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福建最强的家族,门口立着有24根石龙旗杆。这里就是位于福建漳州塔下村的地标建筑,张氏家庙“德远堂”。明朝宣德年间,张氏的祖先定居塔下,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家族基业。为纪念祖先,张氏族人在明朝后期,在村东修建起家庙,命名“德远堂”。
![]()
德远堂背靠一座突起的草丘,草丘背后是风水陵。家庙门前是一湾池塘,池塘外沿呈半圆形,竖立着24座石龙旗杆,象征着张氏一族显赫的家族史。
![]()
石龙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树立实质的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如果一座家庙面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一族的子弟才俊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塔下村的石龙旗杆一共有24座,高度均在10米以上。一座座巍峨的旗杆显示着张姓子弟的诗书传家之风。
![]()
![]()
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旗杆树立于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树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树立了10座。根据当地人介绍,17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的年代、旗杆主人的身份、辈序、姓名,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它的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坐狮。旗杆主人的故事也丰富多彩。大部分旗杆是一人一杆,但也有两人甚至三人同立一杆的。更传奇的是,有一家祖孙三代一共立了五座旗杆。德远堂的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句: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我想,正是因为塔下村的居民继承了这种诗书记事、忠厚传家的精神,塔下村的建筑才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