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营销圈常见的夸大宣传、虚假测评、销量数据造假等乱象,即将面临更严格的法律监管。
![]()
据第一财经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讨论“虚假营销认定方法”,后续可能会针对汽车行业的夸大及虚假宣传进行治理。
当前认定虚假营销主要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随着新型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行业呼唤更完善的认定方法来保障相关方权益。
![]()
之前,执法部门经常遇到在面对新型营销方式时的认定空白。
目前,我国对于虚假营销的认定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三部法律。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营销方式多样化,这些法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显露出局限性,无法全面覆盖当下出现的各种新型虚假营销手段。
![]()
实际上,早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已经联合打响了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的“第一枪”。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这次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行动持续3个月,集中整治三大类乱象: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
![]()
随着新政落地,汽车企业再也不能通过夸大续航里程、操纵评测机构、捏造销量数据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
同时,严格监管之下,汽车行业竞争将回归本质,从营销战、口水战转向产品技术竞争和用户体验竞争。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加真实、透明的产品信息,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