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完“提交了2000份稀土申请,刚通过一半”,欧洲下一秒顿时天亮了。当地时间11月5日,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乔维奇透露,欧盟已建立一条与中方沟通的“特殊渠道”,以确保稀土的供应。稀土对欧洲很关键。
什么特殊通道?他没有说,只表示,为了购买稀土,多次同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磋商,中方缩紧稀土出口,给欧盟的生产制造带去的影响非常负面。
从马罗斯·塞夫乔维奇的说法推测,这个所谓“特殊渠道”不是秘密运输线,也不是政治特供,而是一个外交与商务协调机制。即欧盟委员会与中国商务部之间建立常态化沟通窗口,确保稀土出口审批、海关流程、企业配额不被误伤。这和早年中欧建立的“能源对话机制”类似。
![]()
此外,欧盟可能会向中方列出关键企业,如西门子、巴斯夫、宁德时代欧洲厂合作方等,通过这个通道优先保障供应。也可能涉及部分商业层面的“长期采购合同”,比如通过德国、法国企业直接和中国矿企签署中长期协议,这种合同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协调支持。
总之,马罗斯·塞夫乔维奇口中说的“特殊通道”大概是政治信号强于实质操作。
欧洲确实焦虑,过去几年虽然一直在搞“供应链去风险”,但到现在自己的矿还没开,挪威、瑞典的稀土矿项目都在环评和资金阶段。替代供应如澳大利亚、美国的产能颇为有限。所以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特别是镝、铽、钕等关键磁材元素,欧洲的新能源、风电、电动车产业立刻吃紧。这时候他们急于建立“特殊通道”就很合理。
![]()
在我看来欧洲的被动完全是自找的,最近德国放弃核电这件事,跟稀土这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日前,德国炸掉冷却塔,宣布彻底放弃核电,转用风电。可是他们却忘了,德国虽然沿北海、波罗的海一带有一定风电资源,但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海洋性到温带大陆性过渡气候,冬季常常风力不足、云量大、日照短,风光发电在关键时段“不顶用”。
所以现在的局面非常尴尬,当风弱光低时,德国要从法国、捷克、波兰等国购电,而法国恰恰是靠核电撑起电网的欧洲“电力出口国”。换句话说,德国“弃核转绿”,最后靠法国核电“续命”。
政治上,德国政府当然不会承认“被卡脖子”,他们会说是“欧洲能源互联、市场优化”;但实质上,德国电力价格高、工业负担重、能源独立性下降,已经成了欧盟内部最尖锐的政策反讽之一。
![]()
回看稀土。欧洲并不是不知道稀土的重要性,而是不愿意自己去承担那份“脏活”。稀土的开采和冶炼过程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液和放射性残渣,对环境要求极高。欧盟的环保标准世界最严,几乎不可能让这样的项目顺利落地。于是他们宁可让这些环节留在别的国家,自己再花高价去买“干净的原料”。听起来很文明,实际上就是把污染和风险“外包”了。
稀土这事儿,本质上就是“自己不种粮,还嫌别人卖的贵”。你不想碰泥,就别怪别人握着水龙头。这不是阴谋,也不是被算计,而是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理想主义本身并不可笑,可怕的是当理想变成一种政治表演,而不再是经济规划。当欧洲再谈“自主”,也许首先要学会承认:真正的独立,不是拒绝风险,而是有承担风险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