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整个平壤都睡了,一个人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
他叫李哲,是组织部门负责礼宾的科长。此刻,他正站在市中心一处庄严肃穆的会馆里,手心全是汗。会馆里很冷,但他感觉不到,因为半小时前接到的一通电话,让他全身的血都冲上了头顶。电话里只有一句话:最高领导人马上就到。
要吊唁的人,是金永南。一位活了97岁的三朝元老,几个小时前刚刚离世。李哲知道,这位老人的分量很重,可再重,也不至于让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凌晨1点,亲自赶来。这不合常规,完全不合。
李哲的脑子飞速运转,检查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灯光是不是太亮了?挽联的位置对不对?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安静得可怕。
![]()
车队无声地滑到门口。金正恩走了进来,表情严肃,看不出任何情绪。他身后,跟着一众朝鲜政坛的核心人物,每个人都穿着深色衣服,脸上是同样的凝重。李哲和其他工作人员赶紧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金正恩在遗像前停下脚步,深深地鞠躬。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话,只有脚步声和压抑的呼吸声。李哲的余光瞥见,这位年轻的领导人,站得笔直,像一尊雕像。
他到底在想什么?李哲猜不透。但他知道,金永南这个人,绝对值得这样的阵仗。
在李哲这样的中层干部眼里,金永南简直就是个传奇。他的故事,每个朝鲜人都听过。出生在北方,却在中国长大,青年时还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跟着部队打回了朝鲜。这份过命的交情,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
战后,他又被派到苏联留学。能去中国的东北,还能去莫斯科,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人有几个?所以他一回国,就进了外务省,那扇朝鲜唯一朝向世界的窗户。
从那以后,他的名字就和朝鲜外交绑在了一起。说白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是朝鲜的“外交门面”。上世纪80年代,他当了15年的外务相。到了1998年,宪法改了,他成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专门负责出访和接待。
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几乎不出国。那谁去参加国际会议,谁去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他,金永南。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的镜头都拍到了他,和各国元首坐在一起。对外界来说,他就是最熟悉的朝鲜人。
![]()
李哲记得很清楚,金永南最后一次在国际上露脸,是2018年。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还亲自带队去了韩国平昌参加冬奥会。那一次,他身边坐着的是金与正。一个白发苍苍,代表着过去;一个年轻干练,象征着未来。当时所有人都看懂了,那是一场无声的交接。
现在,这位见证了三代领导人更迭的“活化石”,终于倒下了。
金正恩的吊唁仪式很短,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他一言不发地来,又一言不发地走。车队消失在夜色里,李哲才感觉自己又能呼吸了。他身边的同事小声说:“最高规格的国葬,治丧委员会名单里,所有大人物都在。”
李哲点点头,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这场凌晨的吊唁,这场即将到来的国葬,真的是在表达哀悼吗?
他看着会馆里那些忙碌的身影,很多都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是新时代被提拔起来的干部。再想想刚才跟在领导人身后的那些人,虽然也都是高层,但明显比金永南那一代要年轻得多。
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李哲。他明白了。这一切,不是给死人看的,而是给活人看的!
金正恩用这场最高规格的葬礼,向国内那些仅存的元老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看,只要你们安分守己,这就是你们的待遇。功劳,我记着;荣耀,我给你们。这既是安抚,也是一种警告。
更重要的是,这是做给整个国家和世界看的。金永南的死,正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契机,来宣告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那个需要靠老臣们的资历和人脉来稳定局面、维持对外关系的时代,过去了。
现在,国家掌舵人的地位稳如泰山,他亲自培养的新一代,已经完全接管了所有重要岗位。朝鲜不再需要一个“外交门面”,因为领导人自己,就是最强的门面。
![]()
第二天,李哲在办公室听到了来自韩国的消息。韩国统一部发了唁电,很客气,还特意提了平昌冬会的往事,想借机缓和关系。李哲心里冷笑一声。他们还没看懂。
今天的朝鲜,已经不想再玩那种变幻莫测的游戏了。跟美国谈,谈崩了;跟韩国好,换个总统就翻脸。兜兜转转一圈,发现还是老朋友靠得住。现在的路线很清楚:跟中俄走得更近,跟美日韩保持距离。
金永南这样一位在过去“朝韩蜜月期”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人物去世,平壤非但没有低调处理,反而用如此隆重的形式,其实就是在告诉外界:那条路,我们不走了。
一位老人的离去,换来的不是悲伤的追忆,而是一场对过去的彻底告别。他们不是在埋葬一个人,而是在埋葬一个时代。
这场深夜里上演的政治大戏,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算计和深意。你觉得,这场高调的葬礼,究竟是出于念旧情,还是一次精明的政治布局?外界现在伸出的橄榄枝,还有用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