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闲来无事刷消息,刷到消息称贵港是“人口流失第二大城市”。虽然不是官方正式公布数据,但是想想也是,就像威记很多朋友同学,都是落广东拧螺丝搬砖。
在经济层面来说,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点。比如在广西地级市经济GDP数据排名中,贵港在去年位置是第九,坊间称之为“九阿哥”,这也在诉说着贵港的尴尬。
![]()
因为,贵港坐拥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人口是最多的地级市之一,交通发达,有港口优势和区域优势,偏偏发展却有些不如人意。
抛开其它因素不说,人口流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人口流失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是城市和农村的人气不够;第二是消费经济不振;第三是对于生产和城市发展来说不利;第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因为人口流失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这部分人有学历有技能有才能,都到外省区贡献力量去了。
所以,贵港想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留人!
要破解人口流失的困局,贵港要做的有很多。这必须从根源入手,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态。
比如产业升级,这是关键,留人就需要提供就业和发展的空间。
浔郁平原的农业优势可以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发展临港工业,让年轻人不必远赴他乡就能找到优质岗位。比如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物流产业园,让"港口优势"真正转化为就业机会。
比如,城市配套需要提质。贵港成为地级市也有三十多年了,城市发展和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可是在城市建设和配套设施上,还存在的不均匀的情况,需要继续下力气改善和推进!
厚此薄彼不是发展的正道,需要协同携手一起发展!很多年轻人外流并非单纯为了高薪,更是追求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和生活品质。贵港可以借鉴柳州"15分钟生活圈"经验,完善社区商业、文体设施,培育特色街区文化,让城市更有记忆点和归属感。
比如营造人才成长生态和营商环境。比如设立"郁江英才计划",“贵人回贵”等,对返乡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建设青年人才公寓,与本地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同时应该建立在外贵港籍人才数据库,春节返乡时举办"故乡发展恳谈会",用乡情纽带唤醒人才回流意愿。
这部分人有能力有财力有气力,能回来的话将会对贵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
人口流动本质是用脚投票的市场行为。与其感叹"九阿哥"的尴尬,不如将危机转化为转型契机。当这座城市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平台、有温度的生活体验、有盼头的成长空间时,那些漂泊在珠三角的游子们,自然会带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归来。
毕竟,没有谁比贵港人更懂如何建设贵港。
要真正扭转人口流失的局面,贵港还需要在"软实力"上下功夫。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经济数据,更在于它能否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可以挖掘"荷城"文化底蕴,将每年盛夏的荷花节升级为城市文化IP,打造集观光、文创、美食于一体的主题活动,让年轻人看到家乡的独特韵味。还有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转化为文旅融合项目,既留住文化根脉,又创造就业机会。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贵港可以把握"东数西算"机遇。利用气候适宜、电力充沛的优势,形成"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良性循环。
特别要关注"贵人回贵"的示范效应。设立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对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这些成功案例经过融媒体传播后,往往能激发连锁反应。当年轻人发现"在贵港也能闯出新天地"时,人口流动的箭头自然会调转方向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留人策略需要差异化施策。对技术工人,要重点建设职业培训中心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机制;对大学生,应增加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对农民工群体,则需完善子女入学、保障性住房等配套服务。只有让每个群体都找到扎根的理由,才能形成多层次的人才蓄水池。
其实,贵港这座城市从来都不缺活力基因。当下要做的,是把地理区位的"硬优势"转化为人才聚集的"强磁场",让"九阿哥"的称谓成为奋进路上的历史注脚。
当越来越多的贵港人选择留下,选择回来,这片浔郁平原终将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振兴叙事。
贵港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