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77
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各位科学的小伙伴们,你可能经常听到青春期的孩子喊“这不公平!那不合理!你不懂我!”孩子嘛,到这个岁数都这样~
但,问题是...你真的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
Concordia大学的Laura Pareja Conto和她的研究团队深入哥伦比亚一所公立学校,发现了一个颠覆常识的真相:
孩子眼中的公平,跟成年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正义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甚至比很多成年人更细腻、更复杂。如果你是事业有成却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的家长,今天这篇 或许能帮你真正听懂孩子心里的声音~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恒意
为什么叛逆期孩子总说不公平?这项研究揭开了他们内心的秘密!
你以为孩子不懂事,其实是你不懂孩子
咱们伙伴中有这么精英的一类父母,事业上可能是个狠角色,谈判、决策、管理团队都不在话下。但回到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却常常一头雾水。
你让他别跟那个坏同学来往,他说你不公平;老师罚他抄课文,他回家抱怨不公平;你批评他不好好学习,他还是那句话:你根本不懂!这不公平!不公平!
很多家长这时候会想:这孩子是不是叛逆期到了?就是想跟大人对着干?其实,你可能真的误会了。
一项来自哥伦比亚的研究,揭开了谜底
就在最近,Concordia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Laura Pareja Conto和她的团队,包括Holly Recchia教授、Cecilia Wainryb教授(犹他大学)等学者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跑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所低收入社区公立学校,跟一群平均年龄14岁左右的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
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发展心理学期刊上,研究方法也很扎实:每个孩子先单独接受60分钟的访谈,讲述两个真实经历——一个是学校处理同学冲突时他们觉得公平的,另一个是觉得不公平的。然后,这些孩子还参加了90分钟的小组讨论,跟其他同学一起深入探讨什么才是公平的处理方式。
研究团队用的是反思性主题分析法,说人话就是:他们不是拿着预设的问卷让孩子勾选,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经历,来告诉研究者他们到底怎么想。
结果发现了四个让成年人意外的主题。
孩子眼中的公平,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第一条:大人必须管,但怎么管很重要
你可能觉得奇怪:孩子不是最讨厌大人管吗?
研究发现恰恰相反。这些青少年非常明确地表示:当有人被欺负、被伤害时,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必须介入。他们认为,如果大人看见了却不管,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别这样就走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一个叫Ariel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小学时被高年级男生欺负的经历。因为Ariel的兴趣跟其他女孩不太一样(她更喜欢男孩子喜欢玩的东西),那些男生会打她、抢她的东西。学校不管,父母也只是说你告诉他们别这样,最后是姐姐站出来才制止了欺凌。
Ariel说:学校根本不在乎。他们从来没有介入过。唯一介入的人是我姐姐……无论是我父母、老师,还是学校里的任何人,都没有为我站出来。
这个故事里有好几层不公平:首先是对一个性别不符规范的孩子的欺凌本身;其次是成年人的冷漠和无效;最不公平的是,最后只有姐姐一个人去对抗一群施暴者,可能把自己也置于危险之中。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孩子们并不是说大人应该简单粗暴地惩罚、压制。他们要的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介入,而不是走过场。
第二条:别急着定罪,先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是研究中最颠覆的发现之一。
成年人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习惯是什么?找出谁先动手,然后惩罚那个肇事者,安慰那个受害者,完事。
但这些青少年说:等等,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个叫Valentina的学生讲了自己的经历:一个男生一直打她、抢她的东西、不让她做作业,她一次次地忍耐,最后忍无可忍打了那个男生一下。结果男生去告诉老师,老师在全班面前训斥了她。
Valentina说:我在想,你是认真的吗?……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有时候你不是每天都开心……家里有状况,朋友之间也有状况……跟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在影响着我,然后我还得忍受被打。……这太让人沮丧了。我一直在试图避免(冲突),但我到了极限。
伙伴们,看到了吗?老师只看到Valentina打人这个结果,却没看到之前持续的骚扰和欺凌这个原因。在Valentina看来,这就是不公平。
研究中的孩子们反复强调:公平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听所有人的说法,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承认每个人在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包括旁观者。
他们甚至还讨论了一个特别深刻的问题:到底是给每个人相同的惩罚公平(平等),还是根据每个人的责任大小给不同的惩罚公平(公正)?
