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大消息,可能不少老铁都听说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企业BHP,终于低头接受用人民币结算了。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商业新闻,但里头藏着咱们国家二十年的心酸和奋斗。
回想二十年前,咱们在铁矿石市场上真是受尽了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每年要买下全世界七成以上的海运铁矿石,澳大利亚八成的矿都指望我们消化。
![]()
照理说,这么大个主顾,总该有点话语权吧?可现实恰恰相反。
那时候咱们几百家钢厂各自为战,人家矿商挨个谈价,把价格越抬越高。一吨开采成本不到20美元的铁矿,卖给我们要一百多美元,最疯狂时甚至喊到两百多。
而咱们钢厂辛辛苦苦炼钢,利润率还不到1%,真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更让人憋屈的是定价权。所谓国际普氏指数,表面上是公平报价,实际上就是华尔街那帮资本在操控。他们既是报价方,又是矿企股东,这不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吗?
不过,咱们中国人向来有耐心。从2022年开始,棋局悄悄发生了变化。国家整合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过去分散的采购权集中起来。这就好比把散兵游勇整编成了正规军,说话分量立刻不一样了。
这一整合,效果立竿见现。巴西的淡水河谷率先跟咱们签了人民币合同;澳洲第二的力拓,因为中铝集团是其大股东,也在2019年跟进;就连澳洲第三的FMG,当年差点破产时是湖南钢企救了它,现在基本成了咱们的“自己人”。四大矿山三家都转向了,就剩BHP还在硬撑。
要说最绝的,是咱们在非洲布下的局。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品位高、储量大,之前被西方巨头捂着几十年不开发。现在开发权落到咱们手里,预计明年就能出矿。这个矿的年产量,正好顶得上BHP卖给我们的总量。
![]()
更妙的是,咱们的能源结构也在变革。光伏、风电大发展让电价越来越便宜,电炉炼钢技术得以普及。这种技术不用铁矿石,直接消化废钢就行。现在咱们每年回收4亿吨废钢,对海外铁矿的依赖自然就下降了。
所以当今年8月谈判时,咱们底气十足地提出:按现货价82美元,用人民币结算。BHP还想摆架子,坚持要109.5美元和美元结算。
结果咱们直接暂停采购他们的铁矿。才撑了一周,澳大利亚人就扛不住了,乖乖回来签了字。
有人可能会问:他们拿了人民币,不是还能换成美元吗?这话说得外行了。澳大利亚人日常用的是澳元,直接拿人民币换澳元多方便,何必绕道美元多交手续费?而且他们拿了人民币,也可以直接买中国的商品,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说到底,这笔生意能谈成,靠的是咱们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从东风导弹到远洋舰队,咱们有了足够的实力背书,说话才能这么硬气。
二十年磨一剑,今日终见锋芒。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的胜利,更是一个国家从“世界工厂”向“规则制定者”转变的生动写照。
过去我们被动接受价格,如今我们主动参与定价;过去我们单打独斗,如今我们团结一致。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踏踏实实。
![]()
望着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回想这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不得不感慨: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腰杆才能真正挺直。而这,或许只是新征程的一个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