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滨城,岛映深蓝 , 大连的四种光阴模样
![]()
星海广场的晨辉漫过华表遗址时,我忽然触到了大连的灵魂 —— 不是旅行手册里 “北方明珠” 的笼统注解,是广场上盘旋的海鸥翅尖掠过的浪花,是棒棰岛滩涂里青蟹爬过的痕迹,是金石滩奇石上海浪冲刷的纹路,是渔人码头夕阳下归航渔船的剪影。这座被黄海与渤海环抱的城,从不是走马观花的风景陈列,是活在潮起潮落、鸥鸣船歌里的光阴故事。
七日的游走像翻阅一本浸着海盐气息的海滨风物志:一页是广场的阔,藏着城市的气度;一页是岛滩的静,凝着自然的野趣;一页是石滩的奇,刻着岁月的雕琢;一页是码头的暖,裹着市井的烟火。每处景致都不是刻意打造的 “旅游符号”,是能触到湿润羽翼的海鸥、能摸出细腻沙粒的海滩、能嗅出咸鲜海风的空气、能尝到清甜海蛎子的滋味,藏着大连最本真的时光印记。
星海广场:晨光里的浪影与鸥鸣交响
星海广场的晨雾还没散,我已跟着晨练的张大爷往海边的观海台走。他的运动鞋踩过带着露水的草坪,手里的鸟食袋偶尔撒出几粒谷物,“沙沙” 声在晨光里荡开:“要趁日出前进广场,这时的海鸥最亲人,能凑到跟前看它们啄食,这广场藏着大连的热闹,得细品。” 他的袖口沾着海风带来的潮气,指节处有常年握太极剑的厚茧,那是守着这片广场三十年的印记。
晨光穿透雾霭,广场中央的圆形喷泉还没启动,倒映着天边渐亮的橘红色朝霞。张大爷的脚步停在观海台的护栏旁,这里能看见远处的星海湾大桥,桥身像一条银色的绸带,横跨在蔚蓝的海面上。“这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 他指着脚下的地砖,“你看这每块砖上都刻着日期,从 1899 年大连建市开始,一直到现在,像一部摊开的城市日历。” 雾气渐薄时,他忽然指向海面:“看,第一拨海鸥来了,它们跟着渔船的方向飞,早上的鱼群最活跃,能饱餐一顿。”
走到广场东侧的 “百年城雕” 前,两组弧形的浮雕上,刻着大连从小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变迁。“这浮雕里藏着老大连的记忆,” 张大爷蹲下身,指着一幅渔民拉网的图案,“你看这渔船的样式,是以前大连渔民常用的‘木壳船’,现在很少见了,只有在老照片里能看着。” 墙上挂着张老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星海广场:“你看那时的广场还没这么大,海边全是碎石滩,没有现在的观海台,我们晨练只能在土路上走。” 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块面包,撕下一小块抛向空中,瞬间被几只海鸥争抢,翅膀扑棱的声音混着鸣叫,成了广场上最生动的晨曲。
![]()
日头升高时,张大爷带我走进广场旁的 “大连现代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一艘按比例缩小的老式蒸汽船模型。“这船是以前大连港的‘亚细亚号’,” 他指着模型的烟囱,“你看这烟囱上的标志,是当年满铁的徽章,以前从大连到上海,要坐这艘船走三天三夜。” 不远处的展柜里,放着一瓶上世纪五十年代的 “大连汽水”,玻璃瓶身上的标签还清晰可见:“这汽水是老大连人的记忆,夏天喝一口,橘子味混着气泡,比现在的饮料解渴多了。”
沿原路返回时,张大爷在一片草坪前停步:“这草坪下面以前是个小水库,后来填了建成广场,现在夏天的时候,这里全是放风筝的人,风筝线能拉到天上,像给天空系了彩带。” 他弯腰捡起一根被风吹落的风筝线,递到我手里:“给你留着,记着广场的热闹。” 我捏着细软的线绳,忽然懂了星海广场的美 —— 不是 “最大城市广场” 的噱头,是浪影的柔、鸥鸣的欢、张大爷的念,是大连把最开阔的城市气度,藏在了晨光里的广场间。
