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亿嘉和的机器人。
累计培育10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推广100项优秀智能产品——走过十年历程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正助力江苏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迈进。今年11月27日至29日,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在南京启幕。11月6日,记者走访了亿嘉和科技、小视科技和南京强思数科等本地企业,探寻南京如何以技术创新搭建智能制造全球交流平台。
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南京名片”
在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标配。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汇聚了众多工业软件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业务覆盖智能电网、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等多个领域。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位于雨花台区软件谷的亿嘉和展厅,一台黄色的M100巡检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这款特种机器人专用于地铁车辆检修,”亿嘉和董秘张晋博介绍,“它能够精准识别螺丝松动和异物附着,整体识别率超过96%,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随着技术迭代,亿嘉和新推出的TR100车辆巡检机器人进一步提升了越障、识别和定位性能。未来,隧道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等也将陆续应用于地铁场景。
AI视觉技术:守护安全的“智慧之眼”
如何让普通摄像头具备“穿透力”?小视科技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在山西某矿山园区,小视科技通过AI视觉算法成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偷煤”问题。“有些司机会在车内用水替换煤堆。”小视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周吉祥解释道,“我们通过在门岗安装智能摄像头,运用体积算法计算矿车重量,一旦发现异常就会联动车闸报警。”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先行者,小视科技突破了复杂光线、严重遮挡、高速运动模糊等技术难题,多项核心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的相关案例已入选工信部、安监局等国家级典型案例。
数字孪生:突破工业建模瓶颈
在流程工业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长期受限于建模精度与成本的平衡难题。今年,南京强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流程工业高精度三维智能建模”技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强思数科还打造了南京市工业数字孪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江苏省工业元宇宙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
当前,南京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集聚了出门问问、硅基智能等创新企业,以及南钢、南瑞、埃斯顿等应用企业,发布了涵盖消费、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超90个大模型。以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为契机,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