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有没有发现,杭州动物园的LOGO是一只甩尾的金鱼?
游览杭州动物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场馆就是金鱼园。金鱼源自中国,由野生鲫鱼驯化而来,杭州与金鱼的渊源,是一部浓缩的宋韵文化史。苏东坡的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就是最早关于杭州金鱼的记载。
杭州动物园金鱼园不仅是一处观赏胜地,更承担着金鱼品种保护与科普教育的职责。园内会不定期举办金鱼文化研学活动,带领小朋友认识金鱼品种,了解金鱼繁育过程。
“金鱼是杭州的水中瑰宝,我们希望能让这份千年雅趣代代相传。”金鱼园主管表示。未来,杭州动物园计划引入更多濒危地方品种,在继承传统饲养技艺的同时,也尝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结合,探索金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金鱼园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
金鱼园的江南园林特色
杭州动物园金鱼园以传统江南园林风格打造,由展厅、展池、后花园和后场鱼池四部分组成。
展厅为中式长廊建筑,整体呈反“S”线形结构,展厅的墙面沿线布置有形似画框的金鱼展缸,每一个展缸里不同品种、五彩斑斓的金鱼在碧水中摇曳生姿,宛如一幅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展厅西侧有一露天水池,其中放养了数量众多的草种金鱼。长廊一侧有圆洞门通往后花园,花园内苍松翠竹、假山堆叠,还有紫藤花下的回廊可供游客小坐,斗拱棱柱、飞檐起翘的金鱼展厅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意苍翠中。而后场鱼池是工作区域,其中饲养未展出的各类金鱼可供展缸更换。
展厅、展池、后花园与后场整体又构成了一个“太极图”的结构,将自然与建筑有机结合,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池回廊移步换景,粉墙黛瓦、假山石壁、楼台飞檐错落有致,自然之美与建筑之美融合统一,正体现出师法自然之意。
结合南宋士大夫“园池雅玩”的重要元素,金鱼园通过露天水池与玻璃展缸展示数十种名贵金鱼,既有宋朝传承至今的“南屏金鲫”,也包括后代发展培育的墨龙睛、紫鱼红球等珍稀品系。室内展厅还特设“风雅廊”,通过投影技术动态呈现南宋《西园雅集图》中的赏鱼场景。游客不仅能观赏金鱼的优雅姿态,还能通过长廊墙上的科普展板了解金鱼的演化历史与品种分类。
![]()
![]()
金鱼园工作人员的日常
每天早上,金鱼园的保育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水质、观察鱼群健康状况。金鱼对水质非常敏感,水温、pH值、溶氧量都要严格控制;按检查情况给需要水体维护的展缸、鱼池完成旧水放出、捞出金鱼、展缸(水池)清洗与消毒、加入晾过的新水、最后放回金鱼的工作;给所有金鱼饲喂饲料并观察摄食情况;工作人员定时巡检,查看金鱼活动状况,每周还有给游客的金鱼科普讲解;完成每天的饲养日志记录。
当你游览金鱼园时如果发现有鱼缸空空并挂出了“免战牌”,不用奇怪那是保育员在完成清洗换水的工作,每次最多会有4-5个空缸。此外,夏季高温时,团队还需提高换水频次以及增强遮阳措施,防止金鱼因缺氧窒息或过热生病(包括细菌感染导致的烂鳍病、赤皮病,以及小瓜虫、锚头蚤等寄生虫病),一般水深会保持在40cm以上来避免水温超过28℃过热;而冬季时,则需要给鱼池覆盖芦苇帘防止落雪与结冰,鱼池面积过小,水面结冰会使得空气隔绝,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二氧化碳积累,金鱼容易缺氧。
![]()
![]()
繁殖季节是金鱼园最忙碌的时期。每年春季,金鱼园会启动人工繁殖计划,保育员会精心挑选身体健康、品种特征明显的种鱼,通常为1雌配2雄放入产卵缸,模拟自然光照与水温(18~24℃),促进产卵受精。用水草扎成草束或用人工产卵毛刷采集鱼卵转移到繁殖水池中,注意控制水温在18-22℃,并及时剔除有发霉的卵并更换部分同温的新水。约一周后鱼卵会孵化出金鱼幼苗,幼鱼初期以洄水(浮游生物)为食,稍大后改喂蛋黄水、红虫、丰年虾或人工饲料。随着生长,金鱼的体色与形态逐渐显现,技术人员会根据品种标准进行分级培育。比如鱼身必须挺直俯视为一条直线;龙睛金鱼的眼睛必须对称突出;水泡眼的液囊要饱满透明。幼苗需经历多次筛选,保留体态优美的个体。而体型畸形、发育迟缓、品种特征不明显的鱼苗会被人工捞出淘汰。从鱼苗到成鱼,淘汰率可能高达80%,只有最健康的金鱼才能与游客见面。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黄汶文 戴雯琦
编辑 陈筱妍
审核 毛迪 林琳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