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公募圈活久见!金石杂谈发现,有一家公募在2025年Q的时候规模还只有不足30亿,如今规模已高达200多亿。第一眼感觉是新的高管班子上任,让这家公募改头换面,但是仔细查询发现,并不是!
大家还记得去年就卷入裁员、仲裁不断、人事巨震等各种舆情风波中的北信瑞丰吗?不曾想,现在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公募规模暴增。
本来,该公募规模常年规模30亿上下打转,但就在2025年Q3该公募规模来到了207.9亿,而上季度的2025年Q2规模还停留在27.06亿,一个季度规模暴增6.68倍。
![]()
1)难道是因为大牛市,业绩狂飙,吸引了基民疯狂涌入?金石杂谈查询wind数据发现,该公募今年盈利只有4.51%,近三年收益更惨至1.2%,妥妥的错过了924这波牛市行情。
2)难道是新任管理层锐意进取,吸引资金持续看好该公募前景?8月8日,北信瑞丰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刘晓玲因工作原因在8月6日离职,而具有丰富银行系管理经验的宣学柱出任北信瑞丰基金总经理。
![]()
还有23年空降的董事长夏彬,也是悄无声息的卸任,一个公告都没有。
最近这3个月,是没有传出什么负面舆情,但是也没听说什么开刀阔斧的变革,这种规模突然陡增,让人不免迷惑。
3)原来,北信瑞丰规模陡增180亿,核心原因是该公募的一只短债——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规模暴增了171亿,规模从0.14亿增至171.15亿。
![]()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规模之所以陡增,主要是Q2至Q3期间,有两家机构大幅买入,机构1买入70.45亿份(80亿元),机构2买入44亿份(50亿元)。而且本季度,资金共计买入150多亿份,由于只公布持仓比例超20%的机构,大概率除了这两家机构还有其他机构。
![]()
通过以上分析,北信瑞丰公募规模突然几何式增长,核心就是机构对该公募中短债的疯狂买入。
大家都知道,中短债基金是一种货基增强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具有流动性好,风险收益比较为适中的特点。中短期债基纯债属性突出,与权益市场等高风险资产波动绝缘,风险极低,一般银行喜欢配置这类资产。
所以,金石杂谈有理由猜测,这些机构资金大概率来自股东和新任管理层拉来的帮忙资金,或者说是“带资上任”。
首先,北信瑞丰大股东是北京国际信托,大股东真金白银支持,可能性很大;
其次,北京国际信托和北京银行的大股东都是北京国资,北京银行作为金主,拿出部分资金申购北信瑞丰中短债,具有极大可能性。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虽然没有发公告,也未进行披露,
北信瑞丰董事长刘彦雷早在今年5月就已入主。而刘彦雷正是一名老北京银行人。
刘彦雷,早年在北京银行工作近20年,历任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发展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等职。2018年起担任 北京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后调任天津分行行长。
最后,还有来自华夏银行的资金。金石查询发现,新任总经理宣学柱,曾长期在华夏银行任职,先后担任广州分行党委委员、中山分行行长、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
而华夏银行实控人同样是北京国资。
![]()
所以,刘彦雷和宣学柱的加盟,是“带资进组”。但是,北信瑞丰的问题是,规模太小,这两年的舆情危机严重拖累了公司品牌和名誉,让基民们望而却步,仅仅凭借拉来的“嫁妆”或“帮忙资金”是远远不足的,亟需公司恢复声誉,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投资能力、更好的回馈投资人。
2024年以来,北信瑞丰可谓风波不断,先是工资从上旬月转到下旬月,然后爆出恶意裁员。还有就是北信瑞丰员工的爆料,比如强迫基金子公司搬离上级单位提供的免费办公室;转嫁成本,让子公司承担高额房租;基本户被法院冻结(现有多起仲裁)。
![]()
爆料还提到,北信瑞丰公募基金长期缺督察长,总经理、高管已经被公募某领导个人单方面辞退但是没有任何公告。于是,今年大家看到了,没有任何公告,董事长夏彬也离职了;而本就离职了很多的总经理刘晓玲在公司新任总经理上任才进行官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