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受乐活青浦,分享青浦之“声”。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调频106.7兆赫青浦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欢迎收听《乐活青浦》节目。我是本期节目主持人傅丽丹。眼下,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青浦火热举行,世界各地的宾朋汇聚于此,无数志愿者用热情与专业为这场盛会保驾护航。为传递志愿精神、展现台胞与青浦的深厚联结,我们推出本期《乐活青浦》之“先进人物”特别节目,本期我们对话由青浦区委社会工作部推荐的第八届进博会台胞志愿者代表——黄怡菁。
嘉宾简介:黄怡菁,在青浦生活二十余年的台胞,从职场人到全职妈妈,再到进博会、余德耀美术馆志愿者。她连续三年投身进博会志愿服务,今年又如约站上第八届进博会的服务岗位,用暖心服务助力中外参观者,以实际行动架起两岸交流桥梁,在奉献中找到个人价值与青浦的归属感,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真实写照。
![]()
主持人:黄老师您好,首先特别感谢您在进博会繁忙的服务间隙,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节目,先跟我们的听众朋友打个招呼吧。
黄怡菁: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青浦区台胞志愿者黄怡菁,很高兴来《乐活青浦》与大家分享我的志愿故事。
主持人:作为一名台胞,连续三年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最初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报名加入进博会志愿者行列的呢?
黄怡菁:其实最开始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的想法在驱动我。2019年我从职场回到家庭当全职妈妈,日子平淡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注册成了志愿者。青浦徐泾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总想着要为这片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地干点实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后来听说“家门口的盛会”进博会招募志愿者,我立刻就报了名——进博会是面向世界的平台,能在这上面帮到别人,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机会,也想借这个机会更贴近青浦。如今能连续三年参与,连续三年亲身见证这场全球盛会的热闹与精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主持人:第一次站在进博会核心区时,您心里是什么感受?有没有哪次服务经历,让您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黄怡菁:第一次服务时,心里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能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紧张的是担心自己服务不够周到。不过后来参加了系统的上岗前培训,伙伴们也很热心地指导我,慢慢就从容淡定地完成了首次志愿服务。
到了去年第二次参与进博志愿服务,就显得格外得心应手了。印象最深的是,帮一位外国朋友找公交车站。当时我同样是在核心区点位服务,在服务期间遇到一位中文不太好的外国朋友,他当时在找公交站,我看他站在点位上很迷茫,我用英文问清楚他的需求后,详细跟他说路线、指方向,当他最终理解并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时,我一下子就被触动了。原来我一个小小的举动,能帮别人解决大麻烦,那种“被需要、被认同”的感觉,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也让我真正觉得自己的志愿行动有了意义。今年在诸光路徐民东路西面北侧的点位服务,看着往来参观者满怀期待的样子,更让我觉得这份坚守特别值得。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您的志愿服务不只是进博会,还延伸到了余德耀美术馆。这两个场景的服务有差异,您却都坚持了下来,从中收获到的共通的快乐是什么?
黄怡菁:确实,进博会面对的是匆忙的参观者,多是指引路线、解答疑问;美术馆面对的是看展观众,更多是介绍展品背景、维持参观秩序,场景很不一样,但“我志愿,我快乐”的感受是相通的,这也是微笑四叶草志愿者团队的口号,我在两个服务场景中都深刻体会到了。
最共通的快乐,是“充实感”和“归属感”。不管在哪个场景,帮到别人后,心里都会特别踏实;而且还能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做事、互相配合,“一群人、一股劲、一起干”的氛围特别好,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感动,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青浦,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之前和志愿者伙伴们约定“进博会,明年见”,如今第八届进博会正在火热进行,我们的约定已然兑现,我也正在现场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次指引、每一次解答。
主持人:您在青浦生活了二十多年,还把这里称作“第二故乡”。作为台胞,这份“故乡情”对您的志愿服务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吗?您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两岸交流的“桥梁”角色?
