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针对安世半导体事件作出最新回应。
我发言人首先表示,中方已注意到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近期发表的相关声明。
![]()
紧接着指出,截至目前,荷方在两个关键问题上仍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既没有停止对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侵害,也未推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回稳定。
在最后,我发言人还说了一句话,基于推动问题解决的考量,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中国进行磋商的请求。
并非中方急于“求和”,而是给了荷兰一个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的机会。
上门谈判还带条件:荷兰这“强盗逻辑”玩得挺溜
![]()
要捋明白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倒回俩月前。9月29号美国刚出台那个“50%穿透规则”,把制裁的绳子直接勒到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脖子上——简单说就是,只要中资持股超过50%,就算是“中国企业”,得受美国管制。
结果第二天荷兰就跟着动了手,翻出1952年冷战时期几乎不用的《物资供应法》,拿“国家安全”当借口,一下子把安世的全球运营给冻了:不仅逼着当地法院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给免了,还把中企持有的股份交给第三方代管,等于变相抢了中企对安世的控制权。
这速度快得根本不像巧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就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踩刹车,想把半导体产业链里的关键节点攥在自己手里。
可荷兰没料到的是,安世的产业链早就是“你裹着我、我裹着你”的样子了。它在德国、英国的晶圆厂,产出的70%都得送到中国东莞的工厂做封装测试——这步是芯片出厂前的关键环节,少了它,芯片就是块没用的硅片。
全球车企要用的功率芯片,十有三四都从这条线走,像大众、日产这些大厂,全指着安世供货。荷兰这一折腾,等于自己把自己主导的供应链给砍断了。
![]()
到10月26号,安世荷兰总部又找了个“付款问题”的由头,单方面停了给东莞工厂供晶圆,这下彻底乱套了:车企的芯片库存撑不了几周,有些常用芯片的价格从几分钱涨到两三块,翻了10倍还多,欧洲那些零部件供应商急得直跺脚,天天催荷兰政府松口。
就在供应链快烧起来的时候,中方先拿出了实在态度。11月1号商务部就宣布,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给豁免,帮着安世中国这边恢复供货——等于主动给焦灼的市场泼了盆凉水,先稳住了下游企业。
![]()
可荷兰那边不光不领情,还借着卡雷曼斯的声明造势,说“相信中国芯片很快能供应全球”,结果转头就被美媒扒了底:他们这次来中国谈,根本不是来解决问题的,是来提要求的——要中方先恢复所有芯片的出口,才考虑暂停对安世的接管,还特意强调“不包括没解决的财务问题”。
中方同意谈:不是怂了,是有底气才让一步
面对荷兰这波“带条件上门”的操作,不少人纳闷:中方为啥同意让他们来?难道是怕供应链一直乱下去,自己扛不住压力?其实完全反过来,中方同意谈,背后是实打实的底气,根本不是急着求和。
![]()
这份底气首先来自中方对全球供应链的责任心,更来自自己的产业韧性。
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把路堵死,11月1号的豁免政策就是最好的证明——既反制了荷兰的不当干预,没让中企白受委屈,又给受影响的全球车企、零部件商留了缓冲空间,没让乱子扩大。
而且安世中国这边早有准备,明明白白说:现在成品库存够用到年底,新的晶圆供应源已经在走资质认证,明年就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这意思很明确:荷兰想靠“断供晶圆”拿捏中方,从根上就想错了,我们早有后手。