在一段小组讨论中,几个孩子激烈地辩论这个问题。有的说应该两边惩罚一样,因为制造冲突需要两个人;有的说应该根据谁先挑起冲突来定;还有的说,问题是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辩护,说对方先挑衅,所以很难判断。
这种思考的深度,恐怕很多成年人都达不到。
第三条:要认识到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对社会不公正的感知异常敏锐。
研究中,他们提到了性别歧视(男生不让女生用足球场)、肥胖羞辱(她会因为别人胖而嘲笑人家)、排外主义(哥伦比亚女孩告诉委内瑞拉女孩说她比她优越)。
一个叫Stella的学生讲了一个公平处理的案例:在学校唯一的足球场上,男生总是组队踢球,从不让女生加入。女生们要求加入或者组队,男生们就是不让。有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口角,老师介入了。
老师没有简单地说你们要友好相处,而是:把足球场的控制权给女生一天,即使女生选择只是坐在场地上什么都不做。老师告诉男生,如果他们继续排斥女生,就禁止他们使用球场。
Stella说:这是公平的,因为老师一直注意到只有男生在踢球……现在男生们意识到'跟女生一起玩其实挺有趣的',因为他们很多次都告诉我们。……他们现在会让我们加入,有时候还会主动问我们:'你们不玩吗?'
这个案例里,老师识别并纠正了性别之间的权力不平衡,这在孩子们看来就是公平。
第四条:要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这一条最容易被忙碌的父母忽视。
这些青少年说:公平的处理方式,应该理解他们的处境——他们在家里可能有问题,在学校又遇到冲突,所有压力叠加在一起,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爆发。
在一段小组讨论中,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
Gabriel: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已经有一堆问题了,然后这些问题在学校爆发出来,我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Sebastián:我想我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种情况的……你在家有问题,然后来到这里……
Leticia:然后又有更多问题。
Sebastián:你脑子里一团糟。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想什么,这时候你经常会卷入一场你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冲突。
Leticia:一样……你最后就爆发了。任何小事,砰,都能影响你。
他们还强调:公平的处理方式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和自主权。比如,在全班面前训斥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这让他们成为同学八卦的对象;在联系家长之前应该先问问学生的意见;不要只是对着他们说教,而要和他们对话,给他们空间去表达、去反思、去自己解决问题。
一个叫Amelia的学生讲了一个例子:她和另一个学生打了一架,放学后两人自己谈开了,互相道了歉。但第二天,她们被叫到办公室,被训斥和惩罚。
Amelia说:协调员开始教训我们,说这真的很糟糕之类的……我喜欢自己反思,所以那天我没有太注意听。……她的话对我没什么用,而且她从来没有真正听过我们的观点。……她只是专注于打架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是错的……他们从来不理解我们做了什么。他们只是说这是错的。……我已经被教过什么是错的了,比如打架、打人、暴力。
又看没什么伙伴们?——孩子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成年人的自以为是、后知后觉般的介入,反而让她们觉得不被尊重。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事业成功但跟青春期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这项研究可能给你三个启示:
第一,当孩子说不公平时,别急着反驳或者教训他们。
他们不是在无理取闹。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正义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更细腻。
你应该做的是:坐下来,认真听他们讲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他们:你觉得哪里不公平?你希望怎样处理会更公平?
第二,别再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孩子之间的冲突。
你的孩子跟同学闹矛盾,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找出谁错了,然后教育他?
但研究告诉我们:很多冲突没有绝对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持续的互相挑衅、积累的情绪、带到学校的家庭压力……这些都可能是导火索。
你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理解整个事件——不只是你做了什么,还有为什么会这样对方可能在想什么你下次可以怎么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三,给孩子更多自主权和尊重。
这些青少年反复强调:他们不想被当成小孩子一样训斥,他们想被当成有思考能力的人来对待。
你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你是直接冲到学校找老师理论,还是先跟孩子谈谈他自己想怎么解决?
你看到孩子做错事,是劈头盖脸一顿骂,还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自己反思?
研究中那个叫Francisca的学生说了一句特别有洞察力的话:我们讨论过如何在学校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在学校当调解员。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学校之外展示我们的成长呢?
是啊,如果孩子在学校能学会调解冲突,为什么回到家就要被当成不懂事的小孩?
写在最后的话
这项研究的最大贡献,不是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想,而是揭示了他们实际上怎么想——以及这种思考有多么深刻。
Cecilia Wainryb教授(犹他大学学者、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青少年如何理解人际冲突和群体冲突,她发现:孩子们的道德判断,反映了他们自己对生活经验中的紧张和矛盾的理解。
换句话说,你的孩子说不公平!,不是青春期荷尔蒙作祟,而是他们真的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平。
也许,你该重新审视一下:到底是孩子不讲理,还是你没听懂他们在讲什么道理。
记住:成功的事业需要倾听客户、理解市场,成功的教育同样需要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世界。
那么,你准备好真正听懂孩子的声音了吗?
主要参考文献:
Pareja Conto, L., Recchia, H., Velásquez, A. M., Escorcia Vera, V., Velez, G., & Wainryb, C. (2025). Adolescents' Viewpoints on Fair and Unfair Ways to Address Peer Harm in Schools.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科学研究进行科普解读,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