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包肉都怕山路险,何况是肉包铁。
两个孩子,一个才14岁,一个16岁,就这么没了。
![]()
【从网上流传的消息来看,事情是这样的】
10月16号那天早上,16岁的罗佳佳和14岁的万恩润哲从贵阳出发,说是要骑车回毕节市大方县老家。
这段路大概150公里,按说三四个小时能到。
![]()
中午的时候,俩孩子到了大方县黄泥塘镇。就在这个镇上,他们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辆二手蓝色摩托车。
从网上的信息看,小罗之前没怎么练熟就敢开了,小万就坐在后座。
买完车,还去加油站加了20块钱的油。
![]()
下午两点左右,两人骑着这辆刚买的车继续往前走,说是要去黔西市林泉镇。
可就是从这之后,孩子们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
10月18号,两位父亲发现连续两天都联系不上孩子,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他们赶紧给所有认识的人打电话、发微信,结果一个有用的消息都没得到。
据某权威媒体11月5日的报道,万先生后来查了儿子的微信账户,发现从10月16号之后,账户里的钱就再也没动过,一分都没花。
他说:"微信里的钱一分都没用,这太奇怪了。两个孩子出门在外,总要吃饭喝水,怎么可能这么多天一分钱都不花呢?"
![]()
家属后来查到一条线索:10月16号晚上11点左右,两个孩子在林泉职中附近出现过,之后就再没踪迹了。
为了找孩子,两位父亲把手头的活儿全停了,在黔西地区的山间小路已经找了十几天。
打印了近千张寻人启事,贴遍了贵阳、黔西、大方县的街头。
![]()
11月6日,有人在黔西市林泉镇青塘村发现了遗体,距离两人最后出现的监控点约20公里。
等最终确认是两个孩子时,两位父亲当场就垮了。
【网友推测的死亡原因】
从网上流传的消息来看,有网友推测死因:"应该是摔的。"
![]()
这位网友进一步解释说,农村地区晚上缺少路灯,加上道路崎岖,这些客观条件大大增加了夜间骑行的风险。
还有网友提到,自己家人在医院工作,科室经常接收因鲁莽驾驶摩托车而受伤的年轻人。
这位网友强调,自己骑行多年都知道长途骑行的危险性,何况是两个没什么经验的孩子。
![]()
从网传的分析来看,贵州那边山多路险,新手骑摩托车,尤其是刚买的二手车,车况也不一定好,晚上又没路灯,真的很容易出意外。
【说到这儿,我有话说】
看完这些,我心里头不是滋味。
青春不是冲动的挡箭牌,生命经不起一次"想当然"。
你说这两个孩子,要是当时车店老板多问一句"你们会骑吗",要是加油站的人多劝一句"这么晚了别走夜路",要是家长多问一句"跟谁去、骑什么车去、几点能到",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从网传的信息来看,这件事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社会安全链"的问题。
从向未成年人出售摩托车的车主,到看到两个孩子明显不熟练地试车却没有有效劝阻的路人,再到为他们加油的工作人员。
每一个环节的成年人如果能多一份责任心,多问一句、多提醒一下,或许就能中断这个悲剧的链条。
这不是要追究谁的法律责任,而是想说——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不容推辞的责任。
还有一点让我想不明白。
这两个孩子为啥非要买摩托车?为啥非要走夜路?
对于很多乡镇地区的青少年来说,一辆摩托车可能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代表着自由、成年、同伴认可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与其一味地禁止和封堵,社会和家庭更应该思考如何"疏导"。
能否提供更多健康的、有吸引力的青少年活动场所?能否有更贴近他们生活的职业技能引导和安全教育?
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并提供积极的替代方案,可能比单纯的说教和惩罚更有效。
【最后想说的】
两个家庭,就这么碎了。
别把父母的担心当成啰嗦,那是给你生命上的最硬核的"保险"。
通往世界的路有千万条,但通往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叫"平安"。
两位父亲说,他们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孩子为止。
现在孩子是找到了,可这个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
我不是要指责谁,也不是要说教。
我只是想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就是压垮一个家庭的"大山"。
希望这样的事,以后别再发生了。
一份转发一份光,照亮孩子回家路。如果你们看到类似的情况,麻烦多问一句,多劝一句。
散会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