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李妈妈又一次在凌晨两点,看到儿子房间门缝里透出的光。
那不是备考的台灯光,而是手机屏幕闪烁的、幽暗的光。
她的心,和这夜色一样沉。
这已经是儿子小杰“全职”备考研究生的第三年了。
书桌上崭新的参考书落满了灰,而他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关在房间里“学习”。
![]()
亲戚朋友问起,她只能勉强笑笑:“孩子上进,还想再考一年。”
可这“上进”的背后,是她无尽的焦虑:孩子不出门,不社交,不工作,一提就业就炸毛。
这哪里是上进?这分明是一场精心伪装的“躺平”。
如果您也正经历着类似的煎熬,请知道,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鱼和海教育,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这样的家庭。
孩子用“考研”这座象牙塔,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绝开来,而家长则在塔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聊一聊这种“假上进,真躺平”的现象,以及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智慧地引导。
一、反复考研多年,真的不是那条合适的出路了
当孩子第一次提出要考研时,我们内心是欣慰的。
这代表着孩子有追求,肯努力。
但当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过去了,考研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持久战”时,我们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条路可能已经走偏了。
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往往令人心酸。
首先,多年的失败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信号可能指向几种情况:一是孩子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与目标院校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一种“水平不足”;二是他可能“无心学习”,看似坐在书桌前,内心早已被焦虑、逃避或手机游戏占据,学习效率极低;三也是最关键的,他可能根本“不适合”所报考的专业。
很多孩子考研是随大流,或者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选择的专业自己并不热爱,甚至十分抵触。
在这种内驱力为零的状态下,备考就是痛苦,失败是必然的。
![]()
其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考研是人生唯一出路”的迷思。
我们的社会和家长,无形中构建了一条“小学-中学-名牌大学-研究生-好工作”的线性成功路径。
仿佛偏离这条轨道,人生就会失败。
这种单一的价值观,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
当他们本科毕业发现就业困难时,考研就成了这条“标准路径”上唯一可见的、合理的下一站。
他们不是在为梦想考研,而是在为“不掉队”考研。
鱼和海教育想告诉各位家长: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成功的定义有千万种,一个身心健康、自食其力、懂得生活、有责任感的孩子,远比一个手握研究生文凭却内心崩溃的“高材生”更成功。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很多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考研,他们只是想“逃避”。
逃避什么?
逃避残酷的就业竞争,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逃避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责任和不确定性。
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单纯、受保护的温室,而社会在他们看来充满了风雨。
于是,“考研”就成了一个最冠冕堂皇的借口,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温室里,继续享受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庇护,无需面对成长的阵痛。
这是一种“退行”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个体面临无法应对的焦虑时,心理水平会倒退到更早的、更幼稚的阶段。
所以,您看到的不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青年,而是一个披着“上进”外衣,内心却退缩回青少年早期甚至儿童期的“巨婴”。
![]()
二、什么是“假上进真躺平”?
“假上进,真躺平”,是我们对这类现象的一个精准概括。
“假上进” 是表演给外界看的。它体现在跟家人沟通时对未来的“宏大蓝图”,体现在朋友圈偶尔晒出的学习打卡,体现在与亲戚交谈时那句“我在准备考研”的底气。这一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堵住他人的嘴,维持一个“努力青年”的社会形象,从而获取继续“躺平”的合法性。
“真躺平” 则是关起门来的真实状态。作息颠倒、沉迷网络小说或游戏、对现实生活丧失兴趣、回避一切深入的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差、情绪不稳定。他们的内心是空虚、迷茫和充满无力感的。他们并非没有梦想,而是梦想被现实的无力感击碎,于是选择躲进了虚拟世界中。
这股“躺平”潮流,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代年轻人在面对高房价、高强度“内卷”、不确定的未来时,一种无声的、非暴力的消极抵抗。
他们用“不参与”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反抗。
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放下单纯的指责,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痛苦与呐喊。
![]()
三、感到焦虑的家长,如何智慧引导?
面对这样的孩子,责骂、说教、切断经济来源,通常只会激起更强烈的对抗,甚至导致孩子彻底封闭自己。
我们需要的是策略、是耐心、是智慧。
在鱼和海教育的线上指导体系中,我们通常会引导家长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1.建立“同理心”连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许多问题,根源在于沟通的断裂和理解的缺失。
家长首先要放下“我是为你好”的审判姿态,放下对“面子”的执着,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建立真正的连接。
放下评判,主动倾听: 当孩子表现出“躺平”或者对考研犹豫不决时,不要急于指责、抱怨或给建议。试着找一个轻松的环境,用开放的、没有预设的姿态去倾听。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最近感觉怎么样?”,或者“你对考研这件事,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然后静静地听,即使他的回答并不如您所愿,也请耐心听完。
共情而非说教: 尝试去理解孩子“躺平”背后的原因,是畏惧失败?是对未来的迷茫?还是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尝试表达您的理解,例如:“我知道,面对这么多选择,你可能感到很迷茫,也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是直接说:“你怎么能这么懒惰!”。这种共情,能极大地缓解孩子的防御心理。
聚焦“感受”而非“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并非“不想努力”,而是“不敢努力”或“不知道如何努力”。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比如他的焦虑、他的恐惧、他的沮丧。当他感到被理解和接纳时,才有可能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更深层次的帮助。
![]()
2. 重新定义“成功”,引导孩子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考研”只是人生众多选项之一,当它成为孩子逃避现实的工具时,就该被重新审视。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打破“唯学历论”的桎梏,认识到人生成功的定义是多元的。
拓展视野,接触真实社会: 鼓励孩子走出“备考”的小圈子,多去了解社会上真实存在的职业和发展机会。可以带他们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者邀请在不同领域成功的朋友与孩子交流。让他们看到,除了高学历,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可以实现价值。
发掘兴趣与天赋: 帮助孩子识别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也许他在某个冷门领域有独特的见解,也许他擅长与人沟通,也许他有艺术方面的天赋。这些都可能是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鱼和海教育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测评和深入访谈,帮助孩子发现内在的潜能。
强调“过程”与“成长”: 将关注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和“成长”。鼓励孩子去尝试,去学习,去犯错,并从中学习。即使尝试某个职业不成功,那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而不是“失败”。这种心态的转变,能极大地减轻孩子的压力。
![]()
3. 借助专业力量,建立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的“坚固后盾”
许多家长感到焦虑,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有效帮助孩子。
这时候,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是明智之举。
鱼和海教育,正是为解决这些棘手问题而生。
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
![]()
便捷高效: 线上咨询打破了地域限制,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沟通,无需舟车劳顿,大大提高了效率。
私密安全: 孩子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咨询,减少陌生感和抵触情绪,更能敞开心扉。
专业定制: 鱼和海教育拥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针对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非千篇一律的套路。
赋能家长: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治愈”孩子,更是“赋能”家长。我们通过线上指导,教会家长科学的沟通技巧、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真正的引导者。
结语
您的孩子,那个曾经眼里有光的孩子,只是暂时在成长的迷雾中迷了路。
他用“考研”筑起高墙,不是因为叛逆,而是因为恐惧和无力。
砸碎这面墙需要的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爱。
请停止对他“假上进”的指责,试着去看到他“真躺平”背后的呼救。
您不需要独自背负这份沉重,专业的指引,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前路。
鱼和海教育愿与您携手,帮助孩子勇敢地走出那座名为“考研”的孤塔,去拥抱真实而广阔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