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大热天的拉萨,养殖基地里有一个身影正在忙前忙后,她手指灵活地调试着孵化器的温度,隔一会儿就弯下腰,收集那些刚新鲜产下的种蛋。
看着保温箱里毛茸茸、叽叽喳喳的雏鸡,冯静心里高兴的开出花来,因为她心里清楚,这抹“高原白”有多来之不易。
![]()
它是6代科研人接力62年,在缺氧的高原上硬生生“孵”出来的高产鸡种,给西藏农牧民带来了实打实的“金蛋蛋”。
1958年的时候,西藏本土的藏鸡虽然适应高原环境,但有个大缺点:生长慢,产蛋还少,一年下不到一百枚蛋,根本满足不了当地农牧民的需求。
![]()
那会儿就想解决这问题,西藏头一遭从外地引进了“白来航鸡”这种高产蛋鸡,本来指望它能在高原好好扎根、站稳脚。
谁也没料到,西藏又冷又缺氧的,白来航鸡根本扛不住,倒是下蛋,可根本孵不出小鸡,这难题让当时搞研究的人愁坏了。
![]()
直到两年后,科研团队想了个招:用本地藏鸡当妈妈,白来航鸡当爸爸,搞起了二系杂交育种。
藏鸡耐高寒、抗逆性强,白来航鸡产蛋多,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培育出适合高原的新品种。
![]()
经过4年的摸索,那些全身羽毛纯白的杂交后代稳定了下来,它们被命名为“拉萨白鸡”,西藏终于有了自己培育的蛋鸡品种雏形。
之后,科研人员又接着干了4年,经过3个世代的系统选育,这个新品种的各项本事都涨了不少。
它们的长相越来越整齐,下蛋量、孵蛋率这些关键指标也稳了,完全达到了品种群的标准。
![]()
«——【·雪域白鸡·】——»
时间一晃到了2020年9月,原来的“拉萨白鸡”成功通过了国家层面的审定,之后直接改名叫“雪域白鸡”,这下彻底成了有名有份的国家级畜禽新品种。
从引进品种到自主培育成功,这一路走了62年,整整6代科研人接力,而冯静就是这接力队伍里的一员,她的科研之路,充满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
![]()
她笑着跟人聊起,团队里不少人最初的研究方向根本和家禽不搭边,就拿她自己来说,以前正经研究的是家畜,天天打交道的都是些牛啊羊的。
牛羊的生殖周期按月份算,而鸡的孵化按天算,节奏快了很多,后来她转到鸡的育种,光适应差异就花了不少功夫。
![]()
更麻烦的是,高原缺氧环境下,鸡的饲料配比、光照时长这些最基础的饲养参数,都得重新试验、校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照搬。
那阵子,实验室跟办公室的灯常常一整晚都亮堂堂的,对这群搞研究的人来说,这场景闭着眼都能想出来,太熟悉了。
![]()
2022年,她牵头攻关藏鸡培育及高效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的课题时,正好怀着身孕。
别的准妈妈孕期都在家舒舒服服歇着养身体,她倒好,挺着圆滚滚的孕肚,在鸡舍里来回转悠忙活,又操心鸡群,又管着设备。
![]()
刚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她居然就躺在病床上处理起工作了,医生来查房瞧见这场景,都跟她开玩笑说她这哪是来生孩子的,分明是来病房办公的。
这份咬着牙的坚守终于换来了好结果,当“雪域白鸡”通过审定的消息一传到冯静耳朵里,她再也忍不住了,当场就嚎啕大哭起来。
![]()
最让她打心底里自豪的是,如今这雪域白鸡是真争气,一年下来能稳稳下180到207枚蛋,比起以前的本地藏鸡,产蛋量直接翻了两倍还多。
更厉害的是,以前高原种蛋的孵化率也就三分之一,现在直接冲到八成以上,这可是真真切切帮农牧民多赚了不少钱!
![]()
为了让这个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人,团队一直忙着示范推广,到现在,雪域白鸡已经推广到西藏七市的38个县。
说了这么多,大伙儿肯定好奇:雪域白鸡到底长啥样,有啥不同,好不好养?
![]()
«——【·咋养·】——»
其实雪域白鸡是一种蛋肉兼用型的鸡种,全身羽毛雪白雪白的,体型小巧紧凑,看着很精神。
公鸡的鸡冠是红色直立的单冠,母鸡的鸡冠要么直立要么倒向一边,耳叶是白色的,嘴巴、皮肤和脚都是淡黄色,辨识度很高。
![]()
它最厉害的就是适应能力,在海拔2800-4200米的高原上也能活得好好的,抗逆性强,还耐粗放管理,成熟得早,还不抱窝,特别受农牧民喜欢。
成年后,公鸡体重能到三斤多,母鸡也有两斤半到三斤,下的蛋重46-52克,而且它还保留了藏鸡的优良肉质,不管是吃肉还是吃蛋都合适。
![]()
在西藏养鸡,一般采用半舍饲、林下放养或者规模化全舍饲笼养。
半舍饲就是建鸡舍和运动场,鸡舍要坐北朝南、建在地势高的地方,防雨遮阳还保暖,里面搭上架或者网床,运动场用铁丝网围起来,铺点沙子就行。
![]()
林下放养就是把鸡放到果园或树林里,让它们自由觅食,规模化养殖就是全舍饲笼养,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
饲养管理方面,不同阶段有不同讲究,比如育雏期是最关键的,这时候雏鸡又怕冷、消化又弱、还容易生病。
![]()
这时的鸡舍温度就要精心调控,每天的温度都要调,还要慢慢脱温让它适应自然环境。
到了育成期,现在的养殖目标是让鸡体格健壮,别性早熟。
换饲料也得花1周时间慢慢过渡,别让鸡肠胃不适,饲料可以用青稞、玉米、小麦这些本地容易获取的原料。
![]()
还要限制喂食,每天大概76克饲料,体重超标的话就再少点,避免鸡太肥影响产蛋。
同时要定期给鸡称重,把长得太肥、太瘦或者有残疾的鸡淘汰掉,这样能减少饲养成本。
21周龄后,鸡就进入产蛋期了,这时候要保证营养,尤其是钙和磷,才能让鸡多下蛋、下好蛋。
![]()
开产前要做好免疫接种和驱虫,产蛋期间每3-4周还要驱虫一次,预防疫病。
听起来这雪域白鸡还挺娇贵,养殖流程非常繁琐,但是它却让西藏农牧民告别了“蛋少价高”的日子,还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
62年的时间里,6代科研人在缺氧的高原上,从零开始摸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培育出了雪域白鸡这个“金蛋鸡”。
这背后,是科研人“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也是一代代人对高原农牧业发展的执着。
如今,这抹“高原白”还在继续发光发热,为西藏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
中国网《雪域白鸡鸣高原:6代科研人用62年孵化出了“金蛋蛋”》2025-05-25
央视网《[西藏新闻联播]“雪域白鸡”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实现藏鸡育种重大突破》2020-12-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