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中国女首富赚钱这速度,外人看了眼红,内行人看了分外眼红。
谁说不是呢?身价1410亿元,打败原女首富娃哈哈的宗馥莉,力压蓝思科技的周群飞,荣登国内女首富宝座。
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的男女首富都姓“钟”,一个是卖水的,一个是卖药的,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不同于钟睒睒的多次问鼎首富,这位新晋女首富倒是让更多人钦佩。
白手起家、放弃公职下海创业、不靠男人不拼爹的她,是如何步步为营荣获女首富的王冠呢?
![]()
从课堂跨界到医药
不被他人定义的“女士品格”
前几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年过六旬的钟慧娟与其女登上榜一的位置,财富高达1410亿元,这可相当于十多个百亿上市公司的体量。
简而言之,就相当于日赚超3.86亿元,也就是说一天挣了近4亿元。
![]()
值得留意的是,这还是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首位女首富。
据公开资料显示:钟女士是头部企业翰森制药的创始人,也在公司担任多个高管要职,其丈夫是业内知名企业恒瑞医药董事长。
显然,夫妻俩都是医药圈的“名人”,是大家公认的圈内红颜知己。
但鲜为人知的是,钟女士财富的暴涨,和自己的爱人几乎没半毛钱关系,因为她靠的并不是老公的企业,而是自己白手起家的翰森制药。
如果翻看钟女士的过往经历,你会发现,其实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
作为江苏本土的优秀女企业家,现年64岁的她无疑是取得常人不可匹及的成绩。在90年代末就敢为人先,放弃教师的公职,选择加入生命健康领域创业,这在常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
很显然,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女王勇气”,才有了后来豪森制药的上市敲钟。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钟女士放弃“铁饭碗”投身制药业,不仅选对了方向,也用对了方向。
前有华润制药、辉瑞制药等医药界的“一哥们”,在仿制药、创新药等研发生产上占据中坚力量,一个白手起家的翰森制药,从早年的豪森制药一路成长蜕变的头部药企,个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
几乎没有背景、也谈不上有什么“药圈”资源,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近30年的从业磨练,终究是演绎了中国商界女性企业家的传奇故事。
30年前,钟女士还是一个本本分分的教书人;30年后,她已经是生命健康领域屈指可数的“药王”,是中国新晋女首富,也是白手起家的逆袭王者。
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当年的一次抉择,不仅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成就了翰森制药今日之辉煌。
![]()
做不被外界定义的人,任尔东西南北风,从书桌讲台到制药研发,每一个跨越背后,都是优秀实干企业家的不被定义,也是商界“女士品格”的不被定义。
不管“铁饭碗”有多稳定,该扔该弃的时候还得果断离开,在钟女士身上,不仅有新一代女性敢为人先的特质,更有耐得住寂寞的实干与务实。
![]()
要知道,30年的奋斗,这位低调的千亿药企“掌舵者”经历了从“仿制”到“创新”的全产业链蝶变,有过被人误解和诟病的历史,更有世人对她的错位认知和偏见。
![]()
绕不开的“药王夫人”标签
不靠男人乘上医药“东风”
或许,依旧有人会把钟女士的成功归咎于其爱人孙飘扬。毕竟两人都是同在生命健康领域,两人都是上市药企的高管,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一块去。
![]()
就像很多人都喜欢用“药王夫人”这样的标签去定义钟女士,因为认知局限,人们总习惯于用自己的偏见去形容一个人,这并不真实却合理。
其实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像碧桂园的杨惠妍,不也老是被形容“地产富二代”;还有宏盛饮料的宗馥莉,不也老摆脱不了“娃哈哈”的标签;即使是孟晚舟,不一样脱离不了“华为长公主”的影子......
![]()
说到底,这些都是情理之中,外人如何定义,与企业家本身并无多大关联。钟慧娟和孙飘扬是爱人,也是生意同仁,他们是上市药企的“千亿夫妻”。
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认为钟女士就是靠丈夫“跨界”医药圈,然后误以为其坐拥资源和人脉,那就显得很淡薄和浅显了。
他们这对年过花甲的夫妻俩,从事一个行业没错,是爱人更是竞争者。如果钟首富自己对医药领域不感兴趣,没有热度,又怎能成就今日之大业呢?
