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香港街头,枪声响起,一个身影应声倒地。
没有人知道,这具冰冷的尸体,曾是北大最年轻的神童,是孙中山倚重的青年才俊,也是让袁世凯、徐志摩都不得不低头的“神算子”。
![]()
他的死,仿佛是一场命运的讽刺,他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倾尽一生躲避,却终究未能逃脱。
这个男人叫林庚白,一个自诩“诗第一、杜甫第二”的狂人,一个以算命之术撬动人生轨迹的怪才。
可谁能想到,他一手写下的命盘,最终也成了他的“死亡通告”……
诗书算命三开花
福建闽县的小镇人家,一个让人惊叹的天才悄然发芽。
林庚白出生的那一日,据说天边忽然出现一道奇光,照得整个村子像白昼般明亮。
![]()
邻里们纷纷议论,说这孩子非池中物,日后定有不凡际遇。
谁也未曾想到,这句带着几分迷信的预言,竟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现实。
年仅三岁的小林庚白便已经能在姐姐教导下,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家中人见他聪慧,便专门为他请了一位私塾先生。
谁知第一天上课,小小年纪的林庚白竟坐得比谁都端正,课文熟读不说,还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
先生本以为他是早有接触,特意从书架抽出一篇《左传》的章节考他,哪知林庚白不但能背,还能用童稚的语气点评一番,说“这楚庄王,是个会忍的狠人。”
先生惊为天人,传言也随之传开,整个罗州市都知道林家出了个能文能诵的“神童”。
四岁那年冬天,一场大雪将闽地装点成白色世界。
别家的孩子都在门口堆雪人,只有林庚白窝在被炉边,提笔写下人生第一篇文章。
那文章虽稚嫩,却已然文理通畅、句式工整,读来竟颇有章法。
家中长辈看后惊得连连点头,私塾先生更是连连感叹:“才四岁,文章竟有筋骨。”
![]()
七岁那年,他学会了作诗:“草间星火影婆娑,小虫不语也吟歌。”
一句诗出口,令家人惊呆。
自此,林庚白在家乡便有了“诗怪”的称号。
天才从来都是孤独的,林庚白的成长也并非一路坦途。
因早年父母双亡,他由姐姐一手拉扯大。
姐姐为了供他读书,四处打零工,宁愿自己每日粗茶淡饭,也要让弟弟吃得好、读得好。
林庚白懂事得早,虽性格轻狂,但对姐姐始终恭敬有加。
12岁那年,他报考天津北洋客籍学堂,因年龄不符,只得谎报。
![]()
笔试答卷文采飞扬,口试答问妙语连珠,连监考官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录取,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可天才与规矩总是天然对立,他在课堂上听到老师大谈孔孟之道,竟当众反问:
“若圣人之学真能救世,为何华夏仍沉沦百年?”
一句话把老夫子气得脸色煞白,直接将他逐出课堂。
可林庚白毫不气馁,他常说:“教我者未必在堂,困我者多在庙。”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日夜读书,从古籍经典读到时政报章。
![]()
他对于时局的关注,远超一般同龄孩子,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正是这份早熟的忧思,使得他在思想上日渐激进。
不到一年,他已是多场学生集会的发起人,甚至组织过反日游行,站在讲台上振臂高呼:“少年救国,当不负此生!”
