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
20余年,48次,17000余毫升热血——这是老党员、沈北新区辉山街道森林里社区原书记吴振时用行动镌刻的“生命答卷”。从2000年初次撸袖献血,到因年龄限制停下脚步,如今,被居民亲切称为“老吴”的“小巷总理”将无偿献血的“接力棒”传给了同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女儿吴迪。父女俩以两代社区党委书记的“热血”担当,带动越来越多的身边人投身公益,为沈阳城注入温暖的生命力量。
“咱是党员,有责任啊!”
“咱是党员,有责任啊!”11月5日,记者和老书记吴振时一见面,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是这一句“党员责任”,让他坚持无偿献血这件事一干就是20多年。
2000年,吴振时在新闻里看到“献血救人”的呼吁,第二天就走进了沈阳中心血站,撸起袖子就捐献了200毫升全血。“那时候国家刚刚开展无偿献血,老百姓并没有太高的认识。周围亲朋好友知道我献血了,都问:老吴,献血身体能行?”吴振时回忆说,“后来,我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直到第48次献血,到这时候,我都不用宣传,认识我的人一看就能发现,献血没害处,我身体老好了,退休了还能经常爬山!”
2007年,吴振时被调至沈北新区辉山街道森林里社区工作。作为社区党委书记,老吴的“人脉”更多了,热心肠的他还成立“老吴调解工作室”,化解基层矛盾,解决民生诉求。越来越多的市民从认识老吴,到跟着老吴去献血。如今,他的坚持早已让质疑变成信服:“献血车一来,我喊一嗓子‘走啊,献血去’,大伙都跟着去!”
20多年间,他的献血足迹遍布全市采血点。“中心血站和经常去的几个采血点,里面都有熟人!20多年了,有些工作人员退休了,我还去看过他们。”吴振时说。
48张献血证是坚持公益的“来时路”
在老吴的家中,有个最珍贵的地方,那就是装满献血证和荣誉证书的床头柜。他时不时地把这些献血证和各类证书拿出来摩挲摩挲,48张献血证是他热心公益的“来时路”。
在48张火红的献血证中,有一张金色的卡片格外显眼。记者问:“吴叔,这个是什么卡?”老吴拿起它说:“这是咱沈阳市政府给的奖励,拿着它免费坐地铁、公交,还可以随便逛公园,都不收费!”
记者了解到,这张“沈阳市无偿献血荣誉卡”是沈阳市今年为无偿献血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发放的,涉及出行、文旅和医疗等多方面的优待政策。作为无偿献血超过40次的市民,老吴获得了最高荣誉——金卡。当记者问拿着“荣誉卡”逛公园是什么感觉时,老吴说:“真不光是不花门票钱的事儿。‘荣誉卡’是政府给的认可,也是我的骄傲!”
女儿接起“小巷总理”爱心接力棒
三年前,年满60岁的吴振时遵从国家献血政策规定,停止了献血。但他对无偿献血的热忱却一直在感染着家里的所有人。如今,女儿吴迪也成为和老吴一样的社区党委书记,在沈北新区辉山街道冯道社区工作。
“在工作上,他经常指导我如何做好社区服务,是我的老师;从公益上,老爸坚持20多年的无偿献血事业没‘断流’,我如今坚持无偿献血已超过3000毫升,他是我的领路人。”吴迪说,她要像父亲一样,做个“热血”的书记,完成从一个人坚持到一群人的温暖接力。
吴振时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奉献,成为社区乃至全区的“精神坐标”。沈北新区卫健局科长杨忠旭算了笔账:“正常人血量4000至5000毫升,老书记献了17000余毫升,相当于4个人的血液总量!”街道副主任杨会介绍,在吴振时的带动下,辉山街道无论是机关干部、社区居民还是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沈北新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吴翠竹介绍,吴振时是沈北新区献血最多的个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沈北全区已有1313人成功献血,总献血量达41万多毫升。
沈阳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加
11月5日,记者从沈阳中心血站(辽宁省血液中心)了解到,沈阳采供血处于“紧平衡”状态。沈阳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林妍介绍,目前,全市用血单位有90家,其中很多大型医院建设分院或者扩大规模,用血的需求逐年上涨。“据医院反馈的信息,目前,来沈就医的患者已经不限于省内各市,还收治了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为数不少的省外患者,导致沈阳用血需求持续上涨。”每年12月中旬以后是常态的采供血压力比较大的时段。为了保障供血,沈阳中心血站会加大对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力度。林妍介绍:“面对供血压力,我们首先会加大招募力度,比如采取短信、电话的方式招募既往献血者来献血。同时也会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团体献血招募,缓解冬季街头自愿无偿献血量下降导致的临床用血压力。其次,我们也会积极联系省内其他血站进行紧急血液调剂,保障危急重症和孕产妇急救用血需求。”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尚志文
记者手记
热血传家 担当筑城
老党员吴振时20年48次献血17000余毫升,同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女儿吴迪接力献血3600毫升,两代“小巷总理”以热血续写党员初心。
在沈阳采供血“紧平衡”的背景下,他们的行动以“生命礼物”回应社会需求,从个人善举到群体行动,以榜样力量点燃向善之光。从老吴到小吴,变的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责任担当;续的是热血深情,传的是公益基因。这份跨越代际的热血接力,更是沈阳这座城市温暖特质的生动写照。
(尚志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