棒棰岛:正午的滩涂与蟹影鸥踪
从星海广场驱车四十分钟,棒棰岛的滩涂已在正午阳光里泛着银光。护滩员老周正坐在礁石上整理蟹笼,竹编的蟹笼在他手里翻飞,“咯吱” 声混着海浪的拍岸声:“要趁日头最烈时来滩涂,这时的潮水退得最彻底,能捡到小螃蟹、花蛤,这岛藏着大连的野趣,得细品。” 他的裤脚沾着泥点,掌心有常年抓蟹磨出的厚茧,那是守着这片滩涂四十年的印记。
顺着木质栈道往滩涂走,脚下的木板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远处的棒棰岛像一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蔚蓝的海面上。老周的脚步停在滩涂边缘的一块大礁石旁,礁石上爬满了小海螺,壳上的花纹像被精心绘制的图案。“这滩涂是大连最好的赶海地,” 他指着滩涂上的小水洼,“你看这水洼里,藏着不少花蛤,用手一摸就能摸到,以前我带着儿子来,一上午能捡半桶。” 阳光洒在滩涂上,泛着亮晶晶的光,他忽然指向空中:“那是白鹭,专门来滩涂找小鱼吃,它们的眼睛尖得很,再小的鱼也逃不过。”
走进滩涂,脚下的泥沙柔软细腻,刚没过脚踝,偶尔能感觉到小螃蟹从趾间爬过。“抓螃蟹要找这种带小孔的地方,” 老周蹲下身,手指在泥沙里轻轻摸索,很快就捏出一只青褐色的小蟹,“你看它的钳子,还没我指甲盖大,不咬人,放手里玩也没事。” 他教我把螃蟹放进竹篓,又指着远处的一片芦苇荡:“那片芦苇里藏着不少野鸭,冬天的时候,它们会来这里过冬,一群群的,特别热闹。”
夕阳照在滩涂上时,老周给我看他收集的棒棰岛老照片,上面记着不同年代的滩涂景象:“这是 1970 年的棒棰岛,那时的滩涂还没修栈道,我们要踩着石头过来,滩上的螃蟹比现在多,一抓一大把。” 我摸着泛黄的照片,忽然懂了棒棰岛的美 —— 不是 “避暑胜地” 的标签,是滩涂的野、海水的清、老周的念,是大连把最鲜活的自然野趣,藏在了正午的岛滩间。
金石滩:暮色里的奇石与海韵雕琢
![]()
从棒棰岛驱车一个小时,金石滩的奇石已在暮色里泛着深褐色的光。地质讲解员小李正坐在 “恐龙探海” 奇石旁的石阶上整理资料,笔记本上画满了岩石的结构图:“要趁日落时来看石,这时的阳光斜照在石头上,能看清上面的纹路,这石滩藏着大连的历史,得细品。” 他的外套沾着海风带来的沙粒,指节处有常年触摸岩石的厚茧,那是守着这片石滩八年的印记。
顺着木栈道往石滩深处走,金石滩的奇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爬行的海龟,最有名的 “恐龙探海”,像一头巨大的恐龙,伸长脖子探向海面。小李的脚步停在 “恐龙探海” 旁,石头表面的纹理像恐龙的鳞片,在暮色里泛着光泽。“这石头是六亿年前形成的,” 他指着石头上的波纹,“你看这‘层理构造’,是远古时期泥沙沉积形成的,后来经过海水冲刷,才变成现在的样子,科学家说这是‘天然地质博物馆’。” 暮色渐浓时,他忽然指向远处的 “龟裂石”:“那是金石滩的‘镇滩之宝’,表面的裂纹像乌龟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龟裂石,全世界都少见。”