学校因其频繁闹事,终将他开除,但他似乎毫不沮丧,反而更觉意气风发。
第二年,他再次走进考场,这次是京师大学堂,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之一。
他再次谎报年龄,凭借卓越的文笔与见解,一举夺魁,成为该届最年轻的新生。
![]()
在那片文人荟萃的园地,他迅速崭露头角,连梁启超都曾称赞他“少年狂士,骨有志气,文有锋芒。”
人们记得他那张瘦削俊朗的脸,也记得他在辩论会上指点江山的模样。
他写政论文犀利如刀,常令老教授拍案叫绝。
但林庚白不是个能安静读书的人,他的心中始终藏着一团火,那火叫做“报国”。
于是,他退学南下,投身革命。
袁死志摩落
乱世的钟声早已敲响,年轻的林庚白原本意气风发地投身政治,幻想着在变革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他辗转南北,辍学后加入同盟会,一度成为孙中山手下的红人。
![]()
南京市政府最年轻的委员,陈模的“黄花碧血社”骨干成员,每一个身份都光鲜亮丽,每一个头衔都充满风险。
可惜时势易变,林庚白的仕途戛然而止,短暂的政治荣光如烟花般转瞬即逝。
他被迫南下,隐匿上海,在世人视线中消失了一段时间。
外界都以为这个昔日的“神童”将就此沉寂,殊不知,他不过是换了一条赛道,准备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登场。
在风声鹤唳的上海弄堂里,林庚白开始接触命理学。
他将推算命理当作演绎逻辑,将星象八字当作数据分析,给自己规定推演方法,制定严密公式。
这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1915年。
![]()
那一年,袁世凯复辟称帝,举国震动。
天下士人纷纷激愤,林庚白也在愤怒中,试着推了一卦。
这本是一次朋友间的“游戏之作”,却让他冷汗直冒。
他的命盘中写得清清楚楚:
袁氏称帝,天命违逆,势必于83日内折戟沉沙,人命亦止。
朋友听后,哈哈大笑:“你也信这个?袁大总统怎会轻易倒台?”可林庚白却越来越觉得不安。
他翻遍资料,查阅历朝推演,再三演算,结论无二。
![]()
于是他做了一件让全城轰动的事,将卦象写成文章,公开发表在《南社》报上,言之凿凿:“帝制不过八十三日,气数尽时,性命亦终。”
世人都在等着看他出丑,可事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正如卦象所言,八十三天后,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因尿毒症病逝,那一刻,所有人哑口无言。
林庚白,这个曾被视为浪荡轻狂的青年,因为一卦之准,从此声名鹊起,坐稳了“神算子”的名号。
有人说他是得道高人转世,有人说他有天眼开了,甚至还有信徒为他设坛建庙,供奉香火。
可林庚白自己却清醒,他用的是命盘、八字、面相,却更像是在读人心、解世事。
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不乏达官显贵与文人名媛。
![]()
陆小曼曾找他问姻缘,徐志摩也曾私下请他推算前程。
对于徐志摩,林庚白沉吟许久,只吐出一句:“此子风流才子命,却未有寿。”
言外之意,天妒英才,命短难测。
数年之后,徐志摩坠机身亡,印证了当初的预言。
林庚白的“神通”再度震惊世人,有人说他是“民国第一神相”,也有人开始害怕这个能看穿生死的男人,生怕在他眼中看到自己的结局。
他用一副命盘,换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权力”。
![]()
或许正是因为太多次看准别人的生死,他开始好奇自己的命运。
那一卦,改变了他的一生。
命中一劫
风华正盛的林庚白,坐在案前,香炉缭绕,掌中八字排布已成阵。
他盯着那页泛黄的命盘良久,指节微颤,不知是因夜寒,还是因为他终于读出了一个让自己也难以接受的结论,“一吉一凶”。
“吉”在婚,“凶”在命。
林庚白从未像此刻这般认真地给自己算过命,过往他推理他人命运,称自己“非迷信,乃术理”。
![]()
但当命盘指向自己时,他才发现,所谓“神算”,不过是对命运恐惧者的一场徒劳挣扎。
命理中说,他必得一位“才貌双全,文艺双馨”的伴侣,此为大吉,但命中也注定,四十五岁,将有“血光之灾,命殒天劫”。
他回头望向那位相敬如宾的结发妻子许今心,那个温婉敦厚的女子,是他姐姐一手撮合的婚姻。
两人虽无龃龉,却也从未真正有过炽热的情感。
她不擅诗文,不懂命理,更不在那所谓“命定之妻”的描述中。
林庚白的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如果她不是命中之人,那便意味着吉未至,凶已近。
![]()
与其一错到底,不如斩断羁绊,重新踏入命运安排的轨道。
于是,几日后,他便坐在家中长桌前,面无表情地对许今心说道:
“我命有变,卦中示警,此生与你无缘,我们该离。”
许今心愕然,泪眼婆娑,却只是低声回了一句:“若是命数如此,我不怪你。”
林庚白目送她离去,转身却陷入一种病态的亢奋。
他认为自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为了生,为了破劫,抛弃眼前安稳的一切,去寻找那个命中注定的她。
从此,林庚白化身情场浪子,游走于民国的文化沙龙与上流社交之间。
![]()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名字响亮、才情横溢的女子,唐瑛、张璧、林徽因、陆小曼,每一个都如传说中的“命妻”一样闪耀夺目。
可惜,才子虽狂,却不讨人喜。
林庚白的急切、执念、甚至近乎偏执的“宿命论”令这些女子纷纷退避。
他对陆小曼表白时,对方甚至笑他:“你是算命的,怎么连我喜欢什么都算不出来?”
