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指出,"十五五"期间,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各项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保持战略连续性,又体现时代创新性,必将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日前,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建议》,"十五五"时期,国家将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等重大战略。叶青表示,民营企业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寻找发展机遇。具体来看,叶青认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深入发展将为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机会;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民营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民营企业汇聚的重要平台,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叶青表示。
《建议》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民营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主体,民营产业园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形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民营产业园区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分析自身产业类型、特点和基础,对照《建议》部署,找准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肌理,明确在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链中的定位。"叶青表示,具体而言,要推动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引导园区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支持园区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两者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叶青认为,较之单一的民营企业,民营产业园区集聚的创新要素更多更强,必须积极构建创新生态,助力园区民营企业破解普遍面临的创新资源分散、研发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从小处着手,推动建立民营产业园区联盟,促进资源和服务共享,建立配套完善的共享型研发创新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研发及中试检测平台、公共试验平台、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设备仪器共享平台等,是一个现实之举。”叶青进一步解释说,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产业园区联盟综合服务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交易、人才引进等服务。同时,还要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研发机构沟通联系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服务,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建议》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从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叶青表示,民营产业园区要积极对接国际产业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园区企业与国际先进园区、科技孵化器、服务组织加强合作,大力吸引技术和服务业产业转移。“以产业园区为单位,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组团参加进博会、服贸会等大型国际会议。通过发挥国内大循环的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打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大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叶青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