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要闻
图:当年首批赴印尼志愿者教师于2025年11月8日相聚海南海口。左起:赖东明(楠榜高中学校)、符燕飞(棉兰崇文华文学校)、薛小琴(Malang Sedayu 中学)、王华(东爪哇庞越县Probolinggo百顿镇Baiton高中学校Nurul Jadid)、李潇雅(雅加达国立四中SMAN4)、邓珊(苏门答腊奇沙兰Sumatera Utara)、罗海燕(中爪哇pecaranan学校)。
![]()
在中国侨商海南投资大会的热烈氛围中,椰风海韵的海南迎来了一场特殊的重逢。我与20年前一同被国家外派至印尼的汉语教师们再度相聚。二十载光阴流转,青丝染霜华,执手相望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化作无尽感慨。
那是2006年,我们作为国家首批外派印尼的汉语教师,怀揣着推广汉语、搭建中外桥梁的初心,踏上了陌生的南洋土地。彼时的印尼,尚无成片的中资企业,没有熟悉的中国饭店,甚至鲜有同胞的身影,我们成了这片土地上罕见的中国面孔。教学设施简陋不全,生活条件艰苦卓绝,吃饭要克服饮食差异的难题,日常沟通要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孤独与煎熬如影随形,部分老师甚至被抑郁症困扰,每一个日夜都充满了挑战。
但我们从未退缩。带着中国政府资助的100本书,带着祖国的期许与嘱托,我们以坚韧为舟,以热爱为桨,在异国他乡的土壤上艰难拓荒。没有教材就自编讲义,没有交流环境就创造机会,我们不仅是汉语的传授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用真诚与坚守敲开了印尼的大门,为中印尼两国的交流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二十载春秋更迭,世事沧桑巨变。如今再回首,当年的艰辛早已化作勋章。我们亲眼见证,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强盛,中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涌入印尼,如今已达2万多家;直航航线纵横南北,几十条空中通道让两国距离不再遥远;汉语学习热潮席卷南洋,中华文化在印尼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这一切的巨变,都始于2006年那40位汉语教师的勇敢出发,始于那段在孤独与坚守中书写的岁月。
此次借着中国侨商海南投资大会的契机,我与海南各大学的对外汉语专家们齐聚一堂,共话行业发展,重温往昔岁月。从印尼的艰难拓荒到如今中外交流的畅通无阻,从当年的孤身前行到如今的薪火相传,二十载的风雨历程,既是一代汉语教师的青春写照,更是中印尼友好往来、互利共赢的生动缩影。
图:2006年印尼首批汉语志愿者教师赴印尼前接受培训
![]()
岁月不言,山河为证。这场跨越二十年的相聚,不仅是老友重逢的温情时刻,更是对那段燃情岁月的致敬,对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礼赞。愿汉语之花在南洋大地持续绽放,愿中印尼友谊之桥越架越宽,愿每一份坚守与付出,都能在时光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时光真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二十载。还记得当年我们并肩海外执教,在异国的晨光里备课,在深夜的灯光下共勉,那些为理想奔波、为学生热忱的日子,仿佛还在昨日。
不曾想,这一别竟是二十年。隔着山海岁月,我们各自在时光里跋涉,却始终惦记着那份并肩奋斗的情谊。
今晚重逢,看着你熟悉的眉眼,听着你熟悉的语调,恍若穿越了漫长时光,所有的疏离都在举杯的瞬间消散。
一桌晚餐,道不尽廿载牵挂;几句闲谈,忆不完当年热忱。感谢岁月厚待,让我们在兜兜转转后仍能相聚。愿往后岁月,常能相见,情谊如初,温暖相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