直到那年,他遇见了林北丽。
那是一个午后,一封读者来信附着一篇短诗稿被投递到林庚白案前。
他本欲随手一翻,却在读到第一句时停住了:“剪影光中是春归,燕语绕屋不曾回。”
![]()
这首诗带着女性特有的温润与洞察,却不失文采飞扬。
他翻到末页署名:“林北丽”。
这个名字,陌生却带着一种熟悉感,他查阅了此人资料,才知她竟是林徽因的堂妹,同样出身书香,且著有诗集。
林庚白心中一动,冥冥中有种“就是她”的感受油然而生。
两人通信往返,诗文互赏,不久后便相识于一次文人聚会上。
他远远望去,只觉她眉眼间有光,声线中有诗意,如同命运摊开的一页纸,正是卦象中所示“才貌双全,命定之缘”。
林庚白不再犹豫,很快向她表明心意。
![]()
婚礼简单而私密,两人以诗代誓,相互拜合,林庚白在洞房夜中自语:“吉象已至,余生可望。”
但命理从未给出“安心”这两个字。
他越是逃避,那道“命中一劫”的身影,就越是如影随形。
逃命撞命门
重庆的雨季来得突兀,林庚白的心情也越来越阴沉、潮湿、难以摆脱。
日历一页一页地翻,时间将他一步步逼近命中注定的“死劫”,他离那“命定终年”只剩不到一年。
他曾不止一次在纸上演算自己的八字,推移星宿、查验节气,结果却始终如石落深潭,无从更改。
![]()
就在他几近癫狂之际,一位被奉为“陶半仙”的手相大师悄然现身。
他是重庆本地的隐者,平时极少见人,林庚白得人引荐,方才得以面见。
陶半仙沉默良久,只淡淡说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若真想一搏,也许南方可避一时。”
“南方?”林庚白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1941年,林庚白带着林北丽悄然南下,最终辗转抵达香港。
此时的香港尚未完全卷入战火,看似是避世的桃源。
![]()
林庚白第一次觉得自己或许真的逃过了命运,他甚至写信给好友,说:“天命可改,吾或成先例。”
但命运,从不放过试图逃脱的人。
十天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香港沦陷,林庚白如坐针毡,他曾在报刊上公开撰文反战、谴责日军,如今身份曝光不过是时间问题。
最终,这劫,真的来了。
1941年的一个傍晚,林庚白外出买书,数名日兵设卡巡逻。
他本打算绕行,却在回家路上还是撞见临检。
兵士用不流利的汉语喝止他,他本可镇定应对,但命中劫数临头之际,人的本能往往先于理性,他竟拔腿而逃。
![]()
他没跑出几步,背后一声枪响,林庚白重重跌在街头。
他望着血泊中倒映出的自己,恍若回到那个夜晚,那个他亲手为自己算出“死劫”的夜晚。
林庚白死于街头,恰如他卦中所示。
有人说他是因日军认出其身份而遭谋杀,也有人说只是临检时反应激烈惹来杀机。不论真相如何,他终究没有避过那一道命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