多种蕴含美好寓意的事物,这些图案串联起来,是祝福的暗语,也是对生活的期盼。一双鞋垫,要绣满柿子、如意、牡丹、莲花、佛手、桂花、笙,寓意事事如意、富贵长生、好运连连和蟾宫折桂。祥禽瑞兽中,尤以“老虎”形象最有特色,常绣于儿童用品。虎的耳朵里有牡丹花、毛发是祥云、鼻子是锦鲤造型,舌头上绣着福字,整体威猛又不失可爱,凝聚了长辈驱邪避灾、护佑孩童健康成长的深切祝福。
一方水土有一方风情,娄烦刺绣的色彩运用充分展现着娄烦人豪爽、炽热的性格。红、黄、绿为主的色调,营造出热烈、明快的视觉冲击,配以绣娘巧妙的色彩过渡与面积搭配,使得作品艳而不俗,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蕴巧思
千百年来,娄烦刺绣的传承模式主要是“母女相传”。尹艾风、尹艾仙姐妹从少年时就跟随奶奶和母亲学习刺绣。
“一件合格的娄烦绣品,针脚一定要密、顺、齐、细、和。”尹艾风拿着一双即将邮寄到矿区的平安鞋垫向记者展示道。从少年时因爱好而坚持,到如今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娄烦刺绣的技艺有何特点,尹艾风熟稔于心。一片花瓣的灵动至少要绣三层,每一层用不同股数的线配合准确的下针点,循环往复,这十分考验技艺、专注度和耐心,是一场指尖上的修行,也影响着尹艾风的处世哲学。
一次偶然的机遇,尹艾风将自己为孩子绣制的用品分享到短视频平台,引来观者留言赞美和询价,她意识到,自己将绣品卖到北京的梦想可以借由互联网实现。但是这条路并不容易,她仍然记得自己站在摄像头前介绍绣品时的局促。“每一个问题我都认真回答了,大家最后都认可我的作品。这不,坚持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咱娄烦刺绣。”尹艾风自豪地说。
如今机器绣花凭借高效率、低成本占领着绝大部分的市场,时代追求的“快”与手工刺绣的“慢”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面对这样的现状,尹氏姐妹选择坚守“慢工出细活”的刺绣精神。“娄烦刺绣被认可,就是手工刺绣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效果,这是机器绣花做不到的。”尹艾风拿着一幅绣品在不同角度展示道。近30年的刺绣生涯,她双手食指和中指关节处已形成圆厚的老茧,她说这是她的奖章,伴随爽朗的笑声,袼褙上的蝴蝶在她手中翩然若飞,富有生命力。
绘锦绣
技艺的保护,绝不仅仅是有传承人。真正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行,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娄烦刺绣的守护者深谙此理,她们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创新与融合的发展之路。
“现在的年轻人喜爱国潮,我们要将他们对娄烦刺绣的喜爱从一时的‘猎奇’变为发自内心地觉得‘与我的生活有关’‘很酷’,所以我们要创新。”尹艾仙说。小到耳饰、杯垫、手提包、伴手礼,大到抱枕、服装、床品,这些传统工艺的时尚物件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成为了传播娄烦文化的新媒介。
2019年姐妹俩参加了山西大学布艺(刺绣)研修班,此次非遗研培打开了尹氏姐妹的新视野。从青铜纹样中汲取设计灵感,在专业的色彩课程中学习配色技巧,学员间互相切磋针法……这些都让两人的技艺有了更大提升,同时也认识到“设计”对“走出去”的关键作用。“我们刺绣工坊现在有500多名绣娘,对娄烦刺绣的爱好者我们也免费教学,在传承人上我们不担心,担心的是无法跟上年轻一代的喜好。我们需要有文化、懂设计的专业人员。”尹艾仙说。
为了带动当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2019年雪梅刺绣工坊成立,至今已有约1万名绣娘接受过免费培训,开设培训班20多次,带动80余户贫困户就业,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针线不言,沉淀时间的刻度;丝缕不怠,绣满情谊的温度。娄烦刺绣在飞针走线间让温度追上速度,绘就民间技艺发展的锦绣未来。记者 罗琳 宋皓彤
记忆档案
娄烦刺绣技艺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娄烦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多用于老百姓的生辰、婚嫁、寿诞等重要生活场景,是娄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应用场景、造型设计、纹样取材,拓宽宣传渠道,让兼具生活温度与收藏价值的娄烦刺绣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来源 :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