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上第一位女党魁、女首相——撒切尔夫人
在英国政治史上,撒切尔夫人是多项纪录的创造者:第一位女党魁;第一位女首相;1827年利物浦伯爵离职后连续任职最久的阁揆。并以其卓越才能、个性和风格,果断改变战后历届政府大体一致的政策,使英国出现“撒切尔革命”。
![]()
撒切尔夫人
变革酝酿于70年代初。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谢尔曼主持保守党政治研究中心,积极宣传改革主张,要求限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扩大私有化,倡导自由主义竞争,抵制通货膨胀,削弱工会势力。
1974年9月,前公共事务大臣基思·约瑟夫发表反通货膨胀的讲演,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呼吁保守党抛弃巴茨克尔主义。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了约瑟夫的追随者,要用货币主义猛药,医治“英国病”。
![]()
基思·约瑟夫
保守党下台后,面临领袖改选。约瑟夫成为希思最有力的挑战者。不料他在一次演讲中,要求下层妇女控制生育力,舆论大哗。约瑟夫忍痛退出党内竞争,鼓励撒切尔夫人竞选。1975年4月,她成为保守党党魁。
这时,保守党正处在政策和形象转变时期。撒切尔夫人重建影子内阁时,逐步重用货币主义者。她还委任杰弗里·豪领导一个“经济建设小组”,制定党的政策,指定约瑟夫负责党的路线和理论研究。她亲自制定对付工会的韬略。保守党发言人为了丑化工会和争取舆论,有意套用历史名言,断定:工会权势“已经上升,正在上升,但应被削弱”。
![]()
杰弗里·豪
保守党改弦更张时,工党政府正面临着26%的通货膨胀率的折磨,货币发放严重失控。1976年,卡拉汉等人也认识到凯恩斯主义已在英国失败,想实现某些调整,但行动迟缓。
而保守党却不怕得罪工会,在1977年提出一份充满货币主义精神的报告——《经济成功之路》,宣称保守党一旦执政,当在“减少开支和避免失业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资增长”。而且,撒切尔夫人在党内站稳脚跟后,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在影子内阁中惯于发号施令。
铁女人——撒切尔夫人
1979年1月,她获得了“铁女人”绰号。1979年5月,大选举行,保守党在民意测验中一度落后。不料,撒切尔夫人的助手约翰·尼夫被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分子炸死,民众指责政府管理社会秩序不善,一些浮动选民改变初衷。保守党最终得到339个议席,上台执政。
![]()
撒切尔夫人首次组阁时,把多数职位分给经验丰富的温和派人物,但只让他们在各自主管部门中发挥作用。一些事关国家经济决策的要职,则由货币主义政治家担任。其中杰弗里·豪主持财政部,约瑟夫负责工业部,约翰·诺特为贸易大臣。
她还把一些经验稍次、威望不高的支持者安插在低职位上经受锻炼,以备将来重用。她为了避免在内阁中与温和派摩擦,有意少开内阁全会,许多政策只通过小型的内阁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的骨干都是首相心腹。
![]()
最重要的经济委员会由杰弗里·豪控制。政府财政预算和其他重要经济政策全由该委员会制定后,再交内阁委员会作形式上的认定。女首相用一套新型领导方法,显示出她的果断和灵活个性。
撒切尔夫人登台之初,经济危机已经来临。1979年6月至1981年6月,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工业生产率下降10%以上;1982年1月失业人数突破300万,失业率创世纪最高。面对险情,政府的支持者有的疑虑,有的埋怨。但撒切尔夫人认准目标,不改初衷。
撒切尔革命与经济危机
政府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先逐年降低货币发行量;1984年度创20多年来最低纪录。其次是紧缩公共开支和提高银行利率。
![]()
她撤销了前工党的3000多个项目,取缔一些机构,使公共部门借贷由最初占生产总值的4.4%,降至1983—1984年度的1.5%。一系列金融政策使原料价格下跌。英国经济逐渐走出了“滞胀”困境。1980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1983年降至4%,1987年仅3%。
为鼓励私有企业发展,政府还改革税制、鼓励自由竞争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最高税率从83%降至60%;1988年,所得税基本税率再降至25%,最高税率仅40%。
![]()
企业税从62%降至35%。税制改革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为此增加了间接税。鉴于“英国病”的主因是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撒切尔政府撤销了物价管理委员会,缩小国家企业局权力,废除了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规定。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撒切尔革命”的中心内容。截至1979年,国有企业职工人数达150万,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1.5%,投资占全国总额的20%,效益低下,成为国民负担。
1981—1987年,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国企职工减员60万,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1988年的6.5%。几乎所有转为私有的公司都增加了利润。国有企业私有化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将之称为“撒切尔革命”。
