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忠应
执念的本质,是对“公平”的执迷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千二百多年前,刘禹锡站在金陵废墟之上,写下这首《石头城》。那时的南京,早已不是六朝金粉地,而是一座被时间遗弃的“空城”。但他没有哭天抢地,只是淡淡一句:“潮打空城寂寞回”——连江潮都知趣地退去,仿佛不忍惊扰这座沉睡千年的孤城。
可今天的我们呢?
在信息爆炸、内卷成灾、焦虑如影随形的时代,我们比刘禹锡更“热闹”,却也更“空”,更寂寞。
一、我们活成了“不肯退潮的人”
刘禹锡写的是城,照见的却是人心。
那“潮打空城”的意象,何尝不是现代人日复一日撞向现实高墙的写照?
你拼命加班,只为升职加薪;你咬牙买房,只为给孩子一个“起跑线”;你熬夜刷题,只为考进名校……可结果呢?
有人拼尽全力,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有人倾家荡产供孩子留学,回国后月薪不过八千;有人写了十年剧本,至今无人问津。
我们像极了那个不肯退去的潮水,一遍遍拍打早已荒废的城墙,以为只要坚持,就能唤醒沉睡的辉煌。
但刘禹锡早就看透了:“潮打空城寂寞回”——再汹涌的潮,终将退去;再执着的人,也该学会转身。
二、认命,不是躺平,而是与命运和解
最近,“认命学”这个词悄然走红网络。
有人嗤之以鼻,说这是躺平者的遮羞布,是失败者给自己找的台阶。
可他们误解了“认命”的真意——真正的认命,从来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拼尽全力之后,依然有勇气对命运说一句:“好,我接受。”
就像演员秦昊。
他不是没有野心,也不是演技不够。相反,他三次站在戛纳影帝的门槛前,每一次都离桂冠仅一步之遥;在金马奖的颁奖礼上,聚光灯几乎就要落在他肩头,却终究擦肩而过。
换作旁人,或许早已在深夜反复咀嚼那份不甘:为什么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行?是不是我不够好?
可秦昊没有。
面对记者追问“是否遗憾”,他只是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天气:“没拿到影帝是正常的,拿到了,就跟中彩票一样。”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千钧之力。
他不是不在乎荣誉,而是早已把荣誉看透。
奖杯只是演戏路上偶然飘落的花瓣,而演戏本身,才是他心之所向的整片春天。
他知道,真正的演员,不是为奖而演,而是为角色而活。那些深夜研读剧本的灯光、为一句台词反复打磨的执拗、在镜头前把自己撕碎又重组的痛感……这些,才是他无法被剥夺的勋章。
![]()
这让我想起刘禹锡。
二十三年,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他被朝廷一贬再贬,从繁华长安流落至瘴疠之地。朗州的风沙、连州的湿热、夔州的孤寂……一路颠沛,满身风尘。
可他从未让怨气吞噬诗心。
在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不是强颜欢笑,而是一种更深的清醒:
个体的沉浮,在时代的江河中不过一叶扁舟;但只要心中有春,枯木亦能逢生。
真正的强者,并非从未跌倒,而是跌倒后仍能仰望星空。
当命运的潮水一次次拍打他残破的城墙,他不怒不怨,只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淮水东边那轮旧时月,轻轻道一句:
“你来了啊。”
这不是妥协,这是与天地和解的温柔;
这不是认输,这是历经千帆后的从容。
秦昊与刘禹锡,相隔一千二百年,却在“认命”这件事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他们都懂得: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掌控一切,而是接纳无常。
三、执念,是现代人最大的牢笼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叫多纳的人,因一场大火失去从未见过的珠宝店,最终把自己逼疯。
听起来荒诞,可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你放不下前任,反复翻看聊天记录,幻想“如果当初……”;
你放不下高考失利,三十岁还在梦里重考数学;
你放不下创业失败,觉得人生从此黯淡无光……
我们把“不甘心”当勋章,却不知它早已变成枷锁。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因一次征文比赛落选,纠缠两年,荒废创作,耗尽积蓄。
讽刺的是,他本可以写出更多《人间喜剧》,却困在一场本不该在意的输赢里。
执念的本质,是对“公平”的执迷。
可世界本就不公平。
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生下来就要为一口饭奔波;有人随手发条视频就爆红,有人熬十年仍是素人。
刘禹锡站在石头城上,看到的不是“为什么是我”,而是“原来如此”。
那轮“旧时月”,照过六朝帝王,也照过贩夫走卒;照过盛世繁华,也照过断壁残垣。
月亮从不评判,它只是照见。
四、放下,是为了腾出手接住新的可能
沈从文47岁被禁写作,两次自杀未遂。
但他最终放下笔,拿起文物图录,在故宫的库房里,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晚年,他成为一代文物大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至今无人超越。
这不是妥协,而是重生。
今天,我们太害怕“失去”。
怕失业、怕离婚、怕孩子不优秀、怕父母老去……于是死死抓住一切,结果越抓越紧,越紧越痛。
可刘禹锡告诉我们:“夜深还过女墙来”
月亮还会再来,机会也永远存在,只要你愿意抬头。
五、当代“石头城”:我们在数字废墟中寻找归属
今天的“石头城”,不在南京,而在每个人的手机里。
朋友圈的精致生活,短视频里的成功学,直播间里的“一夜暴富”……
我们活在一个虚拟繁荣、现实荒凉的时代。
多少人白天在工位上强撑微笑,晚上躲在被窝里崩溃大哭?
多少人表面光鲜,内心早已“空城”一座?
刘禹锡的“空城”,是物理的废墟;我们的“空城”,是精神的荒原。
但区别在于:
他看见荒凉,却写出诗意;我们看见流量,却丢了自己。
六、愿你我都能“事事甘心”
“凡觉辛苦,皆是强求。”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顺其自然,如云自在。”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把失败当成命运的判决,而是当成转场的提示音。”
刘禹锡的月亮,今晚依然照在淮水东边。
它照过六朝,照过唐朝,也照着此刻刷手机的你。
或许你刚被裁员,或许你刚失恋,或许你正为孩子的成绩焦虑……
但请记住:潮会退,月会来,而你,不必困在昨日的废墟里。
学会认命,不是认输,而是终于懂得——
人生不是要赢过所有人,而是要放过自己。
点个赞吧,如果你也曾为不甘心而彻夜难眠。
转发给那个还在执念里挣扎的朋友,告诉他:
“石头城的月,从来不问你是否成功,它只问你,是否安好。”
山围故国,潮打空城,
唯有放下执念的人,
才配得上那轮穿越千年的月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