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推出的Mate70 Air手机,因提供麒麟9020A、麒麟9020B两款芯片版本引发热议。
其中麒麟9020B版本便宜500元,起售价4199元,比常规版本更具性价比。但这两款芯片究竟是什么来头?背后藏着国产芯片工艺的哪些秘密?
![]()
先从麒麟9020说起。这款芯片采用中芯国际7nm(N+2)工艺制造,CPU、GPU架构完全自主设计,堪称国产芯片突破的标志性产品。
但我们知道,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良率永远达不到100%,总会有部分晶圆因工艺缺陷存在瑕疵。这些“缺陷芯片”并非完全报废——若瑕疵区域小且不影响核心功能,通过屏蔽部分模块仍可正常工作,这是行业常见做法。
![]()
麒麟9020A便由此诞生。相比标准版麒麟9020,它的CPU超大核与大核频率略微降低,GPU核心从4核减至3核,理论性能下降约25%。
这种调整源于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缺陷:若某区域仅影响单个CPU或GPU核心,或仅导致频率波动,通过屏蔽缺陷模块并调整参数,芯片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麒麟9020A本质是“带小缺陷但可优化”的芯片版本。
![]()
再看麒麟9020B,按照客服的说法,其性能比9020A更弱一些。根据网友测试,它的CPU直接减少了一颗大核与一颗小核,推测是制造缺陷影响了更多核心区域,故需屏蔽更多模块。GPU部分虽无明确数据,但性能差距预计存在。综合来看,9020B的理论性能可能比9020A再降10-15%,属于对缺陷芯片的进一步优化利用。
![]()
这两种芯片的出现,恰恰印证了国产7nm工艺的成熟度。尽管依赖浸润式DUV光刻机(因无法获取EUV设备)导致良率受限,但通过缺陷芯片的分级利用,华为仍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布局。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不仅降低了成本,更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获得性能可靠的设备。
更重要的是,麒麟9020A/B的存在,标志着国产芯片工艺已进入稳定迭代阶段。从“全自研架构”到“缺陷芯片优化利用”,每一步都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夹缝中突围的智慧。随着工艺持续精进,未来更先进的麒麟芯片必将带来更多惊喜。
![]()
毕竟,芯片产业的竞争从不是“零缺陷”的浪漫想象,而是如何在缺陷中挖掘价值、在限制中创造可能。华为用Mate70 Air的芯片版本告诉我们:国产芯片的突围,既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硬实力,也需要打磨细节、优化利用的软智慧。这条路,正越走越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