![]()
撒切尔革命
撒切尔政府还出售了100多万套公共住宅,获资20多亿英镑。截至1988年底,政府出售国有企业和住房的总收入超过200亿英镑,财政状况空前好转。
财政状况空前好转与私有化的政治作用
私有化的政治作用也是明显的。其一,因大批工人转入私有企业,以及因收缩政策所造成的高失业率,选民加入工会的比例由1981年的30%降至1987年的22%。工会势力削弱,便于政府控制社会秩序。其二,私有化使股票持有人在全国居民中的比例由1979年的7%上升到20%,许多新的私有者乐意支持保守党。
![]()
失业率上升
福利制度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起初属试探性质,如提高处方费、削减福利津贴等。1985年以来,政府计划实行全面改革,涉及养老金、儿童和青年津贴以及住房、医疗补助等许多方面。但是,由于福利制度关乎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是改革总体计划中最敏感的部分,容易成为反对党攻击的借口,实行起来自然阻力较大。
此外,政府还削弱工会作用,推进工资改革。1984年工会法规定:罢工须有适当理由,限于劳资纠纷,且不得到同行业其他工厂设立第二纠察线;罢工必须在4周前以无记名方式征得多数工会会员同意,否则以非法论处,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
1986年新工资制的做法是:企业固定工资只占工资总额的2/3,其余1/3随企业利润的增减而浮动。这就使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弱化工会的作用。80年代初,政府还根据法律,先后瓦解了煤矿工人和印刷工人大罢工,劳工运动走向低潮。
“撒切尔革命”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英国病”基本治愈。1984—1985年间,英国经济增长速度比法国快一倍,比西德快50%。1985—1989年间,英国生产率共增长18.9%,在欧美国家中居第一位,被称为“撒切尔奇迹”。
![]()
为了减少政府行政开支,提高效率,撒切尔夫人还大刀阔斧地整顿了文官系统。各类行政人员由起初的75万减少到1986年的59万,监督考核制度加强。
撒切尔夫人在进行经济和行政改革时,做法泼辣,却不影响她政治上的保守。她反对工党关于限制王室特权、取消上院的建议,漠视自由党和其他小党要求改革议会选举制的要求。呼吁人们匡正社会风气,发扬维多利亚时代的良好道德风尚。
“撒切尔革命”实际上一场私有化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不利面影响
她领导内阁时,总是原则高于情感,对能力欠佳或意见不合者,坚决罢免撤换。1981年9月,她曾搞了一次内阁清洗,其严厉不亚于麦克米伦的“大刀挥舞之夜”。以后,她又利用大选胜利后的内阁重建,大幅度改组内阁。
![]()
麦克米伦
撒切尔夫人为了保证改革计划的实施,利用有利时机延长内阁寿命。1982年初,改革正处困难时机,民意测验显示政府支持率仅有27%,可她毫不介意。
1983年5月,工业产值达战后最高点,选民支持率升至49%时,她适时举行大选。结果保守党获397席,拥有144席的多数,这是战后历届内阁都未得到的。自此她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速度,并果断地对付工会和罢工。
![]()
煤矿罢工
1987年,通货膨胀率降至20年来最低点。政府将所得税下调两个百分点。政府支持率落而复升,超出工党13%。撒切尔夫人顿时宣布大选开始,得到104票的多数,顺利实现了三连任。是时,女首相名扬国内外,一些评论家认为,她还有可能实现四连任。
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80年代末,问题接踵而至,导致撒切尔夫人下台。
![]()
“铁女人”下台的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各种矛盾的加剧。从根本上看,“撒切尔革命”实际上一场私有化运动。它虽在一段时期内造成某些经济发展活力,但扩大了贫富差别和对立。
例如,政府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档次和各档的税率,使高收入者受惠最多。还有,撒切尔政府曾用五六年治理了通货膨胀。可到了80年代末,由于开支加大和货币发行增多,通货膨胀率升至11%,迫使政府采取收缩政策,导致企业关闭,工人失业,7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
工人失业
低收入者最愤恨的是她强征人头税。舆论界和反对党抨击她冷酷残忍,一些地方发生骚动。保守党上层为了延续政府寿命,宁肯更换党魁。
撒切尔夫人的下台还与她的性格有关。她虽然精明、果断、坚定,可过于自信、傲慢和好斗。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弱点越来越明显,使同仁难以承受,影响到了保守党高层团结和内阁稳定。仅在她当政的最后一年里,就有6位大臣辞职。当杰弗里·豪挂冠时,她首届内阁的阁员已无一人留任了。
![]()
杰弗里·豪
1990年10月底在罗马召开的欧共体特别首脑会议上,撒切尔夫人就货币联盟问题投了唯一的反对票,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舆论普遍认为,若撒切尔夫人再恋栈相位,保守党则会在下届大选中失利。终于,在同年11月,前大臣黑塞尔廷向她挑战。
撒切尔夫人依然傲慢自信,竟在保守党议会党团内部竞选之际出访法国。20日首轮投票时,她虽然得到了55%的选票,可未能超出其对手选票的15%,还要进行二轮较量。2日后,她仔细权衡了继续留任的利弊,忍痛辞去领袖,并在下轮投票中支持财政大臣约翰·梅杰竞选。
![]()
约翰·梅杰
梅杰资历和能力尚未突出,但处事温和。他在首轮投票时虽然得票不足,但外交大臣赫德和黑塞尔廷宁愿退出竞争,从而维护了保守党团结。47岁的梅杰成了保守党党魁和内阁首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