![]()
钟慧娟原本就是化学老师,平时也都经常在实验室待着,那些瓶瓶罐罐做过的大小实验也不少,其实进军生命健康领域,又何尝不是回归本心,追寻自我价值的另一种提升呢?
![]()
肤浅的认知容易误导我们给他人贴上各种标签,形成刻板老套的印象。作为如今全国医药百强之一的翰森制药,钟女士的远见和国际视野也非常人。
她没有靠自己的爱人,没有选择在爱人公司工作,而是白手起家,将翰森制药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这不就是最好的证名?
![]()
国内药企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风口”,有人说乘着东风猪都会跑,时势造英雄,医药的“东风”也远不简单,更不是一个同行一个爱人的鼎力支持就能如日中天。
要说钟女士的成功,不仅是看准方向,努力求新,更是自力更生和开疆拓土的魄力,这远远不是选对恋人那么简单。
![]()
靠“仿制”走不长远
唯有创新求实才是王道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的贺岁电影《我不是药神》,记得里面有个片段就是讲低价仿制药,“倒手”将其卖给使用不起昂贵药品的平民,虽然效果没那么好,但也能解决燃眉之急。
毕竟,重病求医,缺的不仅是钱,还有时间,更何况很多人根本就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所以平替品就登上了“生意场”,也被部分人所接受。
![]()
如今,像印仿药还是有流通,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但医药制造商自己也明白,单纯靠“仿制药”只能是效仿,甚至都称不上平替,质量也远没有真品有保障。
说到底,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初心不能改,坚持创新和求真务实才是硬核。如果说钟慧娟财富暴增背后,有什么秘密,那企业的资本是底气,企业的创新内核就是硬气。
一个企业想要走得长远,就不得不面临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迭代。翰森制药的业务,从“仿制药”开始,但没有从“仿制药”结束,而是选择了攻克难题,在一些疑难杂症的研发新药上下足“功夫”。
![]()
这是企业的自救,也是行业的自救。以往我们只知道一些像抗生素“美丰”这样的仿制药,是翰森的王牌产品,也服务很多患者,创下不菲的业绩。
但如今翰森制药在ADC药物的成绩,仅授权海外的费用就高达近1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百亿元),这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一张名片。
![]()
当然,翰森制药的业务领域远不止这些,还有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仿制药,以及其他抗肿瘤等大病预防治疗领域同样也有出色表现。
今年前6个月,翰森制药实现超80亿港元的营收,归母净利润超34亿港元,双双同比大增超14%。而且企业创新药和合作产品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达到超80%的占比。
![]()
换句话说,企业业绩大涨背后,是其创新的折射,也进一步说明在创新药的研发和海外授权方面,有着特有的先发优势,企业实力可见一斑。
如今,翰森制药的总市值已超2100亿港元,股价为35.68港元,这家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药企,在技术创新上不遗余力,用30年实践证明:白手起家同样可以逆风翻盘,坚守创新之路才能走得远走得深。
![]()
![]()
30年前,谁能想到一个中学化学老师有一天也会成为中国女首富?显然,翰森制药的钟慧娟做到了。
超越周群飞、宗馥莉、杨惠妍,成为新晋女首富,64岁的钟慧娟用半辈子的从业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同样可以干出一番伟绩。
如今,创新的影子早已照到各行各业,这是所有制造业向智造业的转型必经之路,更是中国智慧书写一个个中国传奇的背影。
尽管创新背后有诸多如资金短缺、研发时间长等问题,但不去做就不会进步,不敢做不敢为就没有出圈的可能。
钟女士的转型跨界,她的成功不是那千亿财富身价,而是创新硬核引领下对行业的贡献,对服务用户的虔诚。
未来,企业也面临二代接班的转折点,钟慧娟的女儿孙远也在企业中共成长,名校毕业专业又对口的她,有望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这家千亿药企的传承之路将迎来新的曙光。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