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星巴克就是“高高在上”惯了。
现在被卷价格的9.9元咖啡打垮,失去市场是意料之中。
但其实看星巴克的最新决策就会发现,他们的目标其实更加长远……
![]()
本土化借力而非 “甩卖止损”
2025 年 11 月 4 日清晨,星巴克中国的官宣让整个咖啡圈炸了锅。
这家手握 8011 家门店的,以 40 亿美元作价出让 60% 控股权给博裕投资,保留 40% 股权及品牌授权权益。
![]()
曾经靠 “第三空间” 称霸的 ,如今选择让本土资本主导业务。
很多人说,星巴克是被9.9元咖啡打垮了。
但其实这笔交易初看像战略调整,核心实则是为了深化中国市场本土化。
![]()
星巴克官方披露交易总估值 130 亿美元,40 亿美元是 60% 控股权的转让对价。
剩余股权价值与未来品牌授权收益均计入整体估值,并非 “靠未来增值凑数”。
据报道,博裕资本以 24 亿美元现金完成支付,2025 年星巴克交易市销率高于瑞幸称 “甩卖” 并不客观。
但数据确实暴露了经营压力。
![]()
2025 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同店交易量增长 9%,客单价却下降 7%,反映出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优惠、减少非必要支出。
但如今星巴克全球总部的战略重心,更偏向 “协同” 而非 “放弃”。
CEO 倪睿安推动的 “回到星巴克” 计划中,中国市场仍是全球三大核心增长区之一。
![]()
出售控股权是为了借助博裕在本土供应链、下沉市场的资源,计划未来 3 年新增 5000 家门店,而非 “甩包袱”。
毕竟保留 40% 股权,意味着仍深度绑定中国市场收益。
但不得不说,星巴克的压力,确实来自本土品牌的价格与效率冲击。
![]()
本土品牌的竞争挤压而非 “降维打击”
瑞幸 “9.9 元优惠券常态化” 覆盖超 60% 门店。
库迪通过 “便利店柜台” 模式降低成本,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以 8-12 元价格带深耕下沉市场。
2025 年数据显示,10-18 元价格带咖啡占市场份额 52%,4.5-8.8 元入门款增速 48%,星巴克 25-35 元的主力价格带受众确实被分流。
本土品牌的优势不止在价格,更在本土化响应速度。
![]()
瑞幸 2025 年推出 68 款新品,其中茅台拿铁单周销量破 300 万杯。
星巴克虽全年推出 32 款新品,但审批流程需 45 天,部分联名款因 “水土不服” 销量不及预期。
供应链效率上,瑞幸依托云南咖啡豆基地,成本占比 28%,华东地区配送时效 18 小时。
星巴克进口生豆占比 60%,成本占比 32%,配送时效 24 小时,差距看似不大,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敌。
![]()
门店数量上,瑞幸 2025 年门店突破 2.4 万家,库迪 1.2 万家,确实远超星巴克。
但星巴克门店单店营收仍为瑞幸的 1.8 倍,品牌溢价尚未完全消失。
再加上消费者偏好虽然有变化,但未到 “全面变心”,我想这也是星巴克并未完全放弃的原因。
据调研,18-35 岁人群中,星巴克首选率从 2020 年的 58% 降至 2025 年的 39%,虽有下滑,但仍高于瑞幸的 31%。
![]()
更多消费者呈现 “场景化选择”,商务洽谈选星巴克,日常通勤选瑞幸、幸运咖,并非 “彻底抛弃”。
虽然曾经 “带电脑办公” 的场景仍存在,只是不再是唯一选择,
说白了,就是情怀在实用需求面前逐渐弱化。
其实星巴克的核心问题,是在 “高端” 与 “大众” 之间的定位摇摆。
![]()
定位模糊与数字化滞后拖慢脚步
“第三空间” 定位让大店装修成本高(单店装修约 150 万元),租金比瑞幸快取店高 2-3 倍。
2024 年试水的 50 平 “快取店”,因品牌调性与门店规模不匹配,消费者接受度仅 42%。
高端线 “臻选” 门店共 120 家,贡献营收占比不足 5%,难以支撑高端形象。
主品牌又因频繁促销,逐渐失去 “轻奢” 标签,陷入 “高不成低不就” 的困境。
而且,星巴克数字化能力确实落后于本土竞品。
![]()
星巴克软件月活用户约 800 万,是瑞幸(1300 万)的 61.5%。
小程序点单渗透率 38%,“沿街取” 服务使用率 6%。
2025 年推出的 “会员私域运营”,虽然短期内也实现了 15% 的复购提升,只是起步较晚,难以快速缩小差距。
![]()
而星巴克员工培训周期 21 天,比瑞幸长 7 天,标准化程度仍较高,服务质量不至于“参差不齐”。
如今星巴克要面对的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当初下沉市场布局滞后,错失了增长机遇。
因为定位比较高端,星巴克在三线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仅 12%。
反观比较“平民”的瑞幸、幸运咖,早就通过 “商圈 + 社区 + 校园” 多场景布局,下沉市场门店占比分别达 45%、68%。
![]()
当一线城市咖啡渗透率达 5.2 家 / 万人,增长见顶时,星巴克未能及时抓住下沉市场消费升级机遇。
导致整体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32% 降至 2025 年的 14%,被本土品牌快速追赶。
所以说,星巴克走到如今境地是必然的,但并不是不可挽回的。
![]()
相信下一步他们会抓紧迎合市场进行转型,把剩下的中国市场利用到极致。
怪不得最近经常能刷到星巴克的活动“大甩卖”。
把一个高端咖啡品牌逼到这份上,足以见得今年大环境如何了。
![]()
结语
40 亿美元的控股权交易,是星巴克的本土化战略调整,而非 “无奈止损”。
9.9 元咖啡是竞争压力的体现,但真正制约它的是自身定位模糊与数字化滞后。
这位 “老大哥” 能否借本土资本之力翻身,需要的是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这一点仍需时间检验。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能花更少的钱享受到高端的星巴克,也算是“时代红利”了。
各位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