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刘辰(媒体人) 编辑/柯锐 校对/赵琳
![]()
▲王兴兴在采访中回应其硕士论文上热搜一事。图/央视新闻
日前,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的硕士毕业论文被网友“考古”,并登上了热搜。
据央视新闻报道,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接受专访,首次回应其硕士论文近日登上热搜一事。
在这篇完成于2016年、名为《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的硕士论文中,王兴兴已经提出了宇树机器狗的雏形。同时,论文大胆押注电驱式机器人方案,这一方案目前已被业内广泛接受。
王兴兴表示,相关机器狗方案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当时曾考虑辍学创业,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暂未实施。他指出,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和发展方向早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已有规划,并逐步实现落地。
早在2009年,他曾独立开发小型人形机器人,但受限于商业化前景和技术实用性,此后多年未继续推进人形机器人项目。王兴兴的硕士论文引起热议,是因其引领了行业发展,体现了论文的真正价值。
破除“唯论文”论,不是不要论文,而是要引导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论文,不是为毕业、考核、晋升而撰写、发表论文,而是要重视论文的学术与应用创新价值。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国相关高校除要求硕士、博士必须撰写学位论文之外,还要求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撰写、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期刊论文。
从现实看,这已经成为不少研究生的负担,为了完成论文,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就开始绞尽脑汁“撰写”论文。
这不但催生急功近利出论文成果的问题,还催生抄袭、造假、花钱请人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尤其近年来,随着AI的发展,代写论文更已“升级”到AI代写。
对此,我国部分高校提出,不再将在读期间撰写、发表论文作为参加毕业答辩的前置条件;重点关注学生的毕业论文;且允许硕士、博士以实践成果代替学位论文,参加毕业答辩,通过答辩后,可授予相应学位。
王兴兴的硕士论文,前瞻性地预测了“电驱式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说明论文不在多,而在于精。与其让学生为追求数量花那么多时间去撰写没有多大价值的论文,还不如让他们潜心做研究,产出真有创新价值的论文。
以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的案例,在百年诺贝尔奖历史中,也并不鲜见。如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凭192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另外,有的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篇幅也很短。如刚刚去世的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他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只有900字。
回到王兴兴身上,他撰写的学位论文,和他一直感兴趣且长期进行的机器人研究有关。据报道,他在2009年就做过小的人形机器人,还曾想过要不要辍学出来创业。
2013年,还在读本科的王兴兴动手制作了第一款四足机器人XDog。两年后,他带着XDog参加创业大赛,拿下二等奖,赚了8万元奖金。可以说,一直是兴趣驱动他一步步把当初的理想变为现实,撰写与机器人相关的硕士论文也就“水到渠成”。
从今年开始,以实践成果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多起来,教育部也鼓励高校打破单一的论文评价,允许更多学生以实践成果参加毕业答辩。
而不论是撰写论文,还是开展实践研究,都需要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坚持以质量为导向。这不但可以“服务于”学生毕业,还可与其未来的职业与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