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特朗普的“龙兴之地”纽约,迎来了一位34岁的“赤色分子”市长。
为了阻止他,特朗普不惜“背刺”自家候选人,支持政敌科莫,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位让特朗普如此失态的年轻人究竟是谁?他拿下了纽约,是否就拿下了美国的未来?
![]()
编辑:晚风
特朗普上演“背刺”大戏,纽约却给了他一记响亮耳光
特朗普的好戏,是从一场精心策划却演砸了的“宫斗剧”开始的。
他深知在民主党大本营纽约,共和党候选人毫无胜算,这让他非常焦虑。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公开呼吁共和党选民“弃保”,把票集中投给科莫。
这就好比为了救自家院子,不惜引狼入室,逻辑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
他将这场选举,定义为“糟糕的深蓝驴党”和“可怖的赤色分子”之间的对决。
结果呢?超过200万纽约市民,用创纪录的投票率,给了他一记清脆的耳光。
他不仅没能“拯救”纽约,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介入,激化了对立情绪。
最终,反倒把更多中间选民,推向了马姆达尼的怀抱。
![]()
选举结果出炉那一刻,特朗普只在他自创的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AND SO IT BEGINS!”(好戏开场了!),听起来反倒更像是一句“破防”后的叹息。
几天后,在迈阿密的商业论坛上,他的愤怒终于找到了出口,对着台下的人发出了“灵魂警告”。
![]()
“现在,民主党已经极端到了这个地步,很快,迈阿密就会成为那些‘逃离纽约市共产主义’难民的避难所。”
这番话,配上他标志性的夸张表情,迅速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但说到底,这更像是一个无能的医生,把自己治不好的病,怪罪到了天气头上。
![]()
TikTok市长靠“菜篮子”赢得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马姆达尼究竟是谁?
他今年34岁,乌干达裔、穆斯林,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还是个90后网红。
用美国媒体的话说,他一个人就“叠满了身份政治的Buff”,简直是天生的“反精英叙事”剧本主角。
但在特朗普的逻辑里,马姆达尼的每一条政策,都像是在把纽约“变成另一个中国”。
![]()
冻结房租、免费公交、全民托育,甚至还要设立“国营商店”,也就是市营杂货店。
这在美国右翼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妥妥的“共产主义”招牌。
可特朗普似乎忘了,或者说他不愿意承认,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政策,恰恰是纽约残酷现实催生的产物。
马姆达尼的核心政治理念,其实就一句话:“普通人有资格在纽约体面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成本挤走。”
![]()
他的口号——“让富人交税,给穷人免租”,比任何宏大的国家叙事都更能打动人心。
毕竟,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菜篮子、钱袋子和安全感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儿。
对于那些在曼哈顿卖热狗,当咖啡馆服务生,扫大街的人来说,他们真的有钱住在曼哈顿吗?
他们可能住在布鲁克林,住在皇后区,甚至住在新泽西,每天通勤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免费公交对于这些人而言,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
![]()
更重要的是,他的竞选方式彻底跳出了传统套路,把战场从电视台搬到了手机屏幕上。
他没靠大金主砸钱,全靠小额捐款撑着,团队在TikTok和Instagram上动员年轻人。
他们组织了十万多志愿者扫街,挨家挨户敲门拉票,这种玩法,把特朗普那种依赖传统政治机器的路子,比得像个上个世纪的产物。
这就是新政治范式的崛起,一种连民主党建制派都感到陌生和恐惧的力量!
![]()
两种“美国故事”的内核对决
说到底,特朗普的恐惧,不仅是一场家门口的惨败,更是对他所代表的“美国故事”的根本性否定。
在特朗普的政治叙事中,“让美国再次伟大”,指向的是里根时代,一个怀旧的、白人中产阶级主导社会的时代。
但是马姆达尼截然相反,特朗普追忆往昔,马姆达尼面向未来,他代表的是“由美国少数族裔边缘群体缔造的新美国”。
![]()
无论美国变成什么样子,“马姆达尼的美国”,绝对是特朗普最不希望看到的那一种。
这两种美国故事的对决,体现在政策路径上,就是完全相悖的。
特朗普主张减税,减少公共开支,弱化社会福利,亲近资本大鳄,这是他的“大而美法案”核心。
马姆达尼则主张富人和资本多缴税,公共福利扩张,城市为弱势群体兜底。
![]()
可以说,特朗普主张什么,马姆达尼就反对什么,如果马姆达尼真的成功,纽约就会成为蓝州城市的样板。
进而削弱共和党在经济叙事上的优势,这是特朗普最害怕看到的。
对决还体现在权力结构上,马姆达尼敢于挑战白宫的权威,尤其是敢于挑战特朗普的权威。
他当选后特朗普公开点名攻击他,还威胁要削减联邦对纽约的拨款,马姆达尼则公开回击“总统的言论不是法律”。
![]()
特朗普是不希望在美国出现一个,比他还出风头的敌人,这显然不利于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
这场纽约市长选举,就是美国政治的“分水岭”,是2026年中期选举的“预演”。
它揭示了民主党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预示着美国社会极左和极右两大阵营的对立将愈发尖锐。
马姆达尼的崛起,就像是民主党版的“茶党运动”,一股脱缰的、反建制的力量正在从内部撕裂旧有的政治版图。
![]()
纽约试验开启美国新篇章
马姆达尼赢了选举,但真正的硬仗才刚开始,他那些政策听着解气,落地难度却不是一般大。
纽约财政早有赤字,免费公交、公有超市都要真金白银投入,钱从哪儿来?
想给富人加税,人家说不定直接把公司搬去别的州,到时候税基更薄。
历史上纽约就吃过过度福利的亏,上世纪七十年代差点破产,这个教训不能不吸取。
![]()
更复杂的是,纽约的国际地位让他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纽约那可真是个“巨无霸”,纽约大都会区的GDP差不多有2.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就像给纽约市长插上了一双能在全球舞台上翱翔的翅膀,市长自然得想办法维护纽约在全球的利益。
![]()
而且,美国现在的趋势是,好多地方都开始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加州在墨西哥设贸易办事处,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它还坚持自己的环保目标。
这种“次国家外交”越来越火,城市和州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马姆达尼作为纽约市长,想不参与都难。
他大概率会继续和全球城市合作,比如加入“碳中和城市联盟”,围绕民生议题建立城市主导联盟。
![]()
但他之前批评过纽约警察局,这可能会影响纽约和其他国家警方的合作,削减一些国际部门的合作协议。
这就有点两难了,既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又得考虑实际的合作效果,还有他的个人背景,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国际上的争议。
他出生于乌干达,有印度血统,在印度因为批评莫迪政府遭遇到了争议,虽然他竞选时强调“扎根本地”,但海外的关注度随着他的当选不断攀升。
![]()
纽约的选民结构复杂,有不同族裔、不同背景的人,他的外交表态得平衡好各方利益,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他面临的,是地方官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一种普遍困境,如何在地方利益和联邦政策之间找到平衡点。
不管怎么说,马姆达尼的执政之旅已经开始了,他能不能在民生和外交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结语
纽约的变天,不只是一场选举的胜负,更是美国社会失能后,两种救国方案的激烈碰撞。
无论成败,这场地方实验都已开启一个新时代,自下而上的变革将重塑美国政治版图。
当旧故事讲不下去时,新故事就会登场,你认为,马姆达尼的故事能讲多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