走到 “龟裂石” 前,这块不规则的巨石表面,布满了六边形的裂纹,像被精心拼接的马赛克。“这裂纹是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形成的,” 小李蹲下身,指着一条裂纹,“你看这裂纹里还藏着小石子,是后来海水冲进去的,经过几亿年,和石头粘在了一起。” 石滩旁的护栏上,挂着几幅老照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金石滩:“那时的金石滩还没开发,只有当地渔民来这儿捡贝壳,石头上全是海蛎子壳,不像现在这么干净。” 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块小石子,递到我手里:“这是从‘恐龙探海’旁捡的,上面有天然的花纹,像幅小山水画,留着当纪念。”
日头落山时,小李带我走进金石滩的地质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岩石标本,从火山岩到沉积岩,一应俱全。“这是‘金石’的标本,” 他指着一块金黄色的岩石,“你看它的颜色,像黄金一样,其实是石英和长石的混合物,以前渔民以为是黄金,还来这儿挖过。” 不远处的展柜里,放着一块有贝壳化石的岩石:“这是五亿年前的贝壳化石,能看清贝壳的纹路,说明这里以前是海底。”
渔人码头:星夜的船歌与夕照归航
从金石滩驱车一个半小时,渔人码头的灯火已在星光照耀下亮起。船老大老王正坐在自家渔船的船头整理渔网,渔网的丝线在灯光下泛着银光:“要趁夜里来这儿,这时的码头最热闹,能听见渔船的马达声,能闻到海鲜的香味,这码头藏着大连的烟火,得细品。” 他的外套沾着海水,指节处有常年握船舵的厚茧,那是守着这艘船一辈子的印记。
顺着码头的石板路往里走,渔人码头的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船身上刷着蓝色、白色的油漆,船头挂着红灯笼,像一串落在海边的星星。老王的脚步停在自家渔船 “海兴号” 旁,船帮上的 “海兴号” 三个字,是他父亲当年用红漆写的,字迹已有些模糊。“这船是我父亲 1985 年买的,” 他摸着船板上的疤痕,“以前靠这船去远海捕鱼,最多的时候一网能捞几百斤鲅鱼,现在为了保护生态,只在近海作业。” 星夜渐深时,他忽然指向远处的海鲜大排档:“那是老李的摊子,他做的烤鱿鱼,用的是刚上岸的鱿鱼,刷上秘制酱料,香得能吸引半条街的人。”
登上渔船,老王带我走进船舱,里面的渔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海图。“这海图是我父亲传下来的,” 他指着海图上的标记,“你看这红点,是以前的捕鱼点,现在好多都成了禁渔区,只能看不能去了。” 船舱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铁盒,里面装着老王的捕鱼日记:“这是我每天记的,今天捕了多少鱼,海水温度多少,记了三十年,以后留给儿子看。”
深夜的风渐渐轻柔,老王带我走到码头的观景台,这里能看见整个渔人码头的夜景,岸边的灯火倒映在水里,像撒了层碎金。“这码头以前是个小渔港,” 他指着远处的高楼,“你看那片楼,以前全是平房,渔民住的都是小木屋,现在成了高档小区,变化真大。” 观景台旁的长椅上,几对情侣正依偎着看夜景,轻声说着话,偶尔能听见远处渔船的马达声,像一首低沉的船歌。
星光洒满海面时,老王给我看他收集的渔人码头老照片:“这是 1990 年的渔人码头,那时的渔船比现在多,岸边全是卖海鲜的小贩,晚上没有路灯,只能靠渔船的灯照明。” 他递来一串刚烤好的鱿鱼:“这是老李刚给我的,还热乎着,尝尝,是大连的味道。” 鱿鱼的鲜香在舌尖散开,混着海风的咸味,漫过鼻尖。我咬着鱿鱼,忽然懂了渔人码头的美 —— 不是 “网红打卡地” 的虚名,是船歌的暖、海鲜的鲜、老王的念,是大连把最鲜活的市井烟火,藏在了星夜的码头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