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遭遇枪击,送医不治。但有些细心的朋友,发现倍晋三的墓碑上,刻着的竟然是汉字!
这就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了:安倍晋三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生前的一些政治主张,在某些时期也引发过邻国的一些争议,怎么最后这墓碑,却用了咱们中国的汉字呢?
![]()
汉字什么时候传到日本的?具体年份可能有争论,但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也就是咱们中国的魏晋南北朝那会儿,汉字就随着典籍、器物,可能还有渡海过去的移民,传到了日本列岛。
那时候的日本,自个儿还没有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那可绝对是“高端货”,是先进文明的象征,就像现在某些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一样。
日本人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汉字,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语言和历史。
![]()
最早的日本史书,像《古事记》、《日本书纪》,全都是用汉字写成的。可以这么说,汉字是日本文化启蒙的重要老师之一。
但是,日本人很聪明,他们没有全盘照搬。他们发现,用汉字来记录日语,有点像是拿叉子喝汤,不是不行,但总有点别扭。
怎么办呢?他们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本土化改造”。
![]()
一种方法是,借用某个汉字的字形和意思,但读成日语的音,这叫“训读”。比如“山”这个字,意思还是那座山,但日本人把它读成“やま”(yama)。
另一种方法是,借用汉字的字形和读音(当然是近似的中古汉语读音),来表达日语里相近的音,慢慢发展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有意思的是,平假名主要是古代的日本贵族女性,借鉴汉字的草书写法鼓捣出来的,而片假名则是寺庙里的和尚们,为了念经、注音,截取汉字的一部分偏旁部首形成的。
![]()
所以,现在日文里,汉字常表示词根核心意思,而平假名主要表示语法功能,片假名主要用来写外来语,三者混着用,成了世界文字里一个挺独特的风景。
那么,汉字在日本的社会文化里,又是个什么地位呢?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上层社会和正式场合,汉字都代表着学问、庄重和权威。直到今天,你在日本看报纸、官方文件、学术著作,或者逛书店,汉字的使用频率依然非常高。
![]()
一个日本人掌握的汉字词汇量,某种程度上甚至被看作是其文化素养的体现。
而日本的法律条文、重要契约、名人题字,还有像墓碑这种需要体现庄重、永恒意味的场合,使用汉字几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已经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习惯。
要知道,墓碑这东西,功能首先是标识墓主身份,其次也承载着家属的哀思,往往追求一种简洁、肃穆、持久的效果。
![]()
用汉字刻写姓名“安倍晋三”,在日本文化语境下,是最正式、最传统、也最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方式。
这跟他的政治观点、对华态度什么的,其实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这更像是一种文化习俗的自然延续,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惯例。
就好像咱们中国人过年贴春联,即使用再现代的材料,也还是会用毛笔字一样,是一种文化基因里的东西。
![]()
另外,不排除安倍家族自身的考量。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也曾担任日本首相,这样的家族往往更注重传统和体面。
在墓碑这样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上,采用庄重的汉字,符合其家族一贯的形象定位。而且,汉字本身的方块字形,雕刻在石材上,确实显得稳重、大气,视觉效果上也经得起时间考验。
![]()
所以,简单来说,安倍晋三墓碑上用汉字,首要原因在于汉字早已深度融入日本文化肌理,是其书写系统不可或缺的庄重组成部分,用于墓碑是惯例,而非特例。
这背后,是一段长达千余年的文化交融与演化的历史。
当然,我们绝不应该,也不会因为墓碑上用了汉字,就淡忘或者忽视历史问题和中日关系中的现实挑战。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对和平的共同守护,这些都是原则性问题,需要严肃对待。
![]()
安倍前首相的一些言行,确实曾给中日关系带来过困扰,这也是客观事实。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终究要看其全部的政治遗产和历史功过。
但是,把墓碑用字这件事,过度政治化或者情绪化地解读,可能反而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
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契机,去了解汉字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文化交流史,去思考文化传播与演变的奇妙规律。
![]()
文化的影响力,有时候就是这样,它润物细无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一种不自觉的选择。
这或许正体现了中华古代文明强大的辐射力和生命力,它的某些元素,已经成为了周边国家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
因此,看到一个日本政治人物的墓碑用汉字,我们更应感受到的,是文化力量的深沉与跨越国界的韧性,以及作为汉字源头的我们,肩上应有的文化自信与传承责任。
这种自信,应该是一种包容、豁达的自信,能够分清文化的流播与政治的是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