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做电商的一朋友聊天,他说:“今年房地产怎么没什么动静?好像深圳这边就看到9月份解除了罗湖区的限购。”
确实,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今年的楼市太过安静,自去年924新政后好像并没有什么大招,
从年初盼到金九银十,没盼来想象中的救市政策外,连基本期望的房贷利率在9-10月也没调整,不少人觉得国家似乎放弃救楼市,悲观情绪持续蔓延。
一、今年政策真的少?只是没放大招而已
作为圈内人,我必须澄清这点,今年的救市政策真不少,虽然没有如去年924那样的大招,但地方性的政策一直没停过。
数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在各地出台超过470条楼市相关政策,6-9更是出了120多条,
就拿银九单月来说,同比去年增加15%的数量,但为什么给出的感觉是楼市没动静?
归根到底是政策的指向性变了,过去两年全国性的降首付、降利率可以说只是催需求,却没有解决老百姓对房子需求的痛点,而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基本是精准面对地方性痛点的整改。
因此普通老百姓才会觉得没什么大的动作。举个例子:可能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其进一步放开限购地区知晓的人不算少,但例如中山给不同层次人才发购房补贴、合肥把双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到120万、重庆搞了房票安置,
给城中村改造的住户发房票等等这些,除了当地正准备购房的人群有了解外又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了解?
二、从临时救市到长期规划
现在的楼市其实就如一杯苦咖啡,猛加糖、猛加奶行不通,而需要去调整配方,所以政策的指向变成了系统性长期规划!
今年最值得重视的信号就是第二十届四中全会中,首提“房地产“,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中。
单这句话,就意味着针对房地产的调整完全不同了,不再是以往那样楼市火则限量、限购,楼市冷就松绑、降利率这类加糖加奶的临时性救市政策,而变成了先搭好框架,再逐步规划调整,
比如之前多次提到过的:“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和因城施策,就是制定了一个根据人口及民生需求来调整供需平衡、确保合理供地且保交楼的整体框架,
再比如高层在会议外表露对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部分框架:一方面多建保障房,满足最基础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合理干扰商品房,让其受市场供需规律涨跌,同时限制炒房客。
而这些框架的细则会陆续制定并落地下来,那个时候普通人或许才能感受到所带来的效果。
三、2026年可能有大动作?
今年只剩不到两个月时间,而明年,作为十五五的开局年,哪怕有重磅“救市政策”,大概率会留到明年年初。
根据今年四中全会及住建部搭的整体框架,在政策上可能会定下部分细则:
1、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取消核心地区的限购,
2、进一步调整存量房房贷利率,
3、细则化保交房规则,避免优质房企因资金烂尾,同时也避免高杠杆拿地,
4、加快保障房的完善,明确各地申请条件及扩大范围。而在整体市场,将呈两极分化;
城镇化会进一步推动,人口会往产业、资源密集的大城市流动,这些城市房价会整体企稳回升;
而人口流出地、产业枯竭地,或许还将是以价换量。
四、普通人买房建议:
刚需别等谷底
如果在核心城市,留有一定储备金,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30%,根据自己的现金流情况,可以选择性下手,没必要死等谷底,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把握投资
只看核心城市建议居住性投资,政策可能会限制投机取巧;也只需要看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一二线城市的远郊暂时别动。
关注政策消息
对于最基层老百姓,多关注政策消息,关于保障房申请、人才购房补贴这些政策出来,别等中介通知,直接打12345 问流程,早申请早受益。
当然以上仅个人建议,不做投资性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