黄怡菁:对我来说,这份“故乡情”让我的志愿服务多了一份“责任感”,尤其是今年在第八届进博会服务,这种感觉更强烈。青浦不是我偶然停留的地方,而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有感情的“家”,投身志愿服务,更像是在“为自己的家做事”——希望这个家能更好,也希望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全职妈妈的世界很小,但志愿者的舞台很大。是进博会让我从家庭的“小家”走进了社会的“大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被需要、被接纳的归属感,同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这是这段经历赋予我最珍贵的礼物。
做志愿者很光荣,做志愿者也很快乐,现在看着第八届进博会顺利举办,青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世界,我更要在台胞群体中做好宣传,分享自己的志愿经历,鼓励更多人通过做志愿者,亲身感受、亲身经历青浦人民的友好、青浦发展的巨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架好两岸人民之间的桥梁。
主持人:今年是您第三次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和前两次相比,您觉得自己有哪些成长?目前在现场服务,状态怎么样,有没有新的感悟?
黄怡菁:前两次服务就像“打怪升级”一样。第一次是“新手期”,紧张又生疏,靠培训和伙伴帮忙才能完成任务;第二次就成了“熟练工”,面对问题能更从容,还能主动帮新伙伴适应。现在第三次参与,而且正亲身经历着第八届进博会的热闹景象,心态更平和也更有底气了,不仅想做好指引、解答这些基础服务,还希望能多观察、多倾听,给参观者更贴心的帮助。
目前在现场,每天服务都很充实,经常能遇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参观者,虽然有时候会遇到突发情况,但和伙伴们一起配合着解决,特别有成就感。我们的每一次耐心指引、每一次细致解答,都能帮他们更好地前往场馆、感受进博会的便捷与温暖。这种实时的互动和反馈,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双向的温暖传递。看着进博会场馆里人来人往,大家带着期待而来、带着收获而去,就觉得所有的忙碌都值得。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志愿服务是“付出”,但从您的故事里,能感受到“收获”的更多。您觉得志愿服务给您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黄怡菁:最珍贵的是“归属感”和“个人价值”。以前当全职妈妈时,生活重心都在家庭,偶尔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但做了志愿者后,我发现自己能帮到别人,能为社会做贡献——这种“被需要、被接纳”的感觉,让我找到了家庭之外的个人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服务,我和青浦的联系更紧了。以前只是“住在青浦”,现在是“融入青浦”,看着自己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好,进博会越办越好,接待着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客人,会真心觉得骄傲。就像“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以前只是知道,现在通过一次次志愿服务,尤其是在当下这场盛会中的坚守,真正懂了——这里让我安心,让我有归属感,就是我的故乡。
主持人:最后,对于那些也想参与志愿服务,却又有点犹豫的人,作为一名资深志愿服务者,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黄怡菁:如果有犹豫,不妨“先迈出一小步”。就像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服务时也紧张,但真正投入后会发现,志愿服务没有想象中难——不用一开始就想做多大的事,哪怕只是一次简单的指引、一次小小的帮助,都能感受到志愿的意义。我刚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这么久,还能继续在第八届进博会的现场,为这场全球盛会添一份力,但做着做着就发现,付出的同时,收获的快乐和成长更多。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有很多伙伴会一起同行,而且你帮到的人,也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这种“双向的美好”特别珍贵。现在进博会正在火热进行中,现场有无数志愿者和我一样在坚守,这份并肩作战的温暖特别动人。所以别害怕,大胆去试,说不定你会像我一样,在志愿服务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心安的地方。
主持人:从黄老师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的温暖,也看到了台胞与青浦的深厚联结。二十多年的生活,三次进博会的坚守,她用行动证明,“故乡”不只是出生地,更是用真心付出、用情感联结的地方。感谢黄老师在繁忙的服务间隙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您在接下来的进博会志愿服务中一切顺利,继续传递温暖与力量。
黄怡菁: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听众朋友。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一起为青浦、为进博会添一份力。
主持人:感受乐活青浦,分享青浦之“声”。黄怡菁的志愿故事,让我们明白“微光汇聚成星河”,每一份小小的付出,都能点亮温暖。从连续三年坚守进博会,到用暖心服务传递两岸温情,她更让我们懂得,“故乡”是用热爱扎根的土地,“家国”是用行动守护的信仰。这份对祖国的深情,也在她的家庭中代代传递。此刻,第八届进博会的精彩仍在继续,让我们向所有像黄怡菁一样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的志愿者致敬,也期待这场盛会绽放更多精彩。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同聆听由黄老师女儿萧星红原创作词并演唱、爱人萧运升原创指导的红色爱国歌曲《五星长红》。在歌声里,我们能听见宝岛儿女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感受“祖国不容侵染,骨肉不可分离”的坚定信念,让这份赤子之心,温暖每一个热爱家国的人。
![]()
记者:傅丽丹(首席)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胡军军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