![]()
更关键的是,荷兰自己早就把路走窄了,现在是骑虎难下。它跟着美国搞芯片管制,最先坑的是欧洲自己人。
德国的采埃孚、欧摩威这些零部件巨头,天天给荷兰政府发函要豁免;大众汽车内部都发了预警,说再没芯片可能要停产;连欧盟的技术专员都急得不行,私下找中方想“外交突破”——这些压力全堆在荷兰身上,它根本扛不住。
再看美国那边,看似是荷兰的“靠山”,其实就是把荷兰当棋子,只想把管制的成本转嫁给盟友,自己坐收渔利。
![]()
之前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嘴上说“荷兰自主决定”,可美国刚出规则荷兰就动手,连内部沟通的邮件都提前透了风,这种配合根本藏不住。现在供应链出了问题,美国才不会帮荷兰收拾烂摊子,荷兰只能自己找上门来求谈。
还有个细节没人太注意:荷兰所谓的“接管安世”,本身就站不住脚。用一部冷战时期应对战争、物资短缺的老法律,来管一家正常运营、没犯任何错的中资企业,连欧洲的法学专家都觉得“合法性存疑”。
![]()
安世中国后来更直接戳穿了荷兰的谎话:哪是什么“付款问题”?明明是荷兰总部欠了东莞工厂10亿货款没给,还倒打一耙说中方“违约”。这种没理的事儿,荷兰自己也心虚,不然不会一边喊着要谈判,一边又不敢提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敢拿“条件”当挡箭牌。
所以中方同意荷兰派人来中国,根本不是怕谁,就是给对方个台阶下。就像商务部说的,是“给荷兰一个用实际行动补错的机会”。
毕竟全球供应链乱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但补错的前提是认错,不是反过来提条件。中方手里握着产业主动权,又占着理,自然有底气等荷兰拿出真诚意。
谈判的关键:别扯条件,先把“旧账”算清再聊以后
![]()
荷兰带着条件上门,但这场谈判的重点从来不是中方要不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是荷兰能不能彻底改了自己的错。
说白了,中方要的是真真切切的行动,不是虚头巴脑的口头保证,更不是被荷兰牵着鼻子走。
首先得说清楚,荷兰所谓的“暂停接管安世”,差远了。这本来就是他们非法干预弄出来的结果,现在说“暂停”,搞得像给中方多大恩惠似的,根本搞反了顺序。
![]()
中方的要求很明确:先停了用行政手段插手企业内部事务的做法,把安世的控制权还给中资,恢复中国CEO张学政的职位——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聊别的都是白搭。
毕竟安世的控制权是中企真金白银合法买下来的,荷兰凭什么用一部几十年前的冷战法律抢过去?这不符合任何市场经济规则,也没道理可讲。
再者,供应链的烂摊子得荷兰自己收拾。从9月底冻了安世运营,到10月断供晶圆,这俩多月里,全球车企的损失、安世中国没法正常经营的损失、芯片价格暴涨给下游企业带来的压力,这笔账都得算在荷兰头上。
![]()
中方已经通过豁免政策帮着恢复了一部分供货,算是先退了一步,但荷兰不能光等着——得拿出具体方案,比如怎么保证以后晶圆供应不再断,怎么协调德国、英国的工厂补上之前的产能缺口,怎么跟欧洲车企解释清楚后续的保障措施。
卡雷曼斯总说要“密切联系中方”,可联系不能当饭吃,车企要的是稳定的芯片,不是荷兰大臣的漂亮话。
最容易被忽略的,还有中企实实在在的损失。安世中国早就说了,荷兰总部欠着东莞工厂10亿货款没给,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
因为控制权被抢,中企没法正常做决策:新订单接不了,老客户因为供货不稳定丢了不少,工厂的产能也闲置了一部分——这些间接损失比直接欠款大多了。
说到底,这场谈判考的是荷兰的诚意,更考的是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真实态度。
荷兰总说自己是“自主决定管制措施”,可跟着美国搞技术遏制,用行政手段抢中企的企业,早就把“市场经济”的底给漏了。
![]()
现在上门谈判,要是还抱着“我提条件、你让步”的心思,肯定谈不拢。中方同意让他们来,是给全球供应链一个缓和的机会,不是给荷兰的“强盗逻辑”开绿灯。
证券时报——安世半导体,最新消息!中方同意荷兰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