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截至11月7日,电解液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均价已达11.98万元/吨,较9月15日的5.59万元/吨累计上涨114.31%。
在其带动下,电解液VC添加剂、产成品纷纷从底部快速反弹。
伴随该材料价格飙升,电解液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同步“起飞”:天赐材料、多氟多、华盛锂电、天际股份、海科新源等企业年内股价均实现了一倍以上的涨幅。
一场由供需逆转引发的产业链价值重估正在上演。
![]()
01
跌九成到突然翻倍,周期凭何反转?
六氟磷酸锂的价格走势,堪称近五年锂电产业链最具戏剧性的“剧本”。
2020-2022年3月,全球新能源浪潮下,需求爆发而产能滞后,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从数万元/吨一路飙升至接近60万元/吨,成为当时的“锂电硬通货”。
但好景不长,随后大量新产能集中释放,六氟磷酸锂开启长达两年多的“跌跌不休”,2024年初跌至5.4万元/吨的低点,跌幅超90%,不少高成本中小厂商被迫停产,行业迎来“洗牌期”。
![]()
直到今年下半年, 市场风向 开始 逆转 。
9月中旬起,六氟磷酸锂价格打破横盘僵
局持续上行,尤其是国庆中秋假期后,六氟磷酸锂开启“暴力拉涨”模式,10天左右急速拉升33.14%,每吨价格上涨20100元。
![]()
六氟磷酸锂价格的突然飙涨,是否意味着影响周期的供需调整已经彻底结束?
首先在供给端,经过过去几年的行业洗牌,缺乏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的中小厂商大量退出,头部企业产能投放也更趋谨慎,有效供给持续收缩。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六氟磷酸锂库存仅1500吨,处于2019年以来35%的分位数,属于“低位库存”状态,部分企业甚至“零库存”运营。隆众资讯数据显示,9月我国六氟磷酸锂产量2.18万吨,环比增34.14%、同比增46.29%,产能利用率提升至52.3%。但10月产量预计降至2.01万吨,环比跌3.4%。
10月除少部分企业外,一般企业生产基本到达满产状态个别企业甚至实现超负荷生产,行业可供应库存稀缺,且企业生产订单已提前被排满,难以形成库存。
“量减价涨”的反差,凸显供需矛盾已到临界点,但是新产能“远水救不了近火”。
即便现在启动扩产,六氟磷酸锂新产能从建设到达产至少需要12-18个月,且新建项目需满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8吨标煤/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95%”的严格标准,环保和技术门槛进一步延缓了供给释放。
另一端在需求侧,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导致供需“剪刀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43%,对电解液的需求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储能市场成为“超级增量”。根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 68%。
今年以来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强制配储政策取消之后,各省相继推出容量电价政策,进一步激活独立储能需求,令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工厂开足马力进入满产状态,有储能企业甚至表示“加价也排不了单”,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
数据印证了需求的火爆,据机构分析,今年1-9月份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255.8GWh,同比增长97.7%。考虑到Q4往往为招标旺季,即使保守来看今年Q4招标量同比持平无增长,则全年招标至少可达到361.6GWh。
双重需求拉动下,9-10月动力电池排产环比增10%-15%,使得电解液、六氟磷酸锂,VC添加剂等消耗量激增。
面对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预期,下游电池厂和储能厂商开始“先下手为强”,通过长协锁定货源。“锁单保供”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现货市场的紧缺,推动现货价格持续走高。
![]()
刚刚过去的一周,就在六氟磷酸锂逼近12万/吨之际,天赐材料分别和电池企业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签订采购合同,合计供货量预计达159.5万吨。
以最近2.5万元/吨的电解液价格计算,天赐材料这两笔订单金额合计接近400亿元,近乎是公司2024年营收(125.2亿元)的3倍多!
总的来看,锂电材料价格上升是“需求端超预期、供给端紧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库存差异和产能集中度对六氟磷酸锂的上涨弹性起着很大的作用,龙头企业股价历经三年的蛰伏,近两月里展现出爆发式的突破。
![]()
02
加速洗牌
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占电解液成本约40%),其价格上涨直接带动产业链利润重构,上游头部企业成为最大赢家,而中小厂商仍面临“成本压力”。
从三季度表现来看,头部材料企业由于产能集中和低生产成本,在需求回暖刺激下盈利弹性凸显,业绩环比实现了改善。行业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后续供给增长有限,行业由亏损转向盈利的几率大大提高。
![]()
从产能来看,头部企业“手握重兵”。
截至2024年底,全球六氟磷酸锂有效产能39万吨,中国占37.1万吨,主要集中在天赐材料(10.5万吨/年)、多氟多(6.5万吨/年)、天际股份(3.7万吨/年)、石大胜华(3.7万吨/年)等头部企业,行业CR3超70%,但当前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85%-100%,短期难有增量。
![]()
根据隆众资讯,截止2025年11月7日,六氟磷酸锂样本利润为47372.57元/吨,较上周利润上涨15441元/吨,环比上涨48.36%。
产能第二的多氟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67.29亿元;净利润7805.46万元,同比大增407.74%。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明年六氟磷酸锂盈利弹性预计优于电池业务”。据中信建投测算,若六氟价格维持10万元/吨,多氟多6.5万吨产能满产,2026年净利润弹性可达120亿元。
9月4日以来,多次连板的天际股份已累计上涨180%。公司此前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去年亏损高达13.61亿元。在下游景气的背景下,天际股份的业绩也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净亏损1.01亿元,同比收窄46.18%。
![]()
然而,到了电解液成品这一环,涨价并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原因一个在于产业链话语权不高,议价实力较弱,另一个在于固态电池未来的量产趋势会逐渐挤压电解液的需求。
根据鑫椤锂电,2025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液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从产量上看,天赐材料市场份额超三成,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比亚迪和新宙邦市场份额分别位居第二、三。三家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高达62.4%。
自产六氟磷酸锂的天赐材料凭借液体六氟磷酸锂浓缩液的独家工艺,生产成本较行业低15%,且电解液自供率超95%,抗成本波动能力强。
再加上产能大交付快,对于寻求长单的电池企业而言合作更靠谱。去年天赐卖了50万吨电解液,前5大客户吃掉公司近6成订单,订单越集中,哪还有什么议价空间。
此前电解液环节产能也是整体过剩,全行业被动降价内卷,天赐依靠自产锂盐把盈亏平衡点拉低。但即便如此,公司电解液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38%跌到2024年的17%,说明话语权仍在下游手里。
再往上游看,一些做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公司也在往下游探头,它们手里握着盐,一旦把电解液环节跑通,随时可以靠原料成本掀桌子。
所以目前的涨价趋势,很有可能接连导致电解液竞争格局的骤变。部分二线电解液企业坦言:“六氟涨太快,部分订单已经亏钱,但不敢停,怕丢客户”,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03
尾声
总的来说,六氟磷酸锂的此轮涨价,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周期反弹,更是新能源产业链从规模竞争向质量升级的缩影——储能市场化需求爆发、供给侧洗牌提升集中度,推动行业从过剩走向紧俏平衡。
机构指出,2026年上半年前六氟磷酸锂新产能仍然难以大规模释放,而储能需求增速或达5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突破40%,供需缺口或扩大至0.7万吨,价格中枢有望维持在8-12万元/吨,显著高于5-6万元/吨的行业成本线。
短期内,六氟磷酸锂价格紧平衡的局面依然有望延续,而往后需求能否有效支撑,是对长期价格中枢的考验。(全文完)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