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被冷落,平台不敢播,情绪成禁忌
最近郑智化很少说话,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说的话好像没人愿意听,有人发帖提到他被几个平台婉拒合作,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他的活动确实变少了,经济学家宋清辉看到这件事,没有谈论要不要请他,而是提出一个现象,现在连不同的声音都难以容纳。
宋清辉不是娱乐圈里的人,他看这件事的角度就不一样,他不谈《水手》有多好听,也不聊怀旧那些事,直接指出现在大家不在意郑智化说了什么,只看他是谁——一个从台湾来的、坐轮椅的、以前批评过体制的人,标签一贴上去,内容就变得不重要了,这种情形挺荒唐,可现实就是这样运行的。
以前他唱《星星点灯》,大家听了都感动,称他是励志偶像,如今他说一句我累了,立刻有人站出来分析,认为他有别的想法,情绪被管得太紧,难过不能随便表现出来,生气也要先经过允许,你只能做积极向上的榜样,不能当一个也会累的普通人。
![]()
再看看其他人,罗大佑年轻时说过尖锐的话,大家没有太在意,周杰伦和五月天偶尔谈论政治话题,粉丝继续购买他们的专辑,郑智化情况不同,他没有流量优势,也不是官方认定的安全艺人,所以他一开口说话,就容易被人放大解读,最终导致大家避开他。
深圳过去常说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对公共言论却变得小心起来,曾经为打工者发声的人因为讲了真话就被冷落,这件事显得有点讽刺,最近在网上有人抱怨城管执法或者喊累,就被指责传播负面情绪,表达个人感受如今越来越像在走钢丝。
这背后还有算法在推动,平台总是喜欢推送让人高兴、鼓劲的内容,郑智化那些唱疲惫、讲无奈的歌曲,不符合平台的流量规则,他不是被谁直接封杀,而是被整个系统慢慢过滤掉,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是机制和习惯一起造成的结果。
八零后和九零后都是听着他的歌曲成长起来的,如今这些人大多成了公司的中坚力量,也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当郑智化再次表达真实想法时,他们却选择保持沉默,并不是不认同他,而是担心被指责为思想幼稚或是在挑动情绪,这一代人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其实比童年时期还要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