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生产关系对经济的掣肘已经非常明显了,有些改革已经在进行,比如说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改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国有资产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在这几年大幅提高,这是要建立更好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稳定经济,防止宏观经济大起大落的定海神针。
但是,针对失业率问题的改革却迟迟无法展开,人社部在9月26号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就业问题说了五点:
第 一,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第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
第三,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
第四,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匹配效率
第五,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厚植了创新创业潜力
这五点看下来,意思是说我们要在现有的条条框框下进行小修小补,并没有打破框架束缚的意思,这明显是不符合中国现在生产力发展速度的。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背景:这十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具体表现就是人均工业增加值的暴涨,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只有31.12万亿,2024年是40.54万亿,仅仅四年时间就增长了30.3%,但是同一时期工业就业人口还下降了1.24%。
![]()
也就是说我们这四年人均工业增值以平均每年8%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工业是如此,农业,服务业都是如此。在如此恐怖的增长速度冲击之下,想要用传统小修小补的方式增加就业,太难了。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身体长得太快了,之前的裤子已经明显不合身了,穿在身上,不管怎么扯,都遮不住肉,往下扯要露出屁股,往上扯要露出小腿。
所以说生产时间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落后的生产时间制度已经开始制约生产力发展了,我们一直说要刺激内需,可是严峻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了生产力发展最大的障碍。
一旦生产时间得到改变,我们就会看到内需市场突然爆发出蓬勃生机,中国的社会零售消费会猛增,大幅度甩开美国市场。现在特朗普搞关税政策的最大底气就是美国庞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市场的增量大幅超过美国,那特朗普的关税战就不攻自破,他的任何花招都变得毫无根据。
有人担心,如果工作时间减少了,收入会不会减少。
其实不会减少,或者说短时间可能会减少,但是时间拉长到几年,反而会增加,这个道理很简单:当失业率降低之后,社会财富的总量会增加。
打个比方,80个人就业,20人失业,社会总消费是80,每个就业人口拿到1的收入。
4天工作制以后,100人就业,0个失业,社会总消费也会增长到100,每个就业人口拿到的收入还是1。
也就是说失业率降低以后,会促使社会财富增加,原本就业的人员不会因为工作时间的减少而降低收入。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古代农耕时代,讲求不违农时,时间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让劳动时间和全社会总收益的关系在弱化。
贫富分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当个体劳动时间减少,失业率降低之后,更多的人会享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好处,经济会更加活跃,总收入其实是更高的。
最近一些大学教授和有社会号召力的人也在呼吁减少劳动时间,还有浙江的学校开始实行春假和秋假制度,绵阳鼓励4天半工作制,这些措施还没有立法,但是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始尝试减少工作时间,说明这是大势所趋。
这几年传统消费非常疲软,2024年的白酒销量相当于2018年的一半,旅游人数,电影,餐饮人数都在下滑,但是因为价格在走高,所以整体数据还没有那么难看,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前段时间西贝28块一个的馒头,以及60块一张的电影票。
价格上涨是有幅度的,超过了幅度就会被反噬,所以解决传统消费低迷的最好办法就是要降低失业率,只要失业率降低,生育率就会起来,房地产消费就会反弹,各种服务业消费都会火爆。
消费不能靠刺激,如果消费需要刺激,那就永远无法起来,所以我其实对这两年的消费补贴政策有些意见,因为这是治标不治本。
一定要在源头上解决消费低迷的问题,这个源头就是生产制度,在这个问题没有改革之前,白酒,餐饮,食品等传统行业都不太具有好的投资机会,一旦问题解决,白酒的冬天才算过去。
结束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由荆棘阿甘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