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冬,我拖着几乎散架的行李箱,在采尔马特火车站前那片被新雪覆盖得如同奶油蛋糕的广场上,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无车”的重量。空气冷冽得像刀子,马特洪峰在远处沉默地俯视着一切,而我,正和我的行李陷入一场无声的拉锯战。小镇规定,所有外来车辆必须停在山下的 Täsch,行李则由专门的电动小车或人力搬运工接驳。这听起来很环保,很童话,对吧?可当我的滑雪板、雪靴、外加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背包,在零下十度里等待那辆据说“马上就来”的电动小车时,童话的滤镜开始结冰了。
![]()
说真的,采尔马特的无车政策,像一面被精心擦拭过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最迷人的矛盾之一:对“纯净”的极致追求,如何悄然演变成一种昂贵的特权?我偏爱它带来的宁静——没有引擎的轰鸣,只有雪橇犬偶尔的吠叫和雪板划过新雪的“沙沙”声,这简直是都市人的听觉救赎。但另一方面看,这种宁静的代价,却像雪崩一样,沉重地压在了不同人的肩上。
我曾尝试过最“经济”的方式:自己拖着行李从 Täsch 火车站步行上山。那段路大概七公里,在夏季或许算一次惬意的徒步,但在冬季,它变成了一场与体力、意志和冻僵手指的搏斗。我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同样选择步行,他喘着粗气,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歇,行李轮子在雪地里艰难地转动。那一刻,我不禁怀疑:我们歌颂的“无车天堂”,是否在无形中为那些体力不支、预算有限或行动不便的人,筑起了一道冰冷的门槛?环保的初衷,是否在执行中意外地筛选了它的“受益者”?这让我想起在京都某些只允许本地车辆进入的古老街区,那份静谧背后,是游客们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出租车费或艰难寻找停车位的无奈。某种感觉上,采尔马特的无车规定,也带着类似的、令人沮丧的排他性。
![]()
最打动我的,反而是那些在规定缝隙中顽强生存的“灰色地带”。小镇上活跃着一群“行李牛仔”——他们通常是当地居民或季节工,开着不起眼的电动小货车,在火车站和各家酒店之间穿梭。他们没有官方的华丽名头,却成了许多像我一样、既不想花大价钱预订酒店专属接送、又无力自己拖着重物爬坡的游客的“救命稻草”。有一次,一个叫汉斯的大叔,用他那辆吱嘎作响的小货车,不仅帮我运了行李,还一路热情地指点哪里能看到马特洪峰的最佳日照角度。他笑着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总不能让客人的冻僵在雪地里看风景,对吧?” 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所有宏大政策之下,最鲜活的人性温度。这些非正式的运输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维持着小镇表面“纯净”规则下的实际运转,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些看似完美无瑕的环保乌托邦构想,一种略带讽刺的补充。https://www.zhihu.com/pin/1970909268589930318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09302517657633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09350219483063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09713089688288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1254680957683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0448611231576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0595235688702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1241439536068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1292354196135
https://www.zhihu.com/pin/1970913324125389549
![]()
也许,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是否禁止汽车,而在于如何让“无车”的愿景,不至于沦为一种新的、更隐蔽的阶层划分。当环保成为一种需要付费才能体验的奢侈品时,它是否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采尔马特的冬季行李运输规定,像一枚小小的棱镜,折射出的远不止是物流问题。它迫使我们思考:在追求可持续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平衡理想主义的蓝图与现实中参差的人间烟火?当“纯净”的代价是部分人的不便甚至排斥时,这份纯净,还值得我们如此骄傲地展示吗?
下一次,当你站在采尔马特那片被雪精心覆盖的广场上,呼吸着那口据说价值千金的“无车空气”时,不妨也留意一下那些在雪地里艰难拖拽行李的身影,或者那些在街角等待“行李牛仔”的游客。他们无声的存在,或许才是这个童话小镇最真实、也最值得深思的注脚。毕竟,真正的可持续,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是所有人